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洪涛,唐娜娜,王坤容,郭英才,吕登蓉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扶贫开发领域采取系列化、多样化、立体化的政策措施,使七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全球减贫贡献率高达76%,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思想,对脱贫攻坚展开了科学、全面、系统、高效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
教育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和重点举措,是精准扶贫战略推进的基础和保障。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处于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秉承“面向基层、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扶志扶智扶技”的教育扶贫理念,充分发挥学院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助力打赢区域脱贫攻坚战中做出积极努力和贡献。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考察时做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此后,他在多次调研中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准扶贫的内容、方式、举措、组织领导和基础保障等进行了一系列深刻阐述,深入回答了“为何扶”“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4个关键性问题,形成了精准扶贫的科学体系,为新时期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新局面,创新了反贫困实践化的新路径,凸显了高度的理论性、严谨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民性、全面的系统性、协同的创新性和生动的实践性特征,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推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将彻底解决,这也是我们党做出的庄严承诺和立下的军令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三十多次国内考察都涉及扶贫这一主题,基本走遍了连片特困地区,多次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并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的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从不同维度对教育扶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明确地将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和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务必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3]。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4]。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2015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将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大工程”之一,强调“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这是具有深远战略眼光的精准判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扶贫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中,教育战线承担的使命和重大责任。
扶贫开发不仅要使贫困地区实现物质脱贫,更重要的是实现精神脱贫,而精神脱贫必须要通过教育扶贫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战略重点。在注重物质脱贫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注重“扶贫先扶志”的精神脱贫,以及“扶贫必扶智”的教育脱贫和文化脱贫。抓“扶志”,从内在思想观念上激发贫困对象的脱贫致富积极性;抓“扶智”,努力提高贫困对象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其自我谋生的能力和本领。教育扶贫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能有效通过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来增加收入进而实现脱贫致富,从而阻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产业和就业创业培训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就业,对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提高扶贫效果具有独特优势。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脱贫攻坚期内,职业教育培训要重点做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5]。从2015年底开始,国务院扶贫办将职业教育培训纳入“十三五”时期十项精准扶贫工程,并逐步加大实施力度。
2019年6月发布的《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院校在助力欠发达地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019年11月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中指出,近5年,全国高职院校在精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成绩突出。面向贫困地区招生286.5万人,为1 100万个家庭培养了第一代大学生,实现高职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6],这表明,职业教育“以教育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效非常明显。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方面有着教育成本较低、层次较多、服务范围较广、面向社会大众、更利于受教育者就业的独特优势。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一技在手、终身受益,对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帮助最直接、最有效。加快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
精准扶贫不单单是解决贫困人口的吃、穿、住、行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当地人口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工作中,与其不断为贫困对象“输血”,不如增强其“造血”功能,提高其谋生技能与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
贫困地区受经济基础制约,人们因信息闭塞而思想封闭,因交通不便、基础薄弱、产业贫瘠等导致现代教育力量不足、教育资源不足、受教育面覆盖不足。职业教育对于贫困家庭学子习得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从而快速“挪穷窝”“拔穷根”“摘穷帽”十分关键,也有利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第一,我们要通过教育进行思想帮扶,转变贫困户“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文化素质。第二,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智力扶贫、志力扶贫、技能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其掌握一门就业技术,提高其“造血”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实现由输血式的物质扶贫向造血式的智力扶贫转变,从而实现可持续的脱贫致富。第三,随着职业院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资助政策的实施,有效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帮助更多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促进其就业,为贫困家庭带来信心和希望。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转型,特别是城镇化的推进,脱贫攻坚对象呈现动态分布特征,贫困地区农村待脱贫或已脱贫家庭中现有或潜在劳动力人口,对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需求更为迫切。国家统计局2019年2月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农民工总量约2.88亿人,其中大约2.1亿农民工没有完成高中阶段教育[7]。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会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因知识和技能不足而难以通过就业脱贫,甚至面临失业返贫,无法满足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因此,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还需要重点关注两亿多年富力强但学历较低的农民工群体,加强技能升级培训。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高职扩招100万人,将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纳入扩招范围。