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陶
作文题
(2020 届高三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实中你会看到很多庄严的仪式,看到这些庄严仪式中一些滑稽的味道;如果你不断放大这种滑稽感,你就会把所有崇高的东西都消解掉。
又有人说,忠实于理想,这是崇高而又有力的一种感情;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自身崇高,任何工作你都不会觉得渺小。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对“崇高”有什么样的思考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道给材料的作文题,针对的话题是“崇高”。在这个话题之前,有两段较为复杂的文字,对这个话题设置了诸多限制。
两段文字有较多关键词,因此我们应尽力建立起这些关键词和“崇高”这个话题的关系。第一段中的关键词有“仪式”“滑稽”“崇高”;第二段中的关键词有“理想”“苦难”“渺小”“自身崇高”。
第一段话,简单地说,是要我们思考“仪式中的滑稽味道被放大后会消解崇高感”这一现象。第二段话,就是告诉我们“有理想、历经苦难能使我们走向崇高,并且不会轻视任何工作”。
只对其中的一段话作出思考,也是被允许的;但题干要求学生在“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之后谈思考和认识,那么,能兼顾二段话的写作难度更大,审题更全面,自然更容易得到好评。
两段话看起来是存在对比的关系的,但我们可以挖掘出它们之间更深层的关系。习作时应关注所给材料段的细节内容,推敲言论成立的原因,并且在诸多子问题之间架构起合理的逻辑关系。同时应注意,材料段本身是议论型文字,有现实意义,又有深度,如果有恰当而丰富的事例,可以避免行文的枯燥感。
仪式的类型,不胜枚举;但是,“庄严仪式中一些滑稽的味道”以及其“被放大”的情况,并不是那么多见的,最好能举点例子,比如:为什么入党、结婚等仪式中要说“奋斗”“我愿意”之类千篇一律的话呢?升国旗的时候为什么要双手放于两侧裤缝行注目礼呢……然后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发掘背后的原因。比如:同一目的的仪式,往往形式单一,接受者随时代的变化慢慢地失去了对这种仪式的背景意识的了解,于是其神圣感便会被人淡漠,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缺少社会实践,不知生活风寒,自然难以感受到成人仪式的意义;生活于太平时代,衣食无忧的当下青年,自然难以在升旗仪式中心潮澎湃……于是有人会放大仪式中一些自认为滑稽的味道。
当我们深入思考第一段话中的现象的某些成因后,会发现,已经可以和第二句话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了:
不能做到“忠实于理想”,没有将对理想的执念看作是“一种感情”,不能做到“深刻理解苦难”,那就是难以体会到仪式的崇高感,从而放大“滑稽味”的主要原因。对理想和苦难的态度要上升到“有情感”“深刻理解”的程度,才能使人走向崇高。而这样形成的自身的崇高,才会具备不轻视任何平凡的工作的情怀。在这一系列的思考过程中,仍然应该尽可能地运用事例,否则就易令人产生长篇大论谈感受的乏味感。
虽然第二段层次更多,但是不难阐述;倒是第一段比较难对付。写作时,需要仔细地看懂每一句、每一段、每一层的意思;敲开了难点的坚冰后,再来建立多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就会容易得多。
以上,就是这道作文题的性质与写作时的难点,并且提供了一种结构模式;具体展开时,可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逻辑布局,并且可以有一定的详略取舍。但是,所有的关键词、思考内容都应该为“崇高”这个话题服务;主旨一定要鲜明,话题要集中,切不可喧宾夺主,另起炉灶。
作文示例
我心至处,便是崇高
何其凡
如今的社会堪称处处有“典礼”,时时是“仪式”。小到教室里的积分墙,小区开盘的剪彩仪式,大到电视屏幕上的重大会议、阅兵仪式,都在着力塑造崇高的感觉。但是,无论怎样崇高的仪式感,都掩不去一些嗤笑和黑色幽默。涉及关键词“仪式” “崇高”与“滑稽”。仪式中难免有滑稽感;但仪式与滑稽感都只是形式上的问题;看问题应追求本质,本质与本心相关。这样思考,又涉及作文题中部分词句信息。
于是有人便问:礼花放了,礼炮鸣了,金牌挂了,还要怎样一个崇高的场面?
