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清 谭美仲 黄翠苗
(江门市中心医院 广东 江门 529000)
于临床而言,PICC 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损害较小等特点,其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过程中,能够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便于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依从性,有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1]。但临床实践中发现,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低,置管后发生并发症较多,需要加强护理干预。本次研究就预见性护理干预对PICC 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共137 例,是我科收治的PICC 置管化疗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9 年2 月—2020 年3 月。观察组(70 例):男性41 例,女性29 例,患者年龄32 ~78 岁,平均年龄为(46.14±3.89)岁;疾病类型:急性白血病45 例,恶性淋巴瘤15 例,多发性骨髓瘤10 例。对照组(67 例):男性37 例,女性30 例,患者年龄31 ~78 岁,平均年龄为(46.74±3.27)岁;疾病类型:急性白血病43 例,恶性淋巴瘤13 例,多发性骨髓瘤11 例。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预见性护理方法,主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预见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注重语言技巧,更多的给予患者关心、鼓励和支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鼓励患者通过多种途径如阅读、聊天、写作以及参加社交活动等来缓解内心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2)预见性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受教育情况以及知识理解能力,可通过动画、PPT 等形式来让患者对PICC置管知识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让其明确治疗的意义,同时也认识到置管并发症的危险性,便于提高防护意识[2]。(3)预见性并发症护理:a.静脉炎:该并发症的发生与置管频繁以及导管内刺激有关,需要在行置管操作前,多和患者进行沟通,心情平复下来,利于一次穿刺成功,置管动作轻柔,切勿暴力推送,避免对患者静脉造成严重损伤,值得注意的是,置管前要用生理盐水进行浸泡,减少血管损伤;b.静脉血栓:可能与患者自身的病情有关,若患者伴有糖尿病、血液高凝等现象是很容易引发该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加强病房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的肢体变化,给予患者预防并发症宣传册,告知患者日常活动中,切勿进行剧烈运动;c.局部感染:多是因未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清洁差等因素所致,需要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过程中,严格进行消毒,同时叮嘱患者保持穿刺周围皮肤干净、整洁,及时更换敷料[3,4]。
(1)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局部感染等并发症例数。
(2)满意度分为A 级(满意)、B 级(基本满意)、C 级(不满意)3 个等级,85 分及以上则为A 级,60 ~84 分则为B 级,60分以下则为C 级。总满意度=(A 级+B 级)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较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数据表明,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的显著较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受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有脑出血、肺癌、肝癌等重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行PICC 置管,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对疾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置管后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方法,该护理模式强调前瞻性,对患者置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前进行预防,化被动为主动,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预见性心理护理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便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利于提供治疗依从性;重视预见性健康教育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健康教育知识,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把控,让患者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来,实现医患双方的共同合作,能够有效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重视并发症的防范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专业分析,并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6]。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充分表明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从医患角度出发,给予PICC 置管化疗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为明显,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能够有效改善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