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华
【摘 要】本文对民族舞蹈在高职舞蹈表演教学中的引入价值进行了讨论,并对当前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感悟,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感悟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高职;舞蹈表演;民族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5-0124-02
民族民间舞蹈又被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是一种来源于人民日常生活的肢体动作语言,主要以日常活动的抽象化作为表现形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下,56个民族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了各自的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人文特色,其中舞蹈作为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依靠肢体抒发和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民族中均有存在,进而产生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
一、高职舞蹈表演中引入民族民间舞的价值
在传统的高职舞蹈表演教学中,主要是以西方舞蹈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如芭蕾舞、爵士舞、体育舞蹈等。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与教师的教学喜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我国的传统民族舞蹈经过了历史的传承,在舞蹈表演教育中有着非常高的教学价值。首先,将民族民间舞蹈引入课程中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这得益于我国民族众多,其舞蹈形式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十分丰富,体现着不同民族的特色,如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铜鼓舞”、高山族的“狩猎舞”。其次,民族舞蹈是从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其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具有动作、步伐单纯简练的特点,入门较为容易,但要想学好也同样有着一定的难度,能够对学生的舞蹈技能以及表演能力等起到良好的提高作用。例如,民族舞蹈对于舞者的站立形态、方向,身体运动的幅度、灵活性,以及旋转、跳跃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此外,民族舞蹈的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不够系统化
在高职院校的舞蹈表演教学课程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相较于其他舞蹈教学所占的比例较小,再加上民族舞蹈本身种类形式众多,导致了其在课程设置上较为零散,大多学校将其作为公共选修课程进行教学。高职民族舞蹈教学的零散性导致了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教材不固定、考试不严谨等问题,学校、教师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也对该门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
(二)过于重视技能教学而忽视了舞蹈理论教育
舞蹈理论是对舞蹈实践技能的一种总结,对舞蹈动作的风格、舞蹈的文化背景、舞蹈领域中的观点等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后期舞蹈技能的学习以及舞蹈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个舞种的形成与发展都经过了时代的考验,在历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舞蹈表演课程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际舞蹈技能进行培养,但却忽视了学生舞蹈理论水平的提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舞蹈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无法将舞蹈理论知识清晰、灵活地向学生进行阐释,舞蹈理论教学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多数学生认为舞蹈理论枯燥无味,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更希望进行舞蹈实践训练,但缺乏理论指导的训练往往事倍功半。
(三)缺乏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
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来说,其来源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与民族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想真正的学好民族舞蹈就必须要舞者具有良好的民族情感,然后将这种情感与肢体动作进行良好的结合,使民族舞蹈的魅力得以充分的体现。在跳舞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动作上的优美,神态上的传神,还应该注重精神内涵和舞蹈本身带给观众的情感。例如,蒙古族舞蹈动作幅度较大,情感热情奔放;藏族舞蹈则具有一定的宗教特性,情感较为庄重。然而在当前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学,缺乏对民族情感的传达,从而导致了学生在跳民族舞蹈时只是在机械地模仿动作,无法全身心地融入到舞蹈当中。
(四)民族民间舞蹈的考试模式过于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激情
在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考试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展示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但我们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的考试模式过于单一,主要是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固定表演来考核,这种考试模式让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已学的舞蹈技能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不利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
三、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方式
(一)实现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科学化、系统化
针对当前高职舞蹈表演教育中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较为零碎化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首先,要加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规范化,保证相关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可行性,选择适当的教材,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服饰、道具,积极引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人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针对民族民间舞蹈种类众多的问题,学校可以将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功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分别设置为必修与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基本功并了解相应的民族文化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或几种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深入学习。
(二)加强对学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培养
舞蹈是利用肢体语言表达人的情感的一种形式,情感始终都是舞蹈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民族舞蹈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学,让学生观看民族纪录片、聽民谣等,使其了解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并使其了解民族舞蹈在民族中的意义和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傣族人民中,孔雀代表着吉祥,因此孔雀舞中的动作大多是轻盈、生机勃勃的,同时孔雀舞的动作较多地模仿了孔雀的动作,体现着傣族人民对自然的模仿和崇拜。其次,教师在学生产生了民族情感后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透过一个动作来了解其背后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元素提炼法对民族舞蹈动作进行分解,使学生掌握每一动作的情感要点;也可以通过歌舞结合的方式,用音乐中所表达出的情感来带动学生的舞蹈情感。
(三)加强对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教学
民族舞蹈理论是对民族舞蹈特点、要点的提炼总结,反映着民族舞蹈最基本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抓住舞蹈的内在逻辑和编排思路,对于学生的民族舞蹈表演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先从简单的舞蹈理论入手,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并结合著名民族舞蹈家的表演作品进行详细讲解,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进行舞蹈实践,体验理论指导下的舞蹈有什么不同。在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在舞蹈表演教学中,舞蹈鉴赏能力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舞蹈作品进行有效的鉴赏,发现其独特的技巧,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才能够使其在舞蹈实践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感受,使其舞蹈水平得到提升。对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向学生播放舞蹈家的舞蹈视频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观看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包括这支舞蹈属于什么类型,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发展的,整个舞蹈节奏是怎样的,舞蹈演员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等,然后教师通过总结、讲解,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五)运用多模式的考查方式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考试中,除了原有的固定教学内容的考查以外,还需要使用多种模式灵活地对学生进行考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热爱,并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民族民间舞蹈。
高职院校的各种文艺活动非常多,学生也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我们可以把民族民间舞蹈的考试和各种文艺活动联系起来,把学生参加的和民族民间舞蹈有关的各种活动都加入到考试的内容中来,鼓励和支持学生学以致用,把自己课堂里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各種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和舞蹈创编来代替常规的考试,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主动地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这样的模式才是真正有益于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的模式。
现代社会中各种媒体平台非常多,应鼓励学生利用这些先进的平台,拍摄和制作自己的民族民间舞蹈视频,并通过后期各种技术手段的处理,创作出全新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这样既能对民族民间舞蹈有全新的诠释,也能更广泛地传播民族民间舞蹈。同时,这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考核方式。
各种考核模式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热情,还能更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蹈在高职舞蹈表演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针对当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和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实现民族舞蹈课程的科学化、系统化,加强对学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培养,以及注重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灵活的考核模式,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
参考文献:
[1]李倩芸.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民族舞蹈教学实践探析[J].大众文艺,2011,(20):253-254.
[2]李蓉.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作用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