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论略
陶 林(1.8)
习近平的中国优势观及其价值旨归
——兼论优势认同在新时代社会动员中的作用
王 琼(1.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经济伦理学话语的意识形态批判
张志丹(2.1)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逻辑进程
龚 培(5.14)
传承与创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与现代启示
马加名(5.25)
风险与安全研究
公共安全与大数据视域下社会治理组织架构的特征
周心捷, 马建文(1.22)
企业风险承担倾向、供应链外部整合与运营绩效之关系
刘明菲, 陈 威(1.2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探析
——以COVID -2019疫情为例
吴 宁,秦雅楠(2.8)
基于GBDT模型的P2P网贷平台运营风险预警研究
王小俐,魏建国,梁方瑞(2.15)
论社区治安弹性问题
周 晔(5.1)
过程-事件分析框架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舆论演变
——以连云港“反核事件”为例
张春华,熊贤培(5.9)
基于扎根理论的航空公司员工故意违章行为分析
朱新艳,罗 帆,李婷婷(6.1)
网贷平台治理结构与道德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卢家兴,魏建国(6.9)
美学与应用美学
“意境”与中国古代艺术时空结构
王诗雨,黄念然(2.23)
天人相映与传神写照
——《世说新语》中“人物品藻”的审美趣味
李一鸣(2.31)
论爱欲作为Eros的本性
——重思《会饮篇》中柏拉图与前五人之争
任珈瑄(2.37)
生态美学的概念与范畴界定
黄 焱,汪振城(5.30)
论禅宗之“不立文字”的“艺术传达”创新
陈 欣,邱紫华(5.36)
后现代有机美学对现代实体美学的反思及超越
——一个生态文明的视角
樊美筠,蔚 蓝(6.18)
自然与人的共生与和解
——环境美学视域下新海诚动画电影的天气描写
徐 易,张建军(6.26)
媒介化社会与新媒体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疫情之下元叙事的终结与重生
陈先红,宋发枝(3.1)
新闻业“液化”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翟红蕾,邹心晨(5.41)
智慧城市的可沟通性三重维度建构
王 震(5.50)
政法与社会
管仲法治思想探析
李 龙, 刘玄龙(1.1)
新时代的机构改革:进程、特点与阻力
杨兴坤(1.39)
政治引领和文化引领: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两条进路
林小婷(1.47)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潘 晔, 王 维(1.54)
文化自信之让中华璀璨文物“活在当下”
——故宫博物院的变革与转型
朱铁军(1.60)
延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启示
贾钢涛(1.68)
论斯图亚特·霍尔的阶级思想
陈美灵(1.73)
社会的麦当劳化:回顾与批判
孙 瑜(1.80)
个体化社会背景下“剩女”成因分析
——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
尤春雪, 郝 勇 (1.87)
整体性治理视野下的地方行政审批改革路径优化
——基于武汉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朱成燕,徐晓林,张 韦(2.45)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化创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欧阳秀敏,邹晓芟(2.5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制与路径
乔 荃(2.59)
教育获得、腐败感知与社会信心
——基于W市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
初奇鸿,毕文芬(2.64)
论家事裁判修辞说理的运用
陈宝军(2.7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反贫困历程及基本经验
樊友凯,钱 坤(2.82)
环保目标对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薛秋童,王惠娜(2.90)
户籍转换促进居民健康吗?
——来自CGSS2015数据的验证
韩桂芳,王浩林(2.101)
传播学视域下的信仰危机及其消解
熊 英(3.8)
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使命
——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视阈
刘小兰(3.14)
迈向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
——方法、机制与展望
赵洲洋(3.21)
疫情下的深省:何以实现更良善的生活?
李旺传(3.32)
多孙会多福吗?
——孙子女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聂建亮,曹健雪(3.39)
育龄人口男孩偏好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张欢欢(3.47)
基于信任建构维度的医患和谐关系研究
李雪霜,欧阳爱权(3.56)
高校医院服务功能转型中的医疗资源优化策略
喻 文(3.62)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形成的奠基之作
权宗田(4.19)
理解政府责任能力的四种途径
朱国伟(4.24)
基于社会心态的城市治理途径与方法
陈满琪(4.31)
农村土地资本化的理论争议与制度创新研究
杨 磊(4.37)
劳动者的家庭特征对工作选择的影响
——基于上海、浙江、福建的家庭动态调查研究
谢倩芸(4.44)
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农村综合执法大队整合研究
——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
周博雅,鲁 力(4.58)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流动青少年抗逆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史丰源 ,高云娇(4.69)
乡村共同体再造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
秦 琴,段昱成(4.81)
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法律意识提升的实践
张峻豪,闫俊霞(4.87)
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形态论
兰美海(4.123)
论冷冻胚胎之处置权
赵国平,蒋继贫(4.133)
对自由民主制度失灵的矫正
——福山稳定民主多元秩序论评析
国 虹(5.57)
空间互动与社区认同:社区共同体培育的典型路径探究
李艳丽,蔡芳媛(5.66)
两岸青年的共同使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谭 磊(5.7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领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环境法律规制
李贤森(5.110)
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法律制度的范畴界定与实施机制
段 葳(5.117)
习近平关于坚定制度自信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
