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琦
这里有老上海的味道,出出入入的都是极有涵养的人。坐下来,点一杯咖啡,取一本书,就着头顶煤油吊灯微微的光,散漫一个下午或整个夜晚,正如我们身心向往的那样,愿意去追忆、去怀想、去感恩。
大众书局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依依呀呀的歌声像是留声机里流淌着的余弦,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调子——华丽中略带忧伤。
穿过弄堂,看到一扇石库门,门牌号写着“福州路579号”,你走进去,我就在这里。这里出出入入的都是极有涵养的人。
这是一家书店,名叫“大众书局”,24小时营业,深夜依旧灯火通明。这里的书是清一色的新,偶尔也有被翻旧的,总是带着赎罪感,想立马用玻璃胶将它修复。没有被拆封的书总是不敢买回家,只为了合眼缘的封面和顺口的书名就打包,似乎不是我的风格。内容为王的年代,还是让我赤裸裸地做了一回没有教养的女子,“哧”的一声,塑封开了,它露出了内敛的笑。读了字句,倒是新鲜的,于是,揣着结账了。账台不高,收银的是“民国女学生”,蓝布衣衫黑布裙,齐耳的中长发,身材个个轻巧得很,偶尔有几个略微年长的,脸上都是漠然的事不关己的表情,收进的钱到底不是自个儿兜里的。
偶尔会拿着书单跑去找“民国女学生”查书,总是尽心得很。寻着寻着便问书的细节,出版社及作者,封面什么颜色。蹲着、掂着、侧贴着,各种姿势只为众里寻它千百度。“这书只进了五本,卖完了,也就没有了。”书总是这样金贵的。
一个静谧的角落里,半开着一扇窗,窗外是用纸糊的外滩夜景,翡翠绿的玻璃灯罩由一根金属柱立着,微微泛着幽幽的光,远看像极了低头沉思的学者。玫瑰红的地垫上竖着一张红木色中式圆桌,旁边配一把精致的西洋本制椅,别有一番滋味。30年代的上海到底是这样新潮,摆出海纳百川的架势。这一定是个抢手的座位,只有赶早了,才可享受。坐在这里,捧着书,是可以品出老上海味道的,那是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那是属于书籍诱惑的时代。
汉源书店
走进,即是走静了。这里有老上海的味道,正如我们身心向往的那样,愿意去追忆、去怀想、去感恩。那是本不属于我们的年代,充斥在我们的美梦里,我们追忆的不过是梦里那重安宁之感,怀想着梦里对它的无尽想象,感恩它的存在让人感触那个年代的真实。
汉源,即是一个完美的典范。
秋日的夜,宁静得只剩下风吹过梧桐叶的哗哗响声与我踏着高跟鞋的嗒嗒声。推开半掩着的木门,一进门满眼的摄影书籍,满眼的老上海旧物。这是一个“公共客厅”,迎来送走梦回梦醒的客人。选在落地窗前的座位,打开点单簿,琢磨着喝点什么。点完即刻发了一条微博:“知道为什么选的是薰衣草薄荷么?因为它馨香温润,适合这样的季節这样的夜。今天会写点什么的,缘由汉源。”于是,便有了这篇文字。
我不能清晰描述它的模样,但可以告诉你,这里最适宜读点什么。汉源的主人是一位具有独立精神的摄影艺术家,尔冬强。《口述历史:尔冬强和108位茶客》《鸟瞰上海》等书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家,他的精神寄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就你对汉源的深刻理解。正对门的一排半圆环的书柜中储藏着关乎摄影、关乎书画、关乎建筑的种种,这一堵坚实的知识墙,让你回味,留有余香。在这里,如有心境可以一读翟永明的诗:“依窗而坐/慢慢啜饮秃头老板的黑咖啡/多少人走过/上班、回家、不被人留意”。更有心者,搜搜竹久梦二的童画,对照着丰子恺的漫画,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书边风景。
复古钢琴、钟表、桌椅、吊灯、摆件,无论拆开亦或是组合,都是艺术品。最爱的是端上来铜制三角底小盛器,用来盛纯白的方糖。无限滋味,无限美好。读累了抬起头,会发现这个城市这条文艺小资的路出奇热闹,安静的热闹。来来回回的过客脚步不再如白天般匆匆,散漫地走着。里面的我沉默地看着外面的他们,外面的他们瞥见里面的我,如同各自眼中演绎的风景。夜深了,不忍离开,只愿不再梦醒才好。
千彩书坊
沿着常德路一直走,过了十字路口会见着一栋楼。若不留意,它便很容易从你的视线中溜走。凑近了看,上面显眼地挂着一块古铜的牌子“张爱玲故居”,它叫爱林登公寓。两扇红色木质的门中嵌着两块长玻璃,总是有“私人住宅,闲人免进”的字样。只八个字,便把一颗好奇心与无限憧憬挡在门外。
幸好有楼下的千彩书坊,每次都会因了张爱玲去看它。它骨子里是因她而生的,蛋黄酱色的碎花墙面、深色方形桌面下立着四根葫芦桌角、咖啡与奶方的醇香、玻璃盏中漂浮的粉玫瑰与偏角静矗的华美留声机,细节中透着精致,精致中渗着散漫的小资。一进门,便可看到,沿着墙面便是一排排醒目的书柜。绕个90度的弯,墙边亦是五格纯木的书柜,其间陈列着张爱玲、淳子、陈子善及各类外文作品。
服务人员着统一的华美素色短旗袍,说话轻柔,举手投足显得格外有教养。她拿来点单簿,示意着让我喝些咖啡或茶,吃些西点。有书的地方,再伴些“叮叮当当”的咖匙声,是再惬意不过的事。“这是张爱玲最爱的西点——黄桃奶方”。她总是好心,我又是无限好奇,这该是何种滋味。
又是一日,我过来寻书,无意间看见陈子善先生坐在角落签书,一本又一本,字字清晰,签得认真。便走向前去询问是否又出新书,可否拜读。先生兴致甚好,且极为慷慨,在其新书《沉香谭屑——张爱玲生平和创作考释》的扉页上写下“读点张爱玲”五个字,其中的深意全浸润在这里,它弥漫着张爱玲的气息,满满书香,静谧而平和。若你常来,定会遇见许多张迷,一番攀谈别有情趣。这里不仅有书,还有故事的余香。五湖四海的人聚在这里,只为有书,只为寻一片天地。
(摘自金城出版社《独立书店,你好!(第三季)》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