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分析

2020-12-29 05:51麻小京罗艳秋
医药前沿 2020年24期
关键词:缝隙心血管入院

麻小京 罗艳秋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发生率、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的急危重症,大多数患者在院外发病,若未及时抢救,往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表示,对AMI 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有助于提高抢救质量,改善临床预后[1]。另有研究证实,无缝隙流程护理可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浪费的时间,使急救护理更加合理[2]。对此,本研究将对近年我院收治的15例AMI 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无缝隙流程护理管理,取得满意的急救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3 月期间我院院前急救的30例AMI 患者,其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40 ~78 岁,平均(61.2±2.5)岁;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12h;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中AMI 的诊断标准[3],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胸痛、胸闷、濒死感。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循环系统不稳定者,院前急救到达时已经处于不可恢复的临终患者,精神异常及意识障碍者。以不同院前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接到120 急救电话后立即派遣救护车出诊,接到患者后评估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道,实施心电图检测等。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流程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管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AMI 疾病特点、急救相关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完善AMI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明确各环节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并对组员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演练;(2)出诊。接到120 急救电话后,于3min 内,派遣急救车前往,在前往途中,护士联系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症状、生命体征变化,以预估患者病情;(3)现场急救护理。到达后,在10min 内完成病情评估、静脉通道建立、持续给氧、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4)转运途中护理。待患者生命体征略稳定后,立即转运入院,在转运途中与急救科室、介入室科室进行沟通,告知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同时密切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病情变化,立即实施除颤、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5)交接护理。到院后开启绿色通道,并于5min 内与接诊医护完成交接工作,包括疾病诊断预估、发病症状、院前抢救措施、当前状况等,并双方确定后签字,以保障后续抢救迅速开展。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抢救各阶段用时;(2)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各阶段用时对比

观察组各救治阶段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救治用时比较(±s)

表1 两组相关救治用时比较(±s)

组别 例数电话接诊至出诊时间(min)现场急救时间(min)转运入院时间(min)急诊球囊扩张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 15 0.6±0.2 17.6±2.1 21.3±2.4 75.2±4.5 9.2±1.4对照组 15 2.9±0.5 29.3±2.5 40.6±2.8 96.7±5.2 13.9±1.2 t 7.632 10.336 12.571 11.293 9.612 P<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入院后预后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MI 心血管事件率及病死率更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情况比较[n(%)]

3.讨论

AMI 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越及时,患者存活可能性越高,早期、快速、有效的开展院前急救对改善临床预后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缩短从接触患者到入院PCI 治疗时间,则成为临床护理人员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然而,受患者发病地与医院距离、护士专业应急能力、护理流程设置等影响因素限制,常拖延抢救时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继而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4]。

无缝隙流程护理是近年新兴的护理管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本质是寻找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不足加以科学完善,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各环节紧密相连,以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5]。本研究对AMI患者于院前护理中实施无缝隙流程护理,针对AMI 疾病对治疗时间要求极为严格的特点,先从自身能力出发,通过开展相关流程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明确人员工作职责,确定抢救流程,再通过情境演练,以提升急救护士的实践能力;在实际院前抢救过程中,将院前急救护理时间量化,从接到120 急救电话到入院治疗,明确院前抢救护理活动时间要求,优化院前急救流程顺序,实施标准化的AMI 急救护理措施,使院前急救护理活动能更加安全有效的开展,并在出院抢救时,密切与院内各部门保持联系,增强各部门间的配合度,继而有助于缩短整体救治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抢救成功率[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救治阶段用时均短于对照组,且心血管事件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相较于常规院前急救,无缝隙流程护理可缩短院前各环节抢救时间,降低AMI 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无缝隙流程护理可提高AMI 院前急救护理效率,使各护理环节更为紧密,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有利于改善临床预后。因本次例数偏少,还需继续观察。

猜你喜欢
缝隙心血管入院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雨的缝隙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作文门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