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娟
(睢宁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 徐州 221200)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这种临床常见疾病是导致患者肺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急性发作期间经常会合并呼吸衰竭这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体内环境酸碱平衡状态甚至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的影响[1]。本院将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应用于2018 年5月—2019 年11 月期间收入的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并与单纯有创呼吸机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样本即为来源于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11 月期间收入的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 例,其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8 例、12 例;年龄51 ~81(64.64±7.58)岁;病程0.6 ~14(7.14±2.88)年。将上述患者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20 例,2 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做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不明显,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1 参照组 本组患者采纳单纯有创呼吸机治疗:经口或者鼻腔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选择SIMV+PSV 的通气模式,结合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将SIMV 频率以及PSV 水平逐渐下调,直到PSV 水平控制在5 ~8cmH2O,潮气量维持在7 ~8ml/kg,维持治疗8h 后脱机[2]。
1.2.2 治疗组 本组患者采纳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有创通气的方法与参照组相同,当患者肺部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将气管插管拔出,对患者进行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改为双水平BiPAP 通气模式[3],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要维持在90%以上,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气指标等进行密切监测,待患者病情显著改善并且可以稳定的自主呼吸后将无创呼吸机撤离。
(1)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则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均显著改善,则判定为有效;若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进一步恶化,则判定为无效[3];(2)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并进行对比。
对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统一导入版本为SPSS23.0 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χ2检验来进行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用t检验来进行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比较。检测P值大小,以0.05(α 值)为判断标准,如果所检测P<0.05,则表示数据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治疗组患者为9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0%,χ2=4.800,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参照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5.65±7.58)d,住院时间为(19.58±6.35)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0%(6/20),再插管率为20%(4/20);治疗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1.27±6.33)d、(14.42±5.87)d、5%(1/20)以及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PD 的发病主要与气道炎症反应等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该病患者一旦出现呼吸衰竭,气道的阻力就会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呼吸肌疲劳,进一步诱发低氧血症以及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5]。目前临床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经常用到有创机械通气,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脱机困难或者呼吸机依赖,并且大大增加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能够对上述缺点进行有效弥补,能够使呼吸功耗降低,使呼吸肌疲劳状态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使呼吸机压力性损伤得到有效减轻,能够使脱机时间大大缩短,效果确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治疗组患者为9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0%,χ2=4.800,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而言,治疗组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够使患者呼吸衰竭状况得到有效纠正,对促进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