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诗歌”与“诗歌地理”的不同取样

2020-12-29 06:33卢辉
星星·散文诗 2020年34期
关键词:凸凹莽原风物

卢辉

究竟什么样的“地理诗歌”可以列入“诗歌地理”?这几年,《星星》诗刊年度短诗专号都会有一辑“诗歌地理”。那么,怎么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地理”,仅靠自然风物描述性的视觉意象,或是把卡口放在“像不像”的功能上,只提取自然风物的“状物”形态,这样的“诗歌地理”肯定不是编者的审美取向。纵观本年度的“诗歌地理”,好就好在编者在选定稿子时,已将“地理诗歌”与“诗歌地理”区别开来,是“地理”打头,还是“诗歌”打头,顺序不同,评价体系不同,取舍也不同。因为,“地理诗歌”大多是“状物取样”,而“诗歌地理”却是“造化异象”。

从这辑入选“诗歌地理”的作品来看,不管是杨森君的《玛曲小记》、凸凹的《竹笼》,还是应诗虔的《茶盏》、文西的《红珠山温泉》;不管是徐甲子的《秋风乱》、韩闽山的《大海啊!故乡》,还是江维中的《古城河之夜》、周菊坤的《花山鸟道》;不管是南书堂的《少陵原的诗神》、崔加荣的《鄱阳湖》,还是刘凤杰的《呼兰河之雪》、伍国雄的《白羊栈》、李本国的《鸭子河》。这些作品好就好在没有一味地在自然风物的“像”与“不像”之间纠缠,而是将地理与风物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社会属性、历史属性、时代属性糅合在一起,并把地理与风物不仅仅作为“状物取样”的视觉意象,而是把它们作为一个造化异象与心理事件互为交错的“诗歌地理”。比如杨森君写高原地貌,他不再写大家熟悉的莽原,而是将空间遥远的东西、时间久远的东西、人性隐秘的东西通过“暮色中的安静的湖泊”“把落日/驯养成/一头狮子”,让安静的湖泊平添了一种“野性”,这种“反常”的“景观”,正是他对莽原所属的静湖进行颠覆性的、逆袭式的全新命名与合理主张。还有凸凹的《竹笼》写的是古蜀人用竹笼卵石构筑都江堤堰,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写一部史诗都不为过,一组短诗岂能承载?偏偏凸凹剑走偏锋:“水分子中,最硬的卵,最守纪的卵,所有的卵/击不破一群顽皮的石。//顽皮的石,是竹妈妈抱在怀里的一群/哑孩子。//竹妈妈护娃的柔肠比刀子锋利:十步杀水/——刀刀见血,又不见血。”凸凹用近乎“杀出重围”的笔触还原了那段人与自然反制与逆袭的“光景”。

从上述诗歌的评赏中,我们不难发现,诗歌地理讲究的是诗歌地缘,而不是简单的地理标签。因为仅仅写地理充其量只能算是“地理诗歌”不等于是“诗歌地理”。所以说,地理又等同于地缘。缘,就是一种关系。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时代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它融渗了地缘、人缘、文缘、血缘。可以说,诗歌地理融合了上述“四缘”的关系,形成了“诗歌地理”所具备自然素养、历史品相与时代气息。

猜你喜欢
凸凹莽原风物
草 原
草原
国学小笔记:“可盐可甜”的地下第一IP
江南风物
可换凸凹模技术的应用研究
《莽原激流》
沉淀岁月的影子——“风物”主题阅读
世间风物——和美术馆启动展
北大荒
蚯蚓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