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丞妍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 江苏 常州 224000)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精神病治疗的效果。对患者进行麻醉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文比较不同麻醉用药对无抽搐电休克患者血钾浓度及肌痛的影响进行报道,具体内容如下。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就诊的56 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及乙组,各28 例。甲组中,男14 例,女14 例,年龄最小19 岁,最大33 岁,平均年龄(26.3±2.4)岁;乙组中,男性18 例,女性10 例,年龄最小为19 岁,最大为34 岁,平均年龄(26.4±2.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坚持自愿原则;伦理委员会准可;患者亲属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及治疗中断者。
医护人员对甲组患者使用依托咪酯,对乙组患者使用丙泊酚及琥珀胆碱。在治疗前,医护人员应要求患者提前6h 禁止进食,并提前2h 禁止饮水,两组患者实施同样的前期治疗。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向甲组患者体内注入依托咪酯,注入剂量控制在0.3mg/kg。乙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同样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2mg/kg 的丙泊酚,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现,确保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对管道进行冲洗,冲洗液选择生理盐水,在管道冲洗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向患者体内注入琥珀胆碱,将琥珀胆碱注入剂量控制在1mg/kg[2]。在麻醉完成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坚持进行2 周,治疗次数共计6 次。
对两组患者血钾浓度变化情况及肌痛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s)及(n)表示,采用t及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比电击前,电击后两组患者血钾浓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击后两组患者血钾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钾浓度变化情况(±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钾浓度变化情况(±s,mmol/L)
与电击前相比,电击后两组患者血钾浓度较高,aP <0.05。
组别 例数 诱导前 电击前 电击后甲组 28 4.13±0.66 4.16±0.57 4.35±0.33a乙组 28 4.15±0.65 4.17±0.53 4.34±0.34a t 0.551 0.621 0.574 P>0.05 >0.05 >0.05
结果显示,两组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肌痛情况
电休克在精神病患者治疗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往往对这种治疗方法存在一些抵触心理,部分患者在治疗时会产生恐惧、焦虑心理,这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3]。为解决这种问题,医护人员多是在电休克治疗前对患者进行麻醉,使患者处于安睡状态,以确保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本次对不同麻醉用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患者血钾浓度及肌痛的影响发现。依托咪酯具有较好的催眠效果,其能够快速发挥催眠作用,但是其作用时间相对较短,而且会导致肌痉挛的出现,甚至会引起患者呕吐。丙泊酚麻醉效果迅速,而且安全性较高,但是其对患者呼吸系统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医护人员应加以注意。琥珀胆碱在防治电刺激性肌肉抽搐方面作用较为突出,但是其对血钾浓度及肌痛的影响仍旧存在一些争议[4,5]。结果显示,相比电击前,电击后两组患者血钾浓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击后两组患者血钾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依托咪酯、丙泊酚及琥珀胆碱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中有着相近的应用效果,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