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茜
摘要:古诗词歌曲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瑰宝。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它将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音乐创作方法和传统音乐元素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技巧。本文重点从苏轼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调式和调性、歌唱气息的控制以及吐字、咬字等方面对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苏轼 艺术歌曲 审美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一)藝术歌曲概述
艺术歌曲是一种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音乐体裁。它是由浪漫主义大师舒伯特创立的,是一种独立的歌曲类型。它融合了人类声乐和旋律中最具感染力的两种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优美的可观性,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艺术表现的独特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歌词采用当时著名的诗歌歌曲,大多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世界,讴歌爱情,曲调的表现手段和创作手法较为复杂,以钢琴伴奏为主,伴奏占有重要地位。艺术歌曲的伴奏更加统一,与歌曲的旋律融为一体。作曲家创作艺术歌曲时,歌曲的旋律与伴奏往往是齐头并进的。从产生到发展,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规范和特点。他们需要注意整体结构与作品细节的整合,才能充分理解艺术歌曲的本质。
(二)苏轼作词的艺术歌曲内涵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他一生作品数不胜数,创作体裁众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创作的词总是带有大家风范,大气磅礴,但在豪放中不时会流露出旷达的情怀,他的词作反映了诗人在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不同心情和感受。探讨苏轼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所形成的词风,有助于我们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苏轼作词的艺术歌曲——以《大江东去》为例
(一)《大江东去》词曲创作背景
《大江东去》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青主于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首艺术歌曲,这首词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开端。这种新的音乐(不仅是声乐)具有不同于其他音乐的特征,体现出西方音乐创作中广泛运用的和声、旋律、复调、主题发展等技法。在分析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分析作品本身,而且要探索作者的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表现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味。
《大江东去》歌词出自诗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方复调作曲技法,将苏轼的词与意通过音乐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将美声唱法带入国内并逐渐发展,架起了西方歌唱技巧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桥梁。《念奴娇·赤壁怀古》诗词总体风格是怀古抒情,作者以宽广的胸怀描绘了他耗尽了英雄气概,转向关注历史与生活。虽然苏轼的事业坎坷不平,命运多舛,但他一生从未对生活失去过信心,这首词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上阕是描写赤壁风情的自然浪潮,具有宽广的意境和深厚的感情,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下阕是通过周瑜来抒发自己的境遇,拿周瑜与自己相比,周瑜的成就受到了人们的赞扬,而他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的情绪。但词中并没有太多的感伤,而是体现了苏轼一贯的崇高志向,同时也描绘出他对祖国大江大河的热爱。
(二)《大江东去》音乐本体分析
歌曲《大江东去》根据词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外加一句coda,可以看作是一个带coda的并列二部曲式。第一部是在G大调上和e小调间变化调性,在曲谱开始的左上角标注了“庄严的广板”,凸显出曲目的情绪情感。第二部分是“生动的行板”,前一部分以e大调为主调,音乐色彩变得明亮、广阔、欢快,表现了周瑜的青春年少和“灰飞烟灭”的英雄气概,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和美好的回忆。与此同时,音乐也伴随着大胆而忧伤的气氛,呈现出柔和的优雅。后半部分回到e小调,与前半部分遥相呼应,使整首歌曲紧凑而完整。音乐色彩也变得柔和,准确地表达了“生活”只是“梦”的意境。
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所需要的是一种类似宣叙调形式的风格,演唱者需要在这里唱出一个完整而宏伟的意境,把观众带进历史舞台。它是昆曲演唱风格的旋律板,并辅以朗读性的宣叙调形式的写法。在叙事性音乐人物中,往往会出现雄浑的旋律,基本上是一字一音。我们在演唱时,要想象是站在高山之巅俯瞰滔滔江水的气魄,气息需要饱满、充沛,咬字吐字敏捷、迅速,要体现出一股巨大的力量。
本曲运用的是弱起小节,所以不要忽视弱起的规律,要将重音放在“江”字上,进行正确的演唱。在第一句的构成方面,虽然只有五个和弦,但因为和弦功能不同,必须改变触键,使音乐的颜色和声音都有变化。伴奏者在演奏前必须准备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呼吸,运用手臂的力量,慢慢地触摸琴键,用一颗沉重严肃的心弹奏这五个和弦。而演唱者的情绪需要稳定地控制,演唱中会发现强弱对比非常明显,而在此后则运用了大量的八度音程及柱式和弦,用紧凑的节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意境,继续推动音乐的变化与发展,也为观众描绘了惊险、激烈、壮观的赤壁之战场面,同时,也似乎描绘了江涛拍岸、浪高风傲的画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这一句在气势上较为雄烈,表现出宏伟壮观的赤壁,直到卷起千堆雪中的“千”字需要重点突出,将这首歌曲推向高潮阶段;然而重复的这一句“卷起千堆雪”两句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结束第一段落。在第一句间奏后钢琴做了一个rall,为演唱伤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所以在第二句开始演唱时应该顺着钢琴伴奏的力度慢慢进入。本句的总体力度是弱的,与前面的“浪淘尽”作了呼应,它并没有突出场面的宏大图景,反而让人想起那些埋在巨浪背后的英雄,这更是沉重。“卷起千堆雪”是整首歌中唯一的重复句,在歌唱中所重复的都需要表达情感抒发之处。声乐中的重复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否则就会失去重复的意义。接下来的一句话立刻又做出了强调的力度,这是第一句话的结尾,结尾以ff结尾,不仅显示了江山恢宏,还透出了转移、遐想背后的强烈反差。“一时多少豪杰”是“千古风流人物”的变化模进,后半句上行,包含了苏轼对英雄人物的憧憬,他深深地希望他们不要被大浪冲走,与现实做了一个尖锐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