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加大贫困劳动力和贫困家庭子女技能扶贫工作力度,实现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助脱贫。这就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办学、发挥好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应针对企业下岗、转岗工人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等,本着“缺什么培训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结合他们的生产生活实际,选择“用得上、能管用”的实用性强的职业、工种和农业适用技术,如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畜牧养殖、动物防疫、果树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电焊、钳工等各类实用技术,通过“短、平、快”的实用技能培训,帮助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改变“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现状,提高成年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能力,带动整个家庭摆脱贫困。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高职院校,自2016年以来,承担了本地两个贫困县3个贫困村以及深度贫困县甘孜州雅江县的精准扶贫任务。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务实落地的工作举措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以“六送”活动为载体,即“送文化、送医疗、送产业、送培训、送技术、送温暖”,形成“思想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产业帮扶、党建帮扶”五位一体的“志智双扶·输血+造血”式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上下联动,帮扶到点到位。在学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由精准扶贫办专项负责扶贫日常工作,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资金落实、项目落实、责任落实。学院党委先后选派8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到贫困村作为驻村干部,其中4名教师被派往深度贫困县雅江县开展工作。为切实将结对的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做实做细,建立“1名党委委员+1个党支部+N名党员+N户贫困户”的结对模式,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定期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与村民拉家常、促膝谈心,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宣讲国家扶贫政策,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感恩教育,逐步转变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增强其摆脱贫困的意识。在进行思想引导的同时,学院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如投入资金帮助村上进行安全饮水工程改造,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帮助建设村卫生室,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帮助贫困户修缮危旧住房,改善居住环境等。
二是点面结合,助推产业发展。学院把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和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如结合我院医卫类专业每学期实验实训教学实验用兔的需求以及3个校区食堂每天八千余名师生的餐饮需求实际,经认真调研、分析,扶持铜山村先后建立了鼎盛养兔合作社、绿友蔬菜种植合作社、生态林下鸡养殖基地,在小落村建立了藕田立体化养殖合作社、手工豆瓣制作坊、蔬菜种植基地,在平河村为贫困户提供有机、无机生物菌肥,派农业技术员在樱桃、苹果生长节点为贫困户和村民进行果树栽培指导等。同时,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户分散养殖各类家禽、家畜,如种植羊肚菌、生姜、刺梨、土耳苕等农作物,养殖猪兔鸡鸭等,优化种养殖结构,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多渠道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学院针对村合作社种植养殖的扶贫产品,一方面按程序通过工会集体采购,另一方面发动广大教师积极认购,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近3年,学院以扶贫产品定向采购及教职工以购代捐方式,已帮助贫困村销售三十余万元的扶贫产品。学院将单一的、纯资金投入的输血式扶贫向综合性的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技能扶贫的造血式扶贫转换,铜山村、小落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并已步入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三是发挥优势,助力改善民生。学院充分发挥医药卫生类专业优势和师范教育专业优势,在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两方面发力。如针对深度贫困县甘孜州雅江县,投入七十余万元用于乡卫生院修缮,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好的就医条件和环境;为解决各村卫生室设备简陋问题兼顾游走行医需要,为100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包括听诊器、血压计、手术器械等十多种诊疗器械的医疗箱100套。针对雅江县村医水平低的问题,学院选拔教学、临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赴雅江县开展“一村一医”全覆盖培训,两年来共选派医务骨干二十余人次举办了两轮5期、每期15天的村医基本技能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村医101人,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组建4批次二十余人次的医疗义诊服务队,赴雅江县多个村开展医疗义诊活动,初诊患者八百余人次,带领当地村医一同义诊,手把手地教,村医技能水平亦得到提升。针对藏区中老年人群因患大骨关节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常见病,导致家庭不同程度贫困的现状,学院研定地方性疾病筛查诊治方案,并派筛查诊治医疗队赴雅江县6个乡镇开展地方病筛查工作,筛查患者近九百人次,针对病情较轻的患者现场发放治疗药品,并将部分患者安排到雅江县医院、雅江县中藏医院治疗,由学院提供检查费用,将其中病情严重的15名患者安排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提供近二十万元的医疗资金支持。学院还选派8名医务骨干赴雅江县人民医院和雅江县中藏医院开展临床诊疗、巡回医疗、示范查房、院内会诊、业务讲课、疑难病例讨论、管理指导等工作,并对受援医院的等级评审工作进行指导,为其顺利升格二甲医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关注教育扶贫,在雅江县实施小学教师科学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连续两年利用暑期选派十余名骨干教师赴雅江县为一百三十余名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教学能力培训,并开展了首届气球动力小车比赛。针对雅安市汉源县职业高中有不少农村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行“3+3”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选派汽车专业、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到汉源职业高中指导专业、课程和实训室建设。投入12万元帮助汉源职业高中建成了功能完善的钣金实训室,并加强专业技能指导和培训。该校汽车专业的5名学生在2018年举办的雅安市中职技能大赛钣金实训比赛项目中2人获得一等奖、3人获得二等奖,成绩突出。学院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对部分贫困户厌学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并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学院面向贫困县、村群众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讲座,如农专合作组织培训、农民工电工焊工培训、餐饮服务培训、客房服务培训等两千余人次。
四是党建联建,激发内生动力。学院基层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成立学生志愿服务队、教职工党员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医疗义诊送医送药下乡、送文化下乡、“六一”儿童节欢乐送、“七一”建党节红色教育、重阳节慰问、寒冬送温暖、扶贫济困爱心捐助、打造美丽新村文化墙、农民夜校讲座等活动三十余次,惠及村民两千八百余人次。学院多措并举、务实有效的扶贫工作,在助推结对贫困村如期顺利实现村退出、户脱贫的目标任务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处于攻坚决胜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脱贫攻坚战的重心将转向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脱贫不返贫”是留给职业教育的新课题。职教人也必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把职业教育的智志扶贫和技能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上下齐心、持续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写下浓墨重彩的职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