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荣 田进财 陈洁
(1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2 银川国龙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其是一种间断性反复发作的一侧头痛的疾患。具有反复性、固定性及病程长等特点[1]。偏头痛可见于任何年龄,尤以青春期发病较多,女性高于男性,常因劳累、情绪紧张、吸烟等诱发。一般常规选用口服止痛药,长期服药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2],大量文献数据显示,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独特的疗效,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3]。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与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头痛及伴随症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选择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来我科诊治的偏头痛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为50 例,男女比例为20:30,年龄最小25 岁,最大为77 岁,平均年龄(45.1±2)岁,其平均病程为(10.7±2.12)年。对照组为50例,男女比例为24:26,年龄最小20 岁,最大70 岁,平均年龄(47.2±2.4)岁,其平均病程为(9.7±2.1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与排除标准参照《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4],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确诊为偏头痛;②发病时间超过1 年且发病次数为 2 ~10 次/月;③患者均签写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多种器质性病患;②妇女妊娠期、哺乳期等;③因癫痫或外伤导致的头痛和神经性头痛;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5]。
对照组采用口服治疗,双氯酚酸1 片/次,tid po,治疗疗程为14d。
治疗组给予腕踝针治疗。具体操作方法:腕踝针操作。按照病症,进行体表分区。按照头痛部位可选取上1 穴-上6 穴为进针点。75%乙醇溶液在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为穿刺点8 ~10cm。选用的是一次性不锈钢32 号1.0 寸毫针(0.25mm×0.25mm)。右手食指、拇指和中指持针,左手拇指紧绷皮肤,针体与皮肤形成30°角,向近心端快速刺入皮下,进针后缓慢的推进,患者无痛感。进行固定,需留针30min,1次/d,14d 为1 个疗程。
1.4.1 情志护理 偏头痛患者常伴有心悸、头晕、疲乏等症状,并伴有焦虑的情绪,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效果,消除其焦虑、紧张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1.4.2 针刺护理
(1)进针前:首先了解患者疼痛耐受情况,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告知患者进针时可有少量的疼痛,甚至无疼痛,减少其焦虑紧张的情绪。
(2)进针时: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放松肢体,进针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询问患者的主诉,以免发生意外。
(3)留针期间:告知患者在留针期双上肢减少活动,避免上肢的剧烈活动,如果进针点有疼痛,应及时进行调针,调针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
(4)取针后:重视患者的情志护理,减少诱因:避免情绪紧张、勿劳累、戒烟酒。保持乐观情绪。病情稳定者可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锻炼,如中医养生操:八段锦、有氧养生操的锻炼,具有舒缓情志、强身健体等功效。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内无复发者;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缓解,随访半年偶有复发者;有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有所减轻,发作时间缩短,头痛周期延长;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
汇总数据后,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1 可见,按照疗效评价,对照组50 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18 例,有效14 例,无效18 例,总有效率64%;治疗组50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25 例,有效20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90%,对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偏头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血管障碍疾病,多属内伤头痛,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隋海,不任受邪,若风、寒、湿邪、情志失调,可至气血失和、脉络失氧等均可导致疼痛的产生。头痛发作时临床上常用口服止痛药止痛,副作用较大且效果不佳,患者长期服用过程中依存性差。
腕踝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色疗法,延续了传统针刺疏经通络,调畅气血及功效,可有效的缓解偏头痛患者头痛的症状,在治疗期间,并给予了有效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尤为重要,并减轻其焦虑紧张的情绪,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头痛及伴随症状,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