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的探索

2020-12-28 01:52吕刚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证书计算机网络校企

吕刚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生活中发展快、应用广的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1+X证书制度实施主体的职业院校,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是其重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深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将1+X证书制度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课证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0C-0050-03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型网络技术专业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人才知识结构需求也在不断扩展更新。1+X证书制度的推行,最终目的是为各行业提供适应岗位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因此,探索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是职业院校的必修课。

苏州高等职业学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试点专业,开展了Web前端开发、云计算云台运维与开发两个项目的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通过行业需求调研,校企共建、产教融合,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知识、能力、素质”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探索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校企共建,课岗对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指明了方向。学校是方案落实的主体,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融合应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着手,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岗位的标准、规范、内容要求需加强探讨与研究,完善1+X证书制度下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1+X与专业融合的基础。“1”为学历教育,即学生的职业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X”是遵循职业等级标准的对岗职业技能培训。两者融合,需要从课程体系设计开始,将“X”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中。例如,针对“云计算云维与开发”证书,学校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将云架构网络操作系统、Docker等重点技术技能开设单独的课程;针对“web前端开发”证书,可将CSS、jQuery等技术技能开设单独的课程。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从行业基础定位学校学生层次,结合“X”证书的初、中级职业等级标准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

二、深化产教融合,更新课程标准,实现课、岗、证融合

以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将课程技能标准对接职业技能岗位要求和标准;引进本专业领域专家和企业高级工程师,形成校企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双向互聘模式。依托“工匠工坊”,将行业领域的先进技术、企业真实的项目和真实的工作过程引入教育教学中来,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精湛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重构专业课程标准,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形成模块化的知识体系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贴近真实工作岗位。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特点,校企协同定期开发学生适用的1+X试点项目的活页式教材,可以有效解决国规教材中部分内容的滞后问题,满足企业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确保专业教学符合1+X职业等级标准要求,同时满足行业岗位需求。其中,培训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衔接融合是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的发力点,校企双方应重视教学资源的系统规划与内容逻辑的衔接性,将理论与操作两类知识点有机融合,实现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的突破。

三、搭建信息化桥梁,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实施推进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技能教学的要求。模块化的教学更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大规模应用,OMO(混合式)教学模式场景的快速融入教育领域,合理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OMO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任务。

将“X”项目课程中的颗粒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成在线开放课程,实现学生、资源、成绩、评价等课程过程性数据信息化。搭建不限时间、空间的学习环境,将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优势互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云计算运维与开发项目中,“云架构操作系统”课程的知识面涵盖网络操作系统和云平台搭建等众多知识,将课程中模块化、颗粒化的知识点建设成在线教学资源,学生空余时间可在任意场景进行碎片化学习,犹如刷抖音小视频一样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四、名师工作室引领,提速教师团队专业成长

在1+X证书制度實施过程中,教师是主要参与者,教师团队建设十分重要。学校发挥省级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以陈高祥计算机技术省级名师工作室成员为核心,围绕“X”项目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组建了“网络组建”等7个涵盖全系各专业的技能师生工作室。通过对接地方产业,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术业专攻”,构建校企合作专业技能“实践共同体”;通过开展教师企业研修,校企双导师教学等模式,教师团队的实践教学水平和企业讲师的教学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升。通过工作室的创建,搭建了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创新实践、教学科研、技能提升的环境,为“X”项目课程培养了一批校内外的专业技能教师。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的评价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探索1+X课程体系构建中,评价是检验教学最直接的手段。传统的评价方式仅以最终评分为结果,容易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围绕1+X项目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引入多种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其次,要采用测试法、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再次,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多个方面,引入增值评价。最后,要改进评价结果的反馈形式,不仅仅用分数来表示评价,还要附有描述与解释,让学生看到评价结果的具体含义。要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多元评价的理论,并即时总结和反思评价的结果,根据总结与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同时,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点,通过学习成果、考核评价历程化管理,实现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跟踪评价证据链,打通师、生、企的评价壁垒,有效提高学生评价效率与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推进1+X证书制度过程中,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双向联动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岗位、专业课程、职业证书融合,构建服务专业岗位、行业需求及学生职业发展于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标准,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探索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证书计算机网络校企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少就是多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