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亮
“十三五”以来,广东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任务抓紧抓实,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纳入全省“1+1+9”工作部署,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强力推进,出台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连续三年高规格召开推进会。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分别担任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第一总指挥、总指挥,连续两年签发1号令,带领全省以必胜信心决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关键进展,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共赢
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形成。“十三五”以来,广东省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主线,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生态环境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稳步推进。建立“1+4”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体系,健全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完成第一轮省级督察全覆盖。率先出台省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有责部门全覆盖。制(修)订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等领域地方性法规,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硬约束。深入推进环评制度改革,制定重点管理项目和豁免环评手续项目名录,加快“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建立健全环境信用评价、“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网格化全覆盖管理等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督促企业落实治污主体责任。深入推进碳交易,全省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1.39亿吨、成交额27.15亿元,是全球第三大碳交易市场。
形成符合广东实际的治污路径。在全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控中,率先明确以臭氧防控为核心,整合院士专家团队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机制,实施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达标排放百日服务行动,实施挥发性有机物全过程管控,出台夜间加油优惠措施,精准降低AQI超标天数。以断面达标为牵引科学系统推进全流域治理,建立茅洲河、练江、广佛跨界河流、淡水河等重污染河流整治协调机制,实行“一河一策”,建立“一图一表一方案”,实现干流和重点支流水质上图、重点工程列表,做到“一张图干到底”。在茅洲河、练江、石马河、东莞运河等流域“大兵团作战”,茅洲河流域高峰时期超过5万人大会战,练江流域每日建成6公里污水管网,创造治污攻坚“广东速度”。通过系统治理和精准施策,探索形成符合广东实际的治污路径,为“十四五”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实现共赢。在谋划推动“双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广东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下好生态环境保护“先手棋”,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全省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经济发展绿色动能更加强劲。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深化,VOCs在线监测纳入粤港澳珠三角区域空气监测网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环保产业联盟,粤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和环保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实施能源、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2019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3.51%和29.0%。珠三角地区不再新建扩建燃煤燃油火电机组,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核电新能源产业,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约为29.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全省公交电动化率达94%,在全国率先实现内河港口岸电全覆盖,大力推行船舶动力LNG清洁化改造。2019年全省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40.6%、40.0%、38.5%和35.0%,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采取断然之策、非常之举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先行,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连续5年全面稳定达标,PM2.5浓度在2015年实现摸杆达标的基础上持续下降,2019年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12.9%。2020年1月—9月PM2.5平均浓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优于世卫组织过渡期第二阶段目标值,珠三角7个城市空气质量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名。水环境质量实现重大转折,2019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5.9%(61个),比2015年提升8.4个百分点(6个断面),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及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干流水质总体保持优良。2020年1月—9月劣Ⅴ类水体断面实现阶段性“清零”,茅洲河、练江、广佛跨界河流等重污染流域水质大幅改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十三五”期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平均达到83.3%。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以超常规力度加快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十三五”以来,全省新增城市(县城)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772万吨,日处理能力超过2700万吨,连续多年居于全国第一;新建城市(县城)污水管网3.6万公里,全省污水管网长度实现翻番;新增危险废物焚烧、填埋等无害化处置能力38万吨。以疫情防控保障为抓手,广东大力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全部得到及时、有序、安全处理处置。持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全国率先开展颗粒物组分网、VOCs成分网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建成联网水质自动站352个,在东江、韩江流域率先建設生态广东视窗;建立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新增11个国控大气辐射自动监测站,实现全省辐射监测自动站全覆盖。建成珠海高栏港、茂名河西石化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搭建环境风险源与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库平台。全面完成第二次60余万家污染源普查,推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完善各级执法人员前端移动执法终端配备和后台移动执法业务管理支撑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在线监控、无人机巡查、用能监控等非现场执法检查手段,提升环境监督执法效能。
一批环境沉疴顽疾得到解决。把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优先领域,以高标准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广东推动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取得重大突破。中央环保督察交办的10480宗群众举报环境问题全部办结。茅洲河、练江等重污染流域通过强力整改,由污染典型转变为治污典范,逐步恢复水清鱼跃,让流域两岸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果,成为督察整改的正面典型。中央環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全省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法项目、建筑以及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茂名市危废处理项目等环保基础设施“邻避”问题得到妥善处置。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十三五”期间全省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2019年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比2015年下降10.3%。
把握生态环境保护新机遇,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十四五”时期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起点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是广东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抓住重大战略发展机遇,着眼长远、把握大势,统筹谋划全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力开创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最大动力和力量源泉。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的不断完善,各级党委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普遍提高、责任不断强化,各部门齐抓共管、主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局面正在形成。
重大战略全面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迎来历史新机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对优良生态环境品质的需求更加迫切。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以同等的力度,全力推动实施,实现“双核引领、双城联动”。与此同时,“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擘画以功能区定位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蓝图,有助于从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上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擦亮广东发展的绿色底色。
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全省人均GDP达到中高收入经济体水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已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发展的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用水总量稳定下降,煤炭消费进入平台期,传统主要污染物排放已跨越峰值稳定步入下降通道,资源环境压力有望舒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大环保”“大监管”“大治理”格局加速形成。机构改革将分散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进行有机整合,生态环境部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着力实现“五个打通”。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统一性、权威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行政执法职能和资源的统筹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明显增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突破,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深度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将给生态环境治理带来新手段、新模式,将加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资料由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