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萤火虫的旅程之二:夏夜微光

2020-12-28 23:46张海华
浙江林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鬼屋萤火飞舞

张海华

为了追寻一棵由萤火虫照亮的发光的树,2016年7月,我们曾冒着暴雨,驱车250多公里,从宁波到桐庐深山的白云源景区,但还是没看到那梦想中萤火飞舞的美景。

但,正如老话所说:“苦心人,天不负。”从桐庐回来后不久,就在朋友圈里看到,我的朋友培坚,他晚上带着孩子,前往慈城英雄水库附近的山里看金蝉脱壳,而当他们准备回家,关闭了手电的时候,忽然发现,身边有点点微光在夜色中飘动。

“啊,没想到是成群的萤火虫!那景象犹如繁星闪烁!”培坚激动地说。

寻觅“暗夜微光”

很多萤火虫依赖洁净的水体及其附近繁茂的草木而生,因此萤火虫被作为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之一,它们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在有水污染、光污染的地方都是没法生存的。英雄水库的三面被山包围,周边有一些小型湿地,因此附近有萤火虫,倒也不奇怪。

我第一时间给培坚打电话,想了解具体地点。可是他说,他也是第一次到英雄水库,对周边环境不熟,因此很难说清楚自己的方位。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寻觅。7月中旬的一个晚上,雨后放晴,我带着女儿航航,驱车来到英雄水库。可是,一到那里就失望了,因为在水库周边的盘山公路上,路灯连绵,非常明亮,在如此强的灯光下,就算找到萤火虫,也是很难拍摄的。

后来,我们决定往远离路灯的地方寻找。选择了一条小路,打着手电慢慢往里走。大概走了七八百米,感觉路灯的光照完全没有了,我们就把手电关掉。一瞬间,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包裹住了我们,让人心里微微有点害怕。

“爸爸!萤火虫!这里有萤火虫!”航航忽然激动地喊了起来。真的!就在前面两三米远的地方,有一个光点忽明忽暗,飘忽不定。再定神一看,周围起码有十几只萤火虫呢,有的在慢慢飞,有的则停栖在草叶上一闪一闪。我轻轻抓了一只萤火虫放在航航手心,她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就随即将其放飞了。我们静静地站在暗夜中,点着“小灯笼”的萤火虫居然会一闪一闪飞到我们眼前来,好像在朝我们眨眼睛打招呼,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后来,我們又在周边走了走,发现附近几百米范围内或多或少都有萤火虫,最多的一处地方,我们称之为“鬼屋”——因为那是一幢无人居住的破败房子。“鬼屋”旁有一片竹林,还有一个巴掌大的小水塘。有几十只萤火虫相对集中在水塘的一处地方。这已经是我近年来在宁波见到过的最大数量的萤火虫种群了。

不过,由于当晚在寻找的时间上花费太多,我们已没有太多时间拍摄,就先回家了。

定点拍摄“流萤飞舞”

接下来,我用了两个晚上去那里拍摄萤火虫。

在这里,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拍摄萤火虫(实际上是拍摄其飞行轨迹)的方法,其实这跟拍摄星空有点类似,即得采用长时间曝光,因此必须使用三脚架来稳定相机。

由于萤火虫的光非常微弱,故首先得选择没有任何光污染的、接近全黑的拍摄地点,然后采用大光圈、高感光度(ISO)再加长时间曝光来完成,我的单张拍摄的曝光参数为:光圈F2.8、ISO1600、快门速度30秒,至于白平衡,则推荐使用钨丝灯模式,这样可以较好地拍出萤火虫的黄绿色的光。

由于单次成像的画面所记录到的萤火虫的光毕竟不多,因此一般需要将若干张照片通过叠加之后,最终才能得到大量萤火虫飞舞的影像。所以,在拍摄萤火虫的时候要切记:必须全程定点拍摄,绝对不能移动相机哪怕一丁点,否则就会导致后期叠加的时候整个画面的背景清晰度严重下降。

