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汪旦旦
中小学老师跟高校老师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面”上都做得特别好,综合性很强,做什么都可以,但是其深度不够。现在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在“点”上突破,找到一个“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围绕这个“点”来突破、提升、转化。
——陈时见
本刊记者:“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您认为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陈时见: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目前是教育部推出的国培计划中最高端的一个培训项目。这个项目是因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我们国家要建设专业化、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在这样一个背景里,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就是在中小学名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打造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
怎么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名师呢?首先,领航工程就具有示范意义,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向这个方向引领。其次,不同类型的老师怎么来培训一直是个难题,名师领航工程就是把“高端”的这批老师提出来,在这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探索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培养模式。再次,“领航工程”把地方政府、大学、中小学名师、中小学结合起来,形成“集团化”,也就是我们说的“UGS”,U是大学,G是地方政府,S就是学校。地方政府保障其活动的经费,工作室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来组建团队,“三位一体”地整合起来,这样的模式也是具有探索意义的。
本刊记者:您去了全国各地为工作室授牌,这其中给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陈时见:我最深的感触是大家都很重视,教育部很重视,大学很重视,地方政府很重视,所在的学校很重视,老师本人也很重视,把多方面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整合起来了。
并且,对于名师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他们本就已经是名师,已经功成名就,已经是正高级教师,但如今要建立名师工作室,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工作,有相关的中小学教师、大学指导老师的介入,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他必须得去探索工作室的机制和主题,要不断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经验和教育做法,要去做更深度、更高水平的研究探索。
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面”上做好,你才能成为好老师,但是你要想成为一个名师,就要在“点”上进行探索,在“点”上探索、突破后,再返回去带动“面”上的工作。
其实,中小学老师跟高校老师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面”上都做得特别好,综合性很强,做什么都可以,但是其深度不够。现在他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在“点”上突破,找到一个“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围绕这个“点”来突破、提升、转化。
本刊记者:西南大学作为培养基地之一,对于遴选出来的11位名师,学校具体的培养措施是什么?对于这一批老师的发展来说,您觉得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陈时见:西南大学对这批名师的培养模式,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个是阶段性,根据他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培养。比如第一个阶段就是集中的理论研究和主题研究。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每年到西南大学集中学习,首先是进行理论学习,听各种报告,进行专题和主题的研讨,大量阅读。第二个阶段就是成立名师工作室,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他们自己的教育风格、教育特色和教育思想,再通过名师工作室进行深度探索,也就是做一些突破性的改革和创新。
第二个是整合性。集中优质的资源,有大学的专家,有中小学的专家,还有一批名师工作室的老师,这就是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深度学习研究机制,把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都整合进名师工作室这样一个平台上来进行,促进名师的发展。对于老师来说,这也是非常好的机会,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名师相互交流和学习。
第三个是创新性。教育部要求每一个培养基地对老师有三年的培养方案,但学校之间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规划和计划,是有差异性的。学校给每一位学员都配备了专业的导师进行个别指导,所以培养方式是多样化的,有集中式的学习,有主题式研讨,有个别的专业指导。
本刊记者:您觉得当下的国培项目和高校师范生的培养体系,职前职后培养有没有可能更好地结合起来?
陈时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教师教育主要是指对教师任职前所实施的教育,教师任职之后的培训教育直到20世纪以后才更多地被人们所关注。教师教育实现了从过去的“一次教育”向现在的“终身教育”的转变。而今,教师的职后培训教育不仅是教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同教师的职前教育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教师教育一体化。
一方面,教师职前培养教育和教师职后培训教育针对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具有阶段性。教师职前培养教育主要立足于教师的从教信念、综合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师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是为教师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做准备。根据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师职后培训教育通常包括新教师的入职训练、熟练教师的业务培训和专家型教师的提高培训等。
另一方面,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虽然是教师教育的不同阶段,但却是相互连接和相互支持的,具有整体性。教师职前培养是教师职后培训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职前培养基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会受到影响,从而给教师职后培训带来补偿性培训的难题。
事实上,我国教师的职后培训长期存在着与职前培养相脱节的情况,造成教师培训的低水平重复,严重影响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教师职后培训必须基于教师的职前培养,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内容和不同特征的职后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