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我接下来的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袁隆平说,“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指100岁),继续追求自己的‘禾下乘凉梦。”
民为国基,谷为国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1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表示,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了,自己短期内还有两个高產“小目标”。
一个“小目标”:除了创纪录,还有三大重要意义
其实,袁隆平实现的这个“小目标”,除了创纪录,还有三大重要意义:
应对极端天气,它表现优异。首先,这次测产的“叁优一号”作为双季晚稻的生长期比单季晚稻少了一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介绍,双季晚稻的实际亩产要想突破700公斤是很难的;其次,今年南方普遍遭遇的极端低温寡照天气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在水稻生长最关键的时期,去年测产地块的有效光照是187.8个小时,而今年只有43.85个小时。累积温度方面,今年9月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超过60摄氏度。“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是第三代杂交水稻相比前两代普遍具备的优势,这也是这次测产在极端天气的不利条件下,还能够突破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关键原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说。
让农民轻松种田,它令人放心。普通农民能不能轻松驾驭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出来的产量会不会大打折扣?试验田具体负责人陈太佳表示,尽管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给了他一份技术方案,但施肥打药、田间管理都是他自己组织人员实施。另有专家称,第三代杂交水稻本身的旺盛生命力能够为农民节省成本和精力。
保障粮食安全,它值得期待。普通老百姓或许会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季亩产量早就突破了1000公斤,把它们种两季不就超过2000公斤了吗?为何还要攻关双季亩产1500公斤?“目前亩产突破1000公斤的品种都是一季稻,也叫中稻。”李新奇介绍,中稻产量一般都比早稻和晚稻高,但合在一起比,中稻产量又高不过早稻加晚稻之和。
“过去我们常说‘吨粮田,指的是双季亩产达到1吨,这个早就在农民的生产田里实现了,但1.5吨还从未实现过,因此这次测产结果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李新奇说。
一个心愿:从“90后”干到“百零后”
发布会上,已90岁高龄的袁隆平说:“追求高产、更高产、超高产,是我们持之以恒的目的。我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我身体还可以,头脑还清楚,可以继续做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我会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指100岁)。”
这个愿望一经报道,引发全网热议,点燃了广大网友的奋斗热情。如不少网友表示,希望袁老不仅要干到“百零后”,还能干到“百一后”“百二后”。还有一些年轻网友表示,希望像袁老一样奋斗到老!
两个新目标:“禾下乘凉”不是梦
说完心愿,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
“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我接下来的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袁隆平说,长期目标就是继续追求自己的“禾下乘凉梦”,而短期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另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
“三一工程”是袁隆平提出、湖南省政府确立的农业科技项目,全称为“‘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于2018年启动。11月3日,袁隆平希望能够将“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变成“两分地养活一个人”。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袁隆平团队在研发杂交水稻上不断开拓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民生问题,这正是科技创新、理论发展的最大落实,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伟大贡献。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不再遥不可及,是实实在在、即将实现的伟大中国梦。
(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