而我答曰:“我心至处,便是崇高。”自设宾主,问答简洁。此段又独句成段,符合题目所需,以之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揆诸古今,崇高从不与金碧辉煌的厅堂伴生,反而常在茫茫雪海、凛凛寒风中。探其本源,便是由于崇高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而苦难的黑暗反而能使理想的光芒更加高朗,愈加深挚。在苦难中坚持理想,是走向崇高的灯塔;而在苦难中理解自我,则是驶向崇高的桨和风帆。此一段,立显高手风范,将“理想”“苦难”“崇高”融合起来写,以相辅相成的关系来展开。很多人没有想到三者可以有机融合,而仅能想到理想对崇高、苦难对崇高的意义。
残毡拥雪,节旌落尽,是苏武在北海大漠中的身影。在外人看来,衣衫不整,手中的符节已只剩一根光杆子,不仅不见崇高,反而有些滑稽![点到即止,不过分议论]但苏武却在羊群中体会到了崇高感。因为他的心,他为国执节的理想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宋朝的洪迈却不如此,同样出使塞外,他在敌人的威逼和苦寒的压迫下风骨尽失,只知道答应对方的无理要求。等他“衣锦荣归”之日,满路百姓吟词讥讽“休休,该摆头时便摆头”,果然是崇高消尽,只剩滑稽了!苏格拉底说过:“理想就是他人觉得很可笑,而自己觉得很可贵的东西。”如果心中没有始终坚持的理想,何来崇高?此一段承上举例,正反对比;重在阐述理想可以在苦难中给人力量。同时,渗入对于滑稽的理解,深刻而简介洁,没有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仍紧扣中心“崇高”,仍在段中紧扣推进对理想之于崇高的意义的理解。
当然理想抽象而虚渺,现实却是尝不尽的苦涩,让人碰了壁又碰头。没有对苦难的潜泳、体悟,没有让心灵深入苦难,是不会达到崇高的峰顶的。此一段与上文有递进关系。它让我们认识到,光有理想不行。现实中要追求理想,毕竟是要面对苦难的。这一段重在阐述,体悟苦难、在苦难中的实践,最终可以载着理想,让人走向成功的彼岸。《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终身没有脱__离过苦难,并且从小就没有改变过向善、为人的理想。但他早年的行为是抢零钱、偷烛台,何来崇高?因为此时他并不能发自内心地理解苦难,体悟苦难,他只是认为苦难是上帝不公平地加于他身上的枷锁,而他只能挣脱它。但他晚年却散发出了崇高的光辉,让身边的人沐浴其中,只是因为,此时的他已然理解了苦难的真味,甚至希望用自己的苦难换取更多的经验、更深的思考,从而把他人从苦难中救拔出来。理想终究只是灯塔,对苦难的切身体会与思考才是渡往崇高彼岸的风帆。此一段,是对核心内容的小结,文段虽短,但重点明确,抓“本心”。
理想也好,苦难也罢,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己去体会,自己去生发。没有真心真我,何来庄严崇高?漂亮的结尾,由远及近,由外国圣贤的言语到中国古人的感慨,再到自我劝勉;有放有收,一气呵成。什么加分墙、剪彩人,_会议厅、方尖碑,没有我心的投入和认同,又怎会唤起心灵最崇高的悸动?
苏格拉底说:“我宁愿接受最险恶的刑罚,也不愿放弃最崇高的理想。”
我们的先人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树在,云在,江山在,日月在,你还要一个怎样崇高的世界?
而我说:“我心至处,便是崇高。”
【总评】此文言辞凝练,层次清晰,表意完整而深刻。名言、材料信手拈来;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有凤头、猪肚、豹尾的风采。考场中,能将有多个关键词的作文题,主次、详略、逻辑分明地构建成一篇如此饱满的作文,真是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