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会新
我从小生活在东北农村,儿时的家乡,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到处种植的都是玉米和高粱。到了伏天,2米多高的玉米、3米多高的高粱便形成了郁郁葱葱的连天的青纱帐。绿波荡漾的大地,一眼望不到边的葱茏,站在高处,你会被这蔓延的绿色所陶醉。置身其中,顿感生命的涌动与震撼。那是一个充满着无限生机和希冀的天地,是我生命中最美的乡村记忆。
小时候贪玩,放学常挎着篮子约上小伙伴一起去割猪草,实际是到高粱、玉米地撒欢儿。玩捉迷藏,青纱帐这天然的幕布里最适合捉迷藏。它像迷宫一样,只闻人语响,不见罗裙飘。藏猫猫的孩子,只要不吭声,就很难被找到。所以那寻找的孩子,总是在青纱帐里手舞足蹈,使尽一切办法逗乐,想让藏着的孩子忍不住大笑起来。那忍不住大笑的孩子,暴露了目标,便只好迅速跑开,移到别处。于是,让循声而去的人又扑了个空。扑空的小伙伴又开始躲在偏僻之处学鸟叫,引得我们奋不顾身地钻过去捉“鸟”,然后是一片哈哈大笑。青纱帐就是孩子们天然的乐园。
当孩子们玩累了,就在青纱帐里睡觉。湿润的土地,风从青纱帐的叶子肋下溜进来,沙沙作响,青叶中有小虫子们的歌唱和舞蹈,绿色帷幔丛丛遮掩中潜藏着快乐。一觉醒来,口渴难耐时,便有甜甜的玉米秸、高粱秆滋润喉咙。孩子们管那种甜甜的玉米秸叫“甜秆”,糖分很大不逊于南方的甘蔗。在密密麻麻的玉米秸中寻找一株甜的植株是需要智慧的,不能一棵棵去啃尝,那是损坏庄稼,要瞅准哪棵玉米秸颜色微微暗红,好像饱含糖分的模样,最好有线虫子孔洞。虫子盗食的痕迹,是判断一株玉米是不是好吃的重要依据。大自然中,虫子是聪明的,聪明的孩子会利用聪明的虫子,准确地找到甘甜的秸秆。“甜秆”采到手,撇掉叶子和皮,咔咔大嚼,吸进甜汁,吐出渣末,又解渴,又舒坦,还不用花钱。好多年之后,那些躲在青纱帐里啃过“甜秆”的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总是叹息,再也找不到童年那一根“甜秆”的甜美了。是他们萎靡了食欲,还是贪恋着那回不去的旧时光,到不了的青纱帐?
夕阳西下,凉风习习,小伙伴们便跑到山坡上,站在山顶上俯视壮阔的青纱帐。秋光里,青纱帐上长出了红黄的脸谱。高粱穗子像个火把,冲着天空笔直燃烧,红彤彤的。玉米腰间揣着金锤子,还挂着棕红的髯口,它们在大田里铿锵地唱着一出大戏,给天地听。只有东北广袤肥沃的厚土,才能够把高粱玉米养育成青纱帐,只有北方的风的抚摸,才能叫青纱帐更加茁壮粗犷。它像北方的山一样,线条硬朗粗犷,傲然而立。它像北方的汉子一样,血性豪放,顶天立地。
青纱帐,东北大地上最葱茏的风景,那种甜丝丝的植物的气息盈满鼻腔叫人迷醉。农谚讲,白露不傷镰。到了白露,高粱、玉米就全部成熟了。千军万马开始了一年的秋季大收割,青纱帐到这时在大地上才逐渐消失。当一季的青纱帐从田野消失了的时候,它又化作粮食以及美酒滋养和点燃我们的生命。青纱帐,与故乡的父老乡亲一起,一季复一季,一代又一代,绵绵不绝,生生不息。
(编辑 余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