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师红 杨秀莲 代超 祝茜 苏春霞(通讯作者)
(1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0)
(2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04)
输血是临床疾病救治的重要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1]。输血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严重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同时可引起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生命[2]。目前虽然输血流程经过严格的检测、筛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仍屡见不鲜。因此,输血前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合理选择血液成份,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分析统计本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相关资料,现将资料汇报如下。
回顾分析2014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累计16860 例输血患者,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8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34%,其中过敏反应34 例,发热反应24 例。患者主要分布于胸心外科、骨科、ICU、心脏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其中男22 例,女14 例;年龄1 ~84 岁,平均48 岁;有输血史39 例,无输血史19 例。5 年累计用血总人数16860 例,其中使用红细胞类6292 例,血浆4700 例,机采血小板2689 例,冷沉淀3179 例。
由临床用血科室护士观察并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证实输血前无发热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1℃以上(≥38℃)为发热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喉头水肿、休克等为过敏反应;出现黄疸、酱油样尿等为溶血反应;出现全身不适、针刺样痛、心跳加速等为其它反应[3]。
医院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医生诊断,护士填写后送输血科,输血科设专人进行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并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
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16860 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8 例,年均发生率为0.34%,红细胞悬液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和血小板及冷沉淀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有妊娠史的女性和反复输血的患者发生反应较多。我院在逐年输血治疗人数增加的情况下,输血不良反应呈下降趋势。
2.2 各种血液成分发生不良反应及类型的例数及比率,见表1。
表1 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占比及不良反应类(例)
2.3 输血不良反应例数与输血史/妊娠史的比率,见表2。
表2 输血史/妊娠史与输血不良反应
2.4 2014 年—2018 年输血不良反应统计,见表3。
表3 2014 ~2018 年度输血不良反应分布情况(例)
输血是治疗及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流程各环节一旦出现差错失误,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4]。输血不良反应是输血过程中和输血结束后出现的某些新的症状,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是困扰输血安全的一大问题[5]。资料显示,我院5 年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4%,低于杨慧[3](0.49%)和黄世若[4](0.47%)的报道,究其原因,主要是本市2012 年已向临床提供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制品,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可有效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在16860 例输血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3%,红细胞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3%,低于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68.5%)和过敏反应发生率(58.6%),与黄世若[4]研究结果不一致,说明本市应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输注对预防输血不良反应起到了积极作用。表3 显示,本院在逐年输血治疗人数增加的情况下,输血不良反应呈下降趋势,原因是我科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输血工作流程,制定SOP 文件和质量控制策略,并有效应用于实际输血工作中。输血科经常和临床沟通,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选择合适血液制品,并配合临床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查找原因,以降低输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