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佳雯
(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1115)
肺癌是临床常见一种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该类疾病时,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由于肺癌患者呼吸面积较少,机体活动耐力与肺功能降低,再加上受到引流管、麻醉、手术创伤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自主排痰能力、咳嗽能力与深呼吸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进而导致其容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而在术后对患者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提高其呼吸肌运动耐力与肌力,改善其肺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分为常规组(n=45)与实验组(n=45)。常规组:男25 例,女20 例,平均(57.2±6.0)岁;实验组:男22 例,女23 例,平均(57.0±5.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如下: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临床资料与病情,为患者选择出适合的肺部功能训练法,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①缩唇呼吸训练:让患者禁闭口唇,使用鼻子进行吸气,等到患者的呼吸顺畅之后,缩起唇部并留出一个小孔,之后再慢慢呼出气体,而且吸气的时间应当是呼气时间的2 ~3 倍;②腹式呼吸训练:让患者将一只手放在胸前,而另一只手则放在腹部,将放置在腹部的手稍加用力对腹部进行按压。在吸气的时候,隆起腹部,在呼吸的时候,则吸缩腹部,且手应随着腹部的变化而变化,该训练法每次应进行5 ~10min;③坐式呼吸训练:让患者先将双腿盘坐,做出打坐的姿势,将双手的手心放在膝盖两侧,再慢慢的呼吸,屏气时长应为5s ~8s,每次可重复15 ~20 次[2]。
对比两组肺癌手术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与住院时间。
对本次研究中的测量和统计数据使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呼吸频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肺癌手术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与住院时间(±s)
表1 对比两组肺癌手术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与住院时间(±s)
分组 例数 血氧饱和度(%) 呼吸频率(次/min) 住院时间(d)实验组 45 98.9±1.2 14.9±1.2 9.5±1.4常规组 45 95.7±1.9 17.8±1.5 11.7±1.5 t 值 9.5523 10.1272 7.1926 P 值 <0.05 <0.05 <0.05
由于大多数肺癌手术患者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肺功能不全情况,再加上受到残留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呼吸中枢受到抑制,促使肺总顺应性降低,通气功能降低,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到其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3]。以往在围术期护理时只重视对患者排痰能力与咳痰能力进行培训,却忽略了对其呼吸功能进行训练,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而呼吸系统训练是基于肺循环的代偿能力大作为基础理论,在经过手术应激受损之后,通过系统、规范化呼吸功能训练,可增加患者肺活量,进一步加快其肺功能恢复速度[4,5]。
本次研究中,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呼吸功能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呼吸频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由此说明该护理措施具有明显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呼吸功能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