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

2020-12-28 02:07宋纯鹏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10期
关键词:河南大学中山大学焦裕禄

宋纯鹏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组织推动下,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同时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面对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和河南高等教育底子薄、基础差、任务重的内部条件,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举全省之力支持郑大、河大的“双一流”建设。3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省委、省政府推动“双一流”建设、提升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的决心和信心,深刻感受到全省亿万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关注和期盼,也深刻感受到了所肩负的“双一流”建设的责任使命。

今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首轮建设周期的收官之年,我们即将迎来首轮“双一流”建设的绩效评估。其建设成效如何,将在本轮绩效评估中得到充分检验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我省在全国高等教育布局中的地位,直接决定两所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为此,本次研讨班围绕“双一流”建设精心设计研讨地点和研讨议题,使我们在经受焦裕禄精神洗礼的同时,解决思想认识、精神状态问题;在领略中山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格局的同时,解决素质能力、实施路径、方式方法等问题。通过研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思想理念、办学指标等方面的差距,深刻感受到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进一步强化了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使命担当。

焦裕禄精神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在焦裕禄干部学院期间,我们到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切身感受了当时艰苦的历史条件,亲身体会了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与大自然灾害做斗争的无畏精神,并瞻仰了焦裕禄烈士墓,参加了焦裕禄“三股劲”精神专题学习。当时,在国家“一穷二白”、物资极度匮乏的历史条件下,他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以“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無畏斗志,带领兰考人民战胜自然灾害。这种气概和斗志不仅激励着兰考人民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也成为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与当时相比,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技术条件,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工作条件,目前我们都要好很多。随着全国“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国家高等教育正在重新调整布局,国家和各省市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持续加大,我们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作为中西部地方高校,河南大学与中央部属和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双一流”地方高校相比,在基础条件、外部环境、资源支撑、政策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对这种挑战和压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坚持不懈争取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唯有持之以恒地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部动力、释放内部活力,才能把压力转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继承发扬焦裕禄精神,将会成为我们汇聚事业发展力量、激发干事创业斗志的重要法宝,将会成为我们攻克事业发展难关、推动“双一流”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山大学为我们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在中山大学,我们通过参观考察、听取专题报告、专题研讨,深入了解了这所大学的办学格局和办学成就,深刻领悟了这所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成熟的办学经验和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中山大学地处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其超前的战略思维、宽广的国际视野、多元的办学格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有着长期重视领导班子建设的优良传统,一届届坚强有力、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领导集体,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其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的勇气和魄力,善于突破解决事业发展的“瓶颈”和“天花板”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习借鉴的。

每所大学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环境不同 、条件不同,“双一流”建设的实施路径也应该有所不同。在中央部属和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完成第一轮原始积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河南大学仍面临着推进校区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内涵质量等多重叠加的建设发展任务。我们唯有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双一流”建设路径方法,方能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争取外部资源和激发内部活力是我们推动“双一流”建设的两大支撑点。河南大学与中山大学有着相似的办学基因,在民国时期都曾是“正统”的国立中山大学,也有过类似的办学历程。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两所大学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办学格局和办学境地。这其中有历史和环境等客观因素,但是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对学校发展的渴望,以及由此激发的奋斗进取精神。

河南大学正处于事业发展的机遇期、关键期、攻坚期。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形势,面对诸多挑战和压力,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不断提高竞争意识,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在主动争取、积极服务中获取政策和资源支持;不断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完善校友、基金工作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构建完善的宽领域、多渠道、深层次的投入助力机制。二是深度挖掘内部潜力,激发内部办学活力。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深化全面综合改革,充分激发学校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不断完善办学体制机制,提升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面向国家区域战略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谋划学科专业建设布局,强化内涵质量,突出特色优势,拓展学科领域,促进交叉融合,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学科专业内涵发展。

通过本次研讨,我们不仅在责任担当、思想理念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在路径选择、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收获。未来,我们将把本次培训的成果内化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内生动力和有效举措,进一步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在推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思 源

河南大学副校长 谭 贞

在研讨班学习期间,我们带着对河南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追求,带着“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诸多困惑,先后到焦裕禄干部学院接受红色教育、到中山大学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几天的集中授课、参观考察、交流研讨,我们锤炼了党性、取到了“真经”、找到了差距、谋划了今后的工作,收获很大。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交流研讨碰撞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我相信这些学习成果必将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工作的新措施、破解难题的新方法。

“双一流”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此次学习和对未来工作的思考,作为分管国际合作交流的副校长,我将和同志们一道,瞄准“双一流”建设国际合作的目标任务,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交流合作带来的挑战的同时,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施人才培养国际化提升工程,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提升工程,致力于一流人才引育;实施科学研究国际化提升工程,致力于一流成果产出;实施国际化示范学院提升工程,致力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致力于“留学河大”品牌打造。作为分管总务后勤的副校长,我将和同志们一道,致力于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相匹配的服务保障体系,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后勤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四化校园建设,致力于打造“宜学、宜教、宜业、宜居”的良好育人环境。

