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侠
(伊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伊川 47130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一种典型的呼吸道传染疾病,这种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接触进行传播,不论什么品种,不论多大年龄的牛,都可能会受到病毒的侵害。特别是犊牛被传染后,其临床症状表现的最为严重,死亡率也是最高。牛疱疹病毒耐碱不耐酸,对于外界环境有着较强的抵抗力,在碱性或低温环境中仍能长时间存活。当PH值小于6时,病毒会失去活性;并且这种病毒不耐高温,在五十摄氏度下持续加热二十分钟,就可以将病毒杀死。这种疾病发病急,整个发病过程很短,并且传播速度快。带病毒牛和患病牛是其主要的传染源,对于牛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
患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牛,临床症状主要反映在呼吸道方面。患病初期,呼吸道只是出现轻微症状,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岁着病情逐渐加重,病牛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体温高等症状;鼻粘膜可能会有脓包型颗粒,大小不一的脓包随后会出现溃疡病变。犊牛患病除了以上症状外,还可能会引发脑膜炎,严重的会出现肌肉抽搐、惊厥等神经症状,甚至导致犊牛死亡。若病牛为生产过的母牛,临床症状还会有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如果是妊娠牛患病,将可能会出现流产,具体表现为产下死胎或突然流产。
这种疾病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初步的诊断。在发病初期,病牛会出现“坏死性鼻炎”病变,这种病临床症状最典型的表现是体温升高、出现高热,同时病牛还会呼吸困难、流鼻涕、咳嗽或是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等症状。如病情在初期被有效控制,病牛会逐渐康复;反之则会引发结膜炎、乳房炎或脑膜炎等病变,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这种传染病整个病程一般在10d左右,因此,养殖者可以根据这些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在临床初步确诊之后,还需要实验室诊断。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荧光定量 PCR方法、PCR 方法、ELISA方法和LAMP 方法等。
(1)荧光定量 PCR 方法:这种方法灵敏度相对较高,同其他的病毒不会发生交叉反应,这种诊断方法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并的临床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方法。
(2)PCR 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合成特异性检测引物PCR,再进行检测IBR V的一种方法。这种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基层实验室临床疾病检测中。
(3)ELISA方法:这种检测方法能较好的进行病毒抗体的筛查,并可以应用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当中。其主要优点是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应用于养殖场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抗体的筛查。
(4)LAMP 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内,运用对反应条件优化等方式进行LAMP的扩增,并通过其颜色变化得出判定结构。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是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以快速进行临床样品的检测,并且这种方法也很适合在基层临床检测。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疾病容易多发于春季和冬季,尤其是多发于拥挤的圈舍,其主要传染源使携带病毒牛和患病牛。因此,养殖场要注意牲畜的养殖密度并注意圈舍通风,一旦发现有疑似病例,需要马上隔离,并封锁疫情区域,同时要对整个养殖场进行消杀处理。另外,养殖场的日常饲养管理要重视起来,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严禁将种牛从疫区引进。种牛的引进必须要按照有关程序,进行严格检疫,并进行IBR灭活疫苗注射,保证牛群的健康。
对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为防止这种疾病出现继发性感染,可采取抗生素药物治疗。如果病牛出现高热情况,可以给病牛注射氨基比林,20-40ml/牛;在对病牛进行治疗时,可以选用解毒、强心的药物,并可同时使用中草药进行防治,这样可以提高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这种疾病发生的几率。
养殖场要想防止这种传染疾病的发生,就要将圈舍的卫生重视起来,保证圈舍的清洁,并定期消毒。圈舍的温度要适合牛群的生长,冬季室外温度较低,要注意对圈舍采取保温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并且圈舍牛群密度要具有合理性,以免因圈舍密度过大,造成疾病的发生和扩散传播。日常养殖管理过程中,要确保牛群进行适当的运动,充足的运动量,可以帮助牛群增强体质,提高抵御寒冷和抗病能力。除此以外,养殖场要选择优良的种牛品种,坚持自繁自养;如需从外面引种,要先对种牛进行隔离观察,确定没有问题再混群喂养,将疾病发生的几率尽可能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