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刊全媒体记者 彭 永 通讯员 王 琰
仲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原阳县的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绿色优质蔬菜周年化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头顶上的炎炎夏日,依然挡不住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忙着采摘黄瓜、辣椒、小番茄、茄子,并把这些蔬菜装车,准备运给客户。
走进“绿色优质蔬菜周年化高效生产示范基地”,记者发现日光温室、双拱大棚、单拱大棚整齐有次序地排列着,里面种植的番茄、黄瓜等蔬菜极易勾起人们的食欲。
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叶类蔬菜研究室副主任、基地负责人王志勇介绍,该基地占地面积80亩,主要设施包括1栋智能温室、6栋日光温室、6栋双拱大棚、12栋单拱大棚。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高科技智能化玻璃温室蔬菜生产区、冬暖式日光温室生产区、双拱大棚生产区、单拱大棚生产区、露地蔬菜生产区和尾菜废弃物处理区,以及蔬菜自动清洗、分拣、包装、冷藏冷链物流区等。
结合日光温室、双拱大棚、单拱大棚和露地,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晓伟设计了“绿色优质蔬菜周年化高效生产方案”。依照这个方案,基地可以周年化生产安全绿色、优质营养、种类齐全、供应稳定的蔬菜产品。
基地种植以“自育品种为主,引进品种为辅”,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蔬菜品种,按照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规模化生产,统一种子育苗、统一生产模式、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市场销售。
据了解,该基地采收旺季每日有20~25个品种,淡季10~15个品种,每个品种50~100千克,每日供应瓜菜数量1000~1200千克,累计全年可生产鲜菜约30万千克。
“周年化生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王志勇说,“这涉及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等。真正做到让绿色健康蔬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从舌尖到心间,还需要不断完善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
跟随王志勇,记者走进了单拱大棚,只见红色的番茄、黄皮的辣椒、紫色的茄子在绿色的叶子衬托下,显得分外醒目,勾起了记者的美食味蕾。这些都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和引进的蔬菜新品种。
根据不同的瓜菜习性,基地被划分为不同的种植区域,采用排开播种、多次采收,分为日光温室越冬茬口、双拱棚春提早和秋延后茬口、单拱棚春秋茬口、露地蔬菜应季茬口,累计种植茄果类、白菜类、甘蓝类、瓜类、芥菜类、绿叶菜类、豆类、根茎类、辛香类等9大蔬菜种类,涉及约100个品种,每周可采收蔬菜10~15个品种。
为了种好这些蔬菜,达到绿色的标准,王志勇采用河南省田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奶牛粪有机肥加微生物菌剂作为底肥。“牛奶在生产过程中检验非常严格,相对来说奶牛粪就非常安全,同时,奶牛粪发酵的有机肥含有很多粗纤维,富含有机质,土壤改良效果非常明显。”王志勇解释道。
土壤改良仅仅是王志勇实施的一项种植新技术,此外,基地还示范了温室稻壳吸湿保温、温室补光灯增加光照、温室后墙反光膜补光、高效水溶肥利用、水肥一体化、弥粉机喷粉降湿防病、黄板粘虫、杀虫灯诱虫、露地瓜类立体栽培、露地喷带喷灌降温、机械化起垄播种、园艺地布防草等设施和露地蔬菜种植新技术约20项。新技术的实施,使基地增产幅度在10%以上,优质商品率在90%以上。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棚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温室下沉保温、温室超轻保温被覆盖、温室智能化收放棉被和放风、温室复合板保温、温室后墙防渗、双拱大棚侧面直立、双拱大棚顶放风、双拱大棚内保温被覆盖、单拱大棚肩放风、单拱大棚横杆吊蔓等10余项设施建造新技术,都是由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独立研发出来的。
“这些新品种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所技术研发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张晓伟说。
河南麦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玉祥,在参观完该所“绿色优质蔬菜周年化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后,按照其技术标准对公司的生产方案进行了升级。
像韩玉祥这样的农业企业老板还有很多,在参观完这里的基地后,都或多或少会对自己的园区进行改造升级或技术优化。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培训农民和技术员200人(次),接待观摩人员800人(次),对提升河南省蔬菜生产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仅能够生产出优质多样化的蔬菜种类,保证周年供应,而且成为全省现代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谈起该基地建设初衷,王志勇说。
如今,在不断的探索前行中,“绿色优质蔬菜周年化高效生产示范基地”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对绿色蔬菜周年化高效生产,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研究员尚泓泉非常看好:“以优质蔬菜绿色生产基地为抓手,以优质蔬菜周年化生产与配送为主线,以食品安全为重点,集成从产地到餐桌技术要素,生产出优质安全多样化的蔬菜产品。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卫生标准,生产的瓜菜产品定点供应,保证每日的配送种类和数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稳定、无污染的可追溯的放心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