陈 波,佘佳鑫(6.33)
引心场与组织生命力
——中国大命运智慧新时代生死伦理与真正领导力
姚站军(6.39)
体育文化社会教化功能的类型分析
——以体育标语为线索
郭远兵(6.49)
职场基因信息歧视视角下的基因平等权立法探究
陈 娜,蒋昊君(6.54)
智慧新防控警务建设中的法治保障问题探析
张未东(6.60)
基于虚实空间交互的网络犯罪侦查新模式及其意义
胡勇强(6.66)
“场域”视角下再论网络诽谤的刑法规制
李 珏(6.73)
知识产权视域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制度论析
——以湖南省为例
胡潇潇(6.79)
经济与管理
政府R&D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
——基于溢出加权视角的PSM-DID模型分析
刘树林, 张晟嘉, 胡苏敏(1.9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
孙艳琳, 王诗慧, 刘 琴(1.103)
数字贸易与跨境数据流动规则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分析
陈红娜(2.110)
长江经济带省市生态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董 博(2.121)
基于Citespace的金融科技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石 丹,刘瑞哲,蔡情怡(2.131)
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影响
吴传清,郑开元,邓明亮(3.67)
服务效率对物流通道产业粘性的影响研究
付新平,连天碧,张 雪(3.78)
演化博弈视域下的高科技产品合作研发策略研究
韩明丹,张晓文(3.88)
基于数据中台的头部企业核心业务单元拓展研究
张 弛(4.95)
管理层语调如何影响企业融资约束
——基于公司业绩说明会的文本证据
胡 婧(4.103)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马银波(4.115)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
——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
周维第,蔡培民,Kazlovski V.(5.80)
创新驱动下对外开放对湖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邹 蔚,彭 锐(5.93)
百万大学生留汉人才新政对武汉经济发展影响的效度研究
陈剑锋,吴 琨(5.102)
货币主权国家治理的中国货币史论据
柯文轩,李 鼎,柳圆圆(6.88)
经济集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基于四川省的实践
罗浩轩(6.94)
价值链视角下科技服务网络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刘 然,刘平峰,田 琪,孟 哲(6.1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汉绣产业空间发展现状及策略
李 瑞,刘 松,冰 河(6.115)
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协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方法
陈惠琳(6.122)
哲 学
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生态观论析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视角
罗顺元(1.122)
自我必然会远离自身吗?
——萨特的“自身”、“自我”概念及其关系之探讨
赵桂梅(2.140)
哈贝马斯的普遍化原则与欧洲中心主义质疑的反思
晏临风(2.146)
波函数的物理实质与量子概率的起源
赵国求(3.94)
科学进步是知识的积累吗?
——兼评伯德与罗巴顿观点的对立
吴雪华(3.103)
意识形态批判斗争精神与历史唯物主义
管锦绣,谢 俊(4.1)
诠释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基于实践思维方式视角的新思考
张梅艳(4.8)
资本逻辑与社会关系的物化批判
张光华(4.14)
论罗尔斯对诺齐克的反驳
——基于道德人格观念的视角
胡业成(6.128)
论自由的多维限度
——对西方哲学中自由观的透视
吴 恺(6.137)
科学进步的逼真性解释模型的逻辑认知难题再研究
赵 伟(6.143)
克尔凯郭尔人生哲学在中国(1919-2019)
马慧玲(6.151)
文学与艺术
被颠覆的隐喻:麻风主题的当代阐释
——以希斯洛普的《岛》为核心
陈 倩(1.129)
日本说话文学故事集《十训抄》所载孝子故事考
翟会宁(1.135)
1940年代报刊视域中的现代诗人节
李玫琦,金宏宇(2.152)
论宋山水诗地域意识的四重性
——以南宋山水诗为例
陈显锋(2.159)
独立性和依存性:克罗齐艺术与道德关系思想重释
郭玉生(3.109)
《文学与人生》中吴宓比较文学思想再审视
杨晓河(3.114)
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IP的开发及运营
——以网络小说《楚乔传》为例
杨 涛,颜怡然(5.124)
肤色之殇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小说《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悲剧人生
莫银丽(5.130)
高等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党委督促检查工作之思考
夏江敬,吕 睿(3.1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变革及走向
苏文兰(3.125)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学习困难学生帮扶策略
曲帅锋(3.130)
基于中国省域视角下的科技创业人才教育模式论析
彭自力(3.137)
新时代高校新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正向引导
闫 树(4.138)
新时代大学生对自媒体培育主流价值观的期待及其实现
李潮欣,符延秀,商 丹(4.14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三重意蕴
刘凯亚(4.150)
新冠疫情下的高校管理工作论析
秦晓静(4.157)
行业特色型大学新工科建设之路径
马学瑾,王卫华(4.162)
科研绩效对于工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李辉鹏,王泽超,童泽望,尚亿军(4.169)
我国“双一流”建设系统的功能适应性与优化策略
——基于帕森斯“AGIL”模型的解释
李志峰,刘智慧,张俊超(5.136)
高校横向科研供给侧改革的模式创新及实践探析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梁 宵,刘介明,赵佳林(5.142)
“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以MIT为例
李 娜(5.149)
荀子教化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
李 凡,王小娟(5.155)
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内涵、功能与作用机理
王崎峰,曾佳敏(6.158)
过程教育哲学视角下的青年学生伟大民族精神教育与弘扬
汪星刚,黎俊玲,王孝松(6.165)
孝道的学科归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维
王 红(6.170)
书 评
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创新审视
——熊英教授专著《当代青年信仰论》评介
温 波,林于良(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