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会议指出,文科教育是培养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新文科建设对于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新文科建设不仅影响文科本身、影响理工农医教育,更影响高等教育全局。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要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要抓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四大关键突破”,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会上,依托山东大学成立的“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全国130余所高校负责同志和文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全国高校设立了分会场。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近日,2020全国师范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举行。
会议认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迎来了“黄金时代”。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时代新师”的重任,最重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宣传工作者要树立文化自信,为教师教育振兴的“黄金时代”鼓与呼,凝聚最大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教育事业、为师范教育的振兴发挥作用。
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报、“学校思政”强国号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中国教育报总编辑周飞和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先后作主题报告。全国近50所师范院校的代表,围绕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及其宣传工作展开讨论。北师大、华东师大、南师大、广西师大等高校代表就“如何做好教师教育宣传”及“网络与思政如何联手”两大话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日前,新疆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培训实施细则,规范和指导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培训工作。
新疆要求,同步在线培训平台应具备直播授课、录播回放、即时互动、学习打卡等功能。结合项目实施目标定位和培训对象需求,小切口聚焦培训主题,采取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研制培训实施方案,同时,做好参训教师训前动员,明确培训目标任务、内容、考核要求。
同步在线培训原则上每次直播课程时长不超过45分钟。内容上,分模块构建培训课程和对应的任务清单,每个模块须包含研修专题直播、返岗实践、即时互动、案例研讨、总结提升和成果展示。大规模同步在线课程精讲完毕后,应安排授课专家针对参训教师的问题予以专业解答。
新疆要求,支持异步培训的平台要具备资源浏览、主题讨论、作业提交、小组合作、成果分享等在线活动功能与多终端共享操作,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与智能推送为教师在线学习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支持,并实现全过程评价与管理。
新疆要求,构建区县教育局、学校和培训单位三位一体的支持服务体系。区县教育局要将在线培训纳入本地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之中,将在线培训学分纳入学分管理。参训教师所在学校应做好教师参与在线培训的组织和支持工作,保障教师参训以及开展实践的时间、资源和设备。
辽宁省招考办近日在网站发布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相关事项说明,首次将高考报名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下简称合格性考试)成绩相关联,首选考试科目对应的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得报名参加统一高考,仅可报名参加单考单招考试。
辽宁省是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之一,2021年高考实行“3+1+2”的模式,考生须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按照要求,考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合格(包括2012年至2019年3月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A或B或C”等级),方可报考该科目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不合格的考生,可参加辽宁省2021年1月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有关科目成绩合格的,可于2021年3月10日至11日完成考试报名及报考信息确认。
据介绍,考生在外省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的转入认定,须于普通高考報名前完成。考生需在报名点所在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日前,海南省教育厅发布通知,明确2020年海南省将遴选3所左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5个左右“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加快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根据试点层面的不同,分为试点高校、试点院(系)两种类型。遴选支持部分高校从学校层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推动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遴选支持部分院(系)从院系层面,充分挖掘各项工作蕴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构建院(系)层级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该试点工作周期为两年,采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试点期间,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组不定期对试点单位进行实地评估督导。在经费支持上,省教育厅将对委托开展试点工作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支持,一次性拨付。
“学校超市新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扶贫产品专柜,扫码自取,商品物美价廉。”近日,校园设置消费扶贫专柜的消息在河南省漯河市中小学师生中传播开来,广大师生纷纷前往专柜购买所需商品。
让消费扶贫走进校园,既有利于扶贫产品的销售,也对师生有启迪教育的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漯河市教育局以“扶贫产品进校园”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高位推动、宣传发动、上下联动、多方互动,扎实推进消费扶贫工作。漯河市组织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扶贫832平台、消费扶贫产品展销中心等线上线下平台和渠道,优先采购扶贫企业产品,建立定向采购合作机制。
漯河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符合自身情况的消费扶贫工作方案,并通过教育门户网站、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宣传消费扶贫的积极意义,营造参与消费扶贫“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有63所学校设立扶贫产品专柜,48所学校建立定向采购合作机制,20所市属学校工会组织购买扶贫产品,累计购买扶贫产品价值514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核心标准和底线任务,不断强化省级统筹,夯实工作基础,构建纵向覆盖全学段、横向服务学生生活需要的教育扶贫工作大格局,努力让贫困家庭孩子能上学、上好学,就好业、拔穷根。
