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积恩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逐渐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等多元化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错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制造错误,设计错误的思路,给出错误的答案,人为设置一些思维“陷阱”,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错误,发现错误,认识错误,修正错误,进而获得正解的一种教学手段.
【关键词】“错误”教学法;基本不等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和错误相伴的过程,出现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常且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学生在学习中只有通过犯错、纠错,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对一个问题做了很多遍卻还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这浪费了大量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习效率低下.比如在对基本不等式应用过程中学生因忽视“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条件经常出错,为此笔者在基本不等式一节授课时采用了“错误”教学法,觉得效果不错,在此将学习过程简要叙述,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忽视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正项要求”而出错
教师展示问题,呈现错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找错因,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熟练掌握并应用基本不等式所包含的基本条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预防错误的能力,这比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反思: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错误所在再去纠错,首先,有助于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错误,使学生在纠错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导致错误的原因,并想方设法把不明白、不清楚、不仔细的地方弄懂并改进,使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良好习惯,把每一次的纠错都当作是对
自己学习的检验和反思.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纠错不单是学习态度的体现,更是学习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纠错的重要性,更要培养他们反复纠错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及时纠正错误,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不仅能弥补他们知识上的缺陷,更能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为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正确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纠正错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犯错本身并不可怕,相反,错误能给人启示,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在教学中若教师只告诉学生结论,学生还会常常出现错误.本节使用“错误”教学法,使学生对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而且引导学生纠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出错率也就降低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友平.高效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张文龙.解题王:高中数学[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