第一个晚上,尽管镜头前的萤火虫数量不少,但由于我缺乏经验,在拍摄过程中曾多次回放相机的屏幕,导致相机发生极轻微的移动,因此最后通过软件叠加得到的照片不够清晰。第二个晚上,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后,我再次前往拍摄。航航又跟我去了,尽管那地方很闷热,蚊子不少,她还是坚持站在“鬼屋”旁,帮我按快门线。在一个多小时内拍了100多张照片,最后选择其中的几十张进行叠加,最终得到了一张“流萤群飞”的照片,这是我第一次拍到还算满意的萤火虫飞行光迹的影像。

和萤火虫合个影

这张照片在《宁波晚报》上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后来,好多人要求我们组织一次“夜探萤火虫”的活动。此次活动的报名通知通过微信发出去之后,寥寥几个名额马上被“秒杀”,很多人要求我们增加名额。但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还是婉拒了。

看萤火虫的当晚,大家在水库边的一块空地上集合。各路人马一下车,互相一看,都笑翻了:大家的穿着打扮,可谓奇形怪状,什么都有,戏称“丐帮”。由于我们在发出报名通知时就强调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毕竟参与的家庭几乎从未夜探过荒野,因此个个脚穿高帮雨靴,五颜六色的皮肤衣把身体(包括头部)紧紧包裹,也有的戴着花里胡哨的帽子。还有几个小朋友,神气地戴着头灯,并手持登山杖。

就这样,这支古里古怪的队伍走入了茫茫夜色,沿着水库边的田野一路前行。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我说前面就是“鬼屋”,有萤火虫,请大家都关闭灯光!顿时,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孩子们更是哇哇叫着,跃跃欲试。灯光熄灭后,眼睛有个短暂的适应过程,慢慢地,眼前的景物逐渐浮现了出来。一点、两点、三点……小小的光点在竹林边飞舞。“萤火虫!萤火虫!”大家都开心地叫了起来。

我让大家安静。点点萤火慢慢飞来,绕过我们的身边,忽前忽后,忽左忽右。所有人都屏声静气,注视着这些提着忽明忽暗的“小灯笼”的虫儿。有一只萤火虫,居然在小朋友手边绕着飞了好一会儿才离开。每个人都很陶醉,我听到有人轻声说:太美了,太美了!

我提议:和萤火虫合个影,如何?

于是,我让大家站成一排,至少30秒不能动。然后将相机放在前面,进行30秒的曝光。在这半分钟的时间里,两三只萤火虫一闪一闪飞过大家身前,相机记录下了这黄绿色的轨迹。

看完萤火虫,我们离开竹林,来到开阔地。同事许天长拿着激光笔,指点星空,告诉大家:这是织女星,这是牛郎星,这是天津四,这是大熊星座……

仰望星空之后,我还带着大家低头寻蛙。泽陆蛙到处都有,且不去说。小水坑边,饰纹姬蛙叫得响亮,我们找了很久才看到它们。饰纹姬蛙是一种很小的蛙,具有极好的保护色。

心中的萤火

事后,一位参加活动的女士在朋友圈里这样描述这次经历:“夜萤飞舞若流光,好美。抬头往上看,恍惚间,竟会分不清是萤火虫的亮光还是星星的闪烁。”

她还说:“萤火虫最多的地方是沼泽附近,昨晚的观察证明了这点。不禁想起那句著名的俳句:‘心里怀念着人,见了泽上的萤火,也疑是从自己身里出来的梦游的魂。此时,万籁俱寂,只有这星星点点的灿烂。你的心里,可曾有怀念的人……”

我的同事老袁的女儿果果,那天晚上也跟我们一起去夜赏萤火虫。几天后,老袁告诉我,果果回家后非常激动,绘声绘色地跟父母描述整个过程的细节。次日晚上,小女孩闭门待在自己的卧室里好久,然后请爸爸妈妈熄灯走进来,哇,原来,这个孩子用彩色荧光笔在墙壁上到处描绘,想让父母也感受一下那美丽的萤火……

我听后,简直惊呆了,心里充满了感动。我知道,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犹如星星点点的萤火,正在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鬼屋萤火飞舞
Snow
“鬼屋”探险
萤火之间暗黑如伤
湖上
鬼屋城堡里的怪声音
冬的韵寄
萤火龙
鬼屋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