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张宝明

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高原”与“高峰”的关系。在“双一流”建设框架下,大学整体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可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分离,但两者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大学整体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是相互依存的,一流学科高峰不是“拔地而起的高山”,必须根植于坚实的大学整体发展的高原之上。

二是要处理好“先为”与“后为”的关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非均衡发展战略工程。所谓非均衡发展战略工程,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冲刺世界水平的“国家队”第一方阵,增强中国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进行学科发展布局时也需要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有“先为”有“后为”的原则,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大力扶持、积极培育最有可能取得重大成果的优势特色学科。

三是要处理好“特色”与“一流”的关系。如何理解“特色”与“一流”的辨证统一是很多高校都面临的定位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些学科评价在国际上本来就偏向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别色彩、本土性更强等。因此,在“世界一流学科”时代,高校学科建设的本土意识不应被忽视。在接下来的“双一流”评估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土化学科体系与国际学术话语之间的博弈和分礼,既要强调“世界一流”,也要突出“中国特色”。

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雷 霆

此次研讨班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根本要求,旨在统一思想行动,坚定信心决心,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全面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促进河南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在艰难困苦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我们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以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的“三股劲”精神,立足岗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初心使命,履行担当之责。

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等形式全面了解中山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这让我们认识到,“双一流”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好与“双一流”相适应的各级领导班子,建立完善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确保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把党的思政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全面推动学校事业发展高质量,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河南大学副校长 刘志军

到中山大学学习和实地考察,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班子建设水平的提高。一所学校,要想发展好,必须有坚强有力、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这次研讨班也是提高两所高校校级领导班子领导能力的重要举措。中山大学对中层干部采取主动培养、严管厚爱、全员培训等措施,迅速提高了中层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与岗位適配度。培训除了注重能力提升,还着重讲理想信念、责任、奉献,这样的培训既能提升大家的领导水平与能力,又能提振大家的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二是学校要通过完善内部治理体系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学校文化建设,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动力,是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高的关键所在。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学校要通过内部的放管服改革,实现扁平化管理,加大学院的自主性,让学院有职有权,也可以使学院领导有主人翁意识和创新意识,并通过学院领导的主人翁意识,强化教职工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学校要变刚性制度建设、空洞的宣教为传承和丰富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山大学不仅能够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思路高度概括为“三个面向”“三个首先想到”这样的纲领性词句,而且能够通过讲故事、谈愿景把这些口号变成师生身边的现实,使每个教职工都能够切身感受自己在实现这些目标、愿景中应发挥的作用。

河南大学副校长 许绍康

通过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学习和在中山大学的培训,我认为要做好学校工作,关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通过抓党建来促进和保障“双一流”建设的顺利推进。这是中山大学这几年“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中山大学之行的最大收获。二是党建工作必须抓实抓细。在这方面,中山大学有许多好做法:常委会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党委领导学校各种制度的“废、改、立”;校领导班子团结共事、高效沟通;坚持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学习例会制度;严格干部管理,坚持干部是管出来的,严管就是厚爱;等等。三是学校领导班子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中国办大学的制度优势,是我们建设好“双一流”的制度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四是“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既要有大格局,又要实事求是,即“顶天立地”。中山大学的办学思想是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抓的是三大建设: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中山大学的学科建设思路是: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河南大学要吃透国家政策、弄清自身问题,实事求是地去建设“双一流”大学。五是要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不松手,重点突破,坚定前行。要有战略定力,保持清醒和远见。六是党员干部必须敢于担当、务实重干。全校上下要以党代会精神为统领,坚持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倾心建设“双一流”;要把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建设发展总目标同频共振、高度融合;要下大力气解决好执行力和工作效率问题。

河南大学副校长 阚云超

在焦裕禄干部学院,我聆听了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感人故事,实地参观了在焦裕禄精神鼓舞下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创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精神得到了洗礼,也更加坚定了在今后工作中一心为公、办好大学的拼劲。在中山大学,我认真学习了这所名校“双一流”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受触动,收获颇多。其中,对中山大学追求卓越的文化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山大学在改革中特别注重文化建设,而成功的文化建设也为学校改革成功、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他们在人才培养中提出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方向和目标,把追求卓越作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理想。在具体实践中,这不仅反映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学业要求高,挑战性强,而且反映在学校注意衔接对学生第一课堂的素质培养和第二课堂的能力培养,把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贯通起来,以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于教师也是如此,竞争机制的建立,既给教师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也建立了具有较大压力的考核机制。通过几年的实践,中山大学的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人才“高原”和“高峰”双双得到发展。学生追求卓越的信念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毕业生考研率翻了一番。中山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氛围已经初步形成。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办大学时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我们一旦形成好的文化氛围,不管是推进事业发展,还是加强人才培养,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河南大学副校长 孙君健

