1.1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原发或者继发性的腹泻羔羊的抵抗力比较低尤其是消化系统比较脆弱,一旦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话,羔羊的消化道器官很容易出现炎症。此外,羔羊身体中的各项机能还都处于发展的阶段,不能形成很好的抵抗力,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比较差,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很容易造成腹泻。
1.2 营养摄入和饮食引起的腹泻羔羊处于生长的阶段,营养摄入太多或者太少都容易引起羔羊腹泻。此外,如果母羊缺钙抵抗力比较差,加之羔羊又不能摄入充足的营养,不仅造成羔羊的营养不良也很容易导致羔羊腹泻。羔羊摄入奶水过多或者奶水温度过低的话,也容易造成羔羊的腹泻病。外界环境影响羔羊的消化系统可能出现异常,导致羔羊出现腹泻。
1.3 外界环境卫生不良所引发的腹泻羔羊肠道的抵抗力比较差,如果长期处于高密度的环境,很容易引起腹泻。如果饲养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话,也容易引起腹泻疾病,此外,养殖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控制不合理,会导致羔羊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引发腹泻。
2.1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科学管理能够降低羔羊患病的可能,可以采取高床饲养方式来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羔羊接触致病因子的可能,从而起到防治疫病的作用。随着我国养殖业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羊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病的风险。为了科学的控制好养殖规模,不同地区应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来选择养殖密度,尤其考虑草料来源是否充足,同时还应该结合当地的饲养环境特征和需求,确定科学的饲养规模,将养殖密度保持在科学的范围内。坚决杜绝盲目扩群,从而降低羔羊患病的可能性。
2.2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首先,重视对羊圈的防风和防潮工作,在冬季开展防风,而在秋季进行防潮工作。其次,羔羊产房尽量不要重复使用,使用后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石灰或一定浓度的火碱对地面和墙面进行消毒。此外,为了提升消毒的效果,要提高养殖环境的清洁度,定期更换垫草,及时清理产房羔羊的污染物。在饲养过程中保证羔羊的饮水充足。
2.3 合理饲养,供足营养在新产羔羊的初期护理阶段,应该保证羔羊吃到充足的初乳,帮助提升羔羊的免疫力。养殖人员应该保证羔羊采食新鲜的草料,如青草和豆科干草等。要重视在羔羊生长过程中精料的补充,可以使用豆饼、玉米、矿物质等物质混合制成精料,定时定量对羔羊进行喂养,不能因为过量喂养而导致羔羊腹泻。
2.4 加强怀孕母羊的营养重视对怀孕时期母羊的营养摄入量也是预防腹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应该认真观察母羊的生长情况,尤其是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情况,通过观察的情况对母羊的饲料进行科学的调整,对怀孕后期的母羊应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蛋白质,或者通过注射的方式对临产期的母羊进行营养补充。其次,饲养人员还可以使用一定量的红糖和麦麸进行混合制成红糖麦麸水,在母羊生产之后的3d内喂给哺乳期的母羊。再次,做好母羊产后疫情的防治工作,只有健康的母羊才能为羔羊提供充足的奶水,从而降低羔羊发生腹泻病的可能。
2.5 及时治疗病羊在羔羊腹泻病防治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即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羔羊的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其抵抗力比较差,相关的养殖人员应该时刻观察羔羊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控制,将疾病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可以使用土霉素进行羔羊腹泻的预防。其次,对于腹泻症状比较轻的羔羊,通过喂食人用乳酶生和食母生可以缓解疾病,用法是一天3次,持续使用2d。如果是重度腹泻的羔羊或者是比较严重的羔羊,可以使用双黄连和抗生素等药物,但是需要配合使用活性炭等保护剂进行治疗。对于腹泻情况很重,同时伴有脱水的羔羊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补液,补充液体主要有抗生素、生理盐水、维生素等。发现病羊出现排尿或者二次排尿的话,可以停止补液。如果腹泻严重脱水的羔羊,不能采取静脉注射的话,可以采取腹腔注射。
综上所述,羔羊腹泻是一种经常出现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危害羔羊的消化道器官,对羔羊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此,应该在科学分析羔羊腹泻疾病的基础之上采取预防和治疗手段,同时在预防和防治的过程中坚持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将腹泻疾病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为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