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勇
(平昌县西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平昌 636400)
我国是畜牧养殖大国,农村生猪养殖户众多,生猪养殖的收益大多是农村养殖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受到经济、技术以及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养殖场其在疾病防控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非洲猪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较强的传染性,如果在养殖场内蔓延,会导致生猪大量死亡,为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非洲猪瘟的防控是十分重要。
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是一种急性、烈性、出血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毒潜伏期较短,通常为4~20h,在感染病毒后生猪会快速出现临床症状。临床病症主要的表现为高热高热,皮肤发绀,皮肤发绀,内脏器官也有广泛性出血。一旦感染非洲猪瘟病毒,无论是家猪还是各种野猪,都会在短时间内爆发死亡,不受猪的品种以及年龄的影响,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达到100%。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研制出对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一旦爆发,很难控制。非洲猪瘟不是人兽共患病,但对生猪养殖业是毁灭性的打击,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以猪肉为主要肉类的国家来说,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畜牧业和农业安全。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双链的核质大DNA病毒,根据不同的病毒株型,基因组DNA的碱基数约为17万到19万。非洲猪瘟病毒编码许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除了专门用于病毒组装的结构蛋白外,还参与逃避宿主防御机制,以及DNA复制的修复和基因表达的调控的生物学过程。大多数ASFV的基因功能是未知的,仍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探索。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或采食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物品而经口传染或通过昆虫吸血而传染,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一些体液中也存在病毒。短距离内可经空气传播,水、剩菜及肉屑、栏舍、车辆、器具和衣物等均可间接传播病毒,还可通过寄生虫和生猪直接循环感染。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难以预防。
中小养殖户只重视市场销售,对非洲猪瘟防控意识薄弱,只重视放规模而不重视疫病综合防控,防控能力参差不齐,养殖环境脏乱差。不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外来人员、车辆(尤其是贩运人员、服务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消毒池无消毒液,形同虚设;不定期进行动物、环境、圈舍、饮水的消毒灭源,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中小养殖场的免疫程序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致使畜禽防疫漏洞百出,当有外来病源传入或野毒感染时,机体无法抵御细菌和病毒的侵袭而生病。
我国畜牧业主要是在农村发展,基层畜牧人才队伍建设薄弱,且老龄化严重。中小养殖场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兽医,很多都是凭经验或者看病上百度,缺乏科学合理的防疫计划,重治疗轻保健,抗生素滥用情况突出。
养殖场要死守猪场大门,严禁闲杂人员、车辆进入,减少物资入场频率,减少人员出入频率,养殖密集区域,联防联控。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饲料、物品和相关设备做好消毒处理,严禁泔水饲喂。尽量采取自繁自养模式,减少外调猪入场,坚决杜绝从疫区调运生猪和其他猪肉制品。优化养殖环境,尽量将养殖场封闭,与外界环境隔离。建立健全动物卫生安全制度,定期做好消杀工作,及时清理动物粪便和环境卫生工作。严禁与养殖无关的人员进入养殖场,严禁私屠滥宰。
加强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疾病的正确认识。各村(社区)工作人员分别向生猪养殖户与农户发放《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宣传非洲猪瘟防控的相关措施,提高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识别、鉴别、诊断和防控能力。同时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微信群等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提高农村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排除隐患问题。
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大宣传、大清洗、大消毒”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实行网格化管理,认真落实“封住场、管住车、守住门、把住料、盯住人、看住猪、关注邻、消好毒”的非洲猪瘟防控要求。引导生猪养殖户建立其完善、合理的现代化养殖流程和制度。疫控中心开展疫情排查和监测,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启动非洲猪瘟防控情况日报告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场、交易场所、无害化处理场开展全面摸排,对补栏的生猪,摸清生猪来源,从外省调入的生猪要做好登记和执行隔离观察期,对生猪养殖户有生猪异常死亡现象及时上报,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烈性动物传染病,且无疫苗进行防控,对生猪养殖业是致命的打击,俗话说“猪粮安天下”,我国又是猪肉需求和出口大国,生猪养殖对的安全问题关乎民生问题。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式,农村的养殖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控,推动生猪行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