此次研讨班紧紧围绕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主题,聚焦“双一流”高校建设重大问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和研讨活动。焦裕禄精神发人深省,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先进经验引人深思。

焦裕禄精神是我们高校领导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的不懈动力。焦裕禄同志在兰考任县委书记的475天时间里,带领县委领导班子,在治理风沙、盐碱和洪涝灾害,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的艰苦斗争中,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焦裕禄精神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作为高校领导干部,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如何干?就学校而言,就是要抓好学校的党建工作,特别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就自己而言,就是牢记初心使命,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学习弘扬焦裕禄的那股“亲劲”,密切联系师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依靠和带领广大师生;学习弘扬焦裕禄的那股“韧劲”,在工作中不讲条件,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攻坚克难;学习弘扬焦裕禄的那股“拼劲”,坚定理想信念,求真务实,为实现学校迈进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河南大学副校长 杨中华

我们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需要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本职岗位,坚持优良作风,以作风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一是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一流”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人才工作等方面的重要论述,结合岗位职责抓好分管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带着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进行学习,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带头开拓创新。在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先进理念、采用科学方法,带领分管职能部处的同志们不断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研判,加强咨询、论证、评估,加强跟踪问效,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做到务实重干。我们要坚持抓当前、谋长远,既要高瞻远瞩,加强对长远发展的谋划,更要把当前工作抓实做好,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发展积累基础、开辟道路;坚持抓具体、促落实,对确定的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抓下去,抓出实效。四是坚持廉洁自律。我们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同志,建立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严格遵守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制度,对具体工作积极开展沟通交流,维护团结和谐、紧张有序的良好政治生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积极投身学校“双一流”建设。

河南大学副校长 孙功奇

通过学习考察,特别是深入学习焦裕禄精神和学习中山大学弘扬红色文化等方面的做法之后,我感觉河南高校在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挖掘红色资源、擦亮育人底色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一是党和国家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办好思政课,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宽、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本身也包括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继承发扬红色文化的要求。二是河南本土有资源。我们在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做得还不够。事实上,河南本地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如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和杨靖宇、吉鸿昌、彭雪枫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可以源源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思政课程内容。以河南大学为例,在抗战流亡办学中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著名校友罗章龙、邓拓、马可等从事革命斗争的故事,充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都可以使思政课堂更为生动。三是立德树人有需要。把本土的、身边的红色资源挖掘好、利用好、傳承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积淀,全面推进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就要善于把这些红色资源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活动、融入师生血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肩负起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河南大学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杨朝阳

要想确保高标准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就要对标对表,坚定信心,补短板、建机制、强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我们要自觉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全面锤炼自己,打造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领导集体;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形成一支讲党性、讲大局、讲团结、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班子队伍。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有效的政治监督,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政治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保障落实“两个维护”;要加强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意识形态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以精准的日常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用严管来落实厚爱,压缩权力运行的任性空间,消除权力监督真空地带,确保公权力的廉洁性。以严格的执纪执法,确保党纪法规的权威: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持一案双究,严肃追责问责;深化以案促改,坚持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最后,要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和责任担当意识。我们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教育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

河南大学副校长 王学路

通过研讨班的学习,我对于河南高校“双一流”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首先,要对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充满信心。中山大学和苏州大学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山大学快速发展,既是过去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和世界科技革命的结果,也是长三角未来发展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国际视野、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和管理理念等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在逐步提高,趋于成熟,因此我们要对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充满信心。其次,建设懂得现代大学管理、有国际视野和团结奋进的校级和中层领导班子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保障。中山大学和苏州大学的建设经验对于我们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但不可能照搬照抄。实际上,由于班子成员的学科背景和现代大学的管理、治理经验不同,达成共识往往需要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协商,需要班子成员经常走出去,了解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规律、发展方向和建设经验,不断提高现代大学的管理能力。党政班子还要建立频繁和固定的沟通机制,保证方案实施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大力加强对优秀中层干部的培养,否则我们的事业很难有保障,也会后继无人。最后,河南一流大学的建设发展要分步走。对于郑州大学与河南大学,在目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先重点发展几个学科,建立成功的发展模式,然后在资源更加充足的情况下,带动更多学科的发展。同时,对其他有一定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学科也要有一定的支持,并且面不能太窄,否则很难实现到 2050 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责编:思 源

猜你喜欢
河南大学中山大学焦裕禄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归 去 兮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咏 河 大
故 乡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中山大学点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