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
关于经典的话题,人们谈论得很多,但从失败者的角度探讨并不多见。细细思之,会发现,文学史经典中的主人公以失败者形象居多。这一现象似乎并不太为学界所关注或重视。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看成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并以此作为评判的准则,其常见的表现就是对如下现象的指责:中国文学缺少悲剧或悲剧精神;甚少对战争文化的反思;中国文学钙质不足,等等。应该说,这既是一个美学命题,同时也是心理学命题、道德伦理学命题,甚或文化政治的命题,里面可以谈论的话题很多。其中既有先行者的悲壮、写作者的失败者迷恋和知识者的局限,也充满了对世界人生的宿命論认识和道德评价。下面这一组文章,对这一命题有各自初步的思考和发现,虽难免挂一漏万、不够全面,甚或观点之间彼此抵牾,但“歧见”总是与“洞见”相随,而且有些时候,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希望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