近年来,河北先后研究制定系列文件,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开发建设“河北省脱贫攻坚义务教育信息系统”,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3.26万未脱贫人口、9.6万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学生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随时清零。2019—2020学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6%。
目前,河北省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全链条学生资助体系。2016—2019年全省累计安排各类资助资金252.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60万人次;今年,已拨付资助资金61亿元。
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河北将全省103个县(市、区)农村小学生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新增受益学生272万人;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河北将17个省级贫困县农村小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2.5元提高到4元,并将农村初中生纳入实施范围。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日前启动实施“健康内蒙古·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联动工作机制,全面开展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提升全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健康内蒙古·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是健康内蒙古行动(2020—2030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校园爱国卫生运动行动、健康校园创建行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体育锻炼行动、健康知识和技能普及提高行动、校园食品安全行动、体质健康评价行动等7项专项行动,积极应对当前突出的青少年健康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疾病,有效提升青少年学生健康水平。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日前发布《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严格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办学以及教学行为划定“办学红线”,违规者严重的将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十不得”具体内容为: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分班和排座位;不得随意占用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等课程;不得超过规定布置过量课后作业;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集体补课;不得侮辱、歧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举行周考、月考等超过规定次数的统一考试;不得组织或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不得因学生学业问题羞辱其家长;不得要求学生家长批改作业。
对有上述“十不得”行为之一的,一经查实,教育主管部门或者学校根据管理权限视情节轻重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合肥市教育局要求,查明有违规行为的,将撤销涉及学校的示范学校、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取消2年内评奖评优资格;取消2年内申报民办学校奖补资金资格。对涉及的校长、分管校领导进行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依法依规予以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对负有责任的班主任、教师等人员予以相应处理;符合撤销教师资格情形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日前,在杭州市黔东南州对口帮扶专题座谈会上,浙江省杭州市5所院校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学校签订结对协议。至此,杭州市455所学校与黔东南州688所学校完成结对,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校全链式覆盖。
近年来,杭州市“组团式”教育帮扶“台江模式”已扩展至黔东南州16个县市,黔东南州已有一半以上贫困县的学校引进了杭州市学校的校长担任本土学校校长,其他县的学校均有杭州市学校的教师或干部担任副校长。此外,黔东南州还成立“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吸收全州20名校长为学员,带动校长专业化建设。
会上,双方签订协议,杭州市每年将选派100名左右校长、教师到黔东南州挂职和支教,聘请不少于5名退休知名校长、中层干部到黔东南州任职任教,并在杭州市举办乡村校长培训班和乡村教师培训班,重点加强黔东南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此外,杭州市还将帮助黔东南州48所乡村中小学建设“智慧校园”,开通网络资源和远程课堂。
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在重庆大学举行。年会以“智汇青春·开创未来”为主题,来自全国300所高校的46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了集中展出。
年会期间,学术报告、创业路演、现场展板和网络展示等,集中展示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作品,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和精彩创意。经项目激烈角逐、参会师生投票、专家组严格遴选,年会评选出“优秀学术论文”20篇、“我最喜爱的项目”20项、“最佳创意项目”21项、“最佳创业项目”10项、“优秀指导教师”68位、“优秀组织奖”15个。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2018级春季班毕业典礼举行,来自巴中市各区县学员代表现场领取了毕业证书。
2018年,巴中市委、市政府启动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确保每村的村干部或后备干部中有一名大学生。至今,在财政补助、党费支持、大学助学金等方式补贴学费的支持下,已有2400多名村社干部重新走进校园。
2020年7月,为确保村社干部学历提升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纵深化发展,巴中市委组织部、市教体局、市财政局联合发布通知,进一步放宽了学历提升教育的对象、条件、年龄,学历层次也从大专扩大到本科。今年秋季学期报名就读的近400名村社干部学历提升学员中,社区干部就有366人。
据统计,在这次顺利毕业的302名2018级春季班学员中,有85人成长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有200余名学员分别受到乡镇、区县、市级、省级表彰。
近日,2020年北京高校新上岗思政课教师培训结业暨拜师宣誓仪式在北京市委党校举办。110余名北京高校新上岗思政课教师正式被授予上岗资格,并庄严宣誓。4名新上岗思政课教师代表向成长导师行拜师礼。
自今年起,北京市将全面实施“思政课质量保障工程”,正式建立思政课教学“一师一档”和个性化诊断制度。市委教育工委将为每名青年思政课教师统一配发《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档案》,档案包含“教学诊断”“成长足迹”“教学感悟”等内容,定期组织校领导、教学名师、教学督导员、学生代表对课程进行听课诊断,进行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测,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近期将制定印发专门文件,全面推進“一师一档”工作,实现听课全覆盖。同时,北京市还将组织北京高校思政课特级教授、特级教师以及部分教学名师为全体新上岗思政课教师担任成长导师,为所有新教师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充分发挥成长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全方位引领和帮助新上岗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