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峰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气管炎或肺气肿,若COPD 患者未得到及时救治,则COPD 易发展成为肺心病,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通过对肺气肿与肺功能间相关性的研究,深入了解肺气肿对患者肺部功能状态的影响,使患者能得到更有效的救治,提升COPD 患者的生存概率。本文旨在分析高原地区COPD不同亚型肺气肿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现将此次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9 年2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60 例高原地区COPD 患者,按照肺气肿类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 例,女35例,男45例,年龄范围50~83岁,平均年龄为(66.58±8.67)岁,观察组患者均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对照组80 例,女37 例,男43 例,年龄范围51 ~85 岁,平均年龄为(66.83±8.54)岁,对照组患者为全小叶型肺气肿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字同意,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病情、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经CT 检查后[2],患者均有肺气肿症状;(2)患者无其他肺部疾病。
排除标准:(1)患者有既往胸部手术史;(2)患者有其他呼吸道疾病。
1.2.1 检查方法
肺功能检查: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肺功能仪(德国耶格肺功能仪MasterScreen Pneumo),对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指标值进行测量,以判断患者肺部功能状态。
CT 扫描检查:对两组患者均实施统一的CT 扫描检查,通过CT 扫描仪(美国GElightspeed VCT64 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全肺的扫描检查,扫描检查时患者需保持仰卧体位,双手抱头,深吸气并屏气后,将扫描仪从患者肺底扫描至肺尖,以检测患者具体的肺部病变情况。
1.2.2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通过对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残气量与肺部气体总量比(RC/TLC),这3 项指标的统计对比,可分析判断患者肺部功能的具体状态,诊断患者肺部功能状态是否受到损伤。
对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 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FEV1(%) FEV1/FVC(%) RC/TLC(%)观察组 80 55.03±5.34 51.23±5.31 51.65±5.84对照组 80 54.85±5.16 52.21±5.84 52.64±5.49 χ2 - 0.217 1.210 1.105 P-0.829 0.400 0.271
COPD 的发病因素就目前而言尚不明确,只能推测同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相关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COPD 的发作,因此就其可能的发病因素而言,可将COPD 的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或环境因素等,内因包括遗传因素等[3]。就目前COPD 的发病趋势而言,高原地区的COPD 逐渐升高,则可知COPD 的发病同环境有一定关系,知COPD 可能的发病因素后,可通过一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COPD 的患病人数,减少COPD 对人类的致死率[4]。
而在此过程中需对不同亚型肺气肿与肺功能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深入了解COPD 的患病原因,和COPD 患者具体的肺功能变化,使COPD 患者能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也能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主要对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患者和全小叶型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RC/TLC 三项指标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种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都受到一定损伤和影响。在何丽等[5]的研究中,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患者和全小叶型肺气肿患者间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别也不大,即肺气肿对患者的肺功能皆有影响,虽影响和损失程度不同,但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同本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高原地区的人群易因环境原因而患上COPD 病症,且经不同亚型肺气肿与肺功能间相关性探讨,可知不同类型的肺气肿都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同样的影响,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