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均州 赵仕钗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教育领域推动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学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结合政策要求,适应市场需求,工程造价专业应从协同育人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课程改革研究,落实课证融通,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0C-0040-0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教育领域推动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制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精准和高端育人导向,建立中国特色资格框架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全新制度设计。[1]这里所说的1+X制度中的“1”,是指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学历教育所颁发的学历证书;“X”是指社会评价组织颁发的能够反映学习者职业能力水平的若干技能等级证书。其中“1”和“X”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专业和技能的理实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先进理念,通过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将国家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有机联系起来,在实际执行层面,为有效推动校企共育人才、促进产教高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和工具支持。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苏州建设交通高职校”)作为面向苏州地区唯一一所培养建设类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近年来,紧紧抓住与产业、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的政策机遇,深度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学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核心专业,学校围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尤其是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启动后,推动形成了“一会+两校+N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了“两线三维四向”专业群课程体系,培育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的育人成效。
一、1+X制度促进“一会+两校+N企”协同育人模式良性运转
工程造价专业构建的“一会+两校+N企”协同育人模式定位于市域范围内建设工程咨询行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以苏州建设交通高职校为执行主体,在苏州市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与苏州科技大学建立专本衔接、师资共享、试验实训设施共享机制,密切联系合作企业,整合企业资源和企业需求,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形式,打通“校校企行”共育人才的路径。
在这一模式中,“一会”指的是苏州市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协会有大量的会员企业,具有服务于会员企业的技术指导、行业提升、人才推荐、专业交流等职能,方便搭建学校和企业沟通协同的桥梁。“两校”指的是苏州建设交通高职校(五年制专科)和苏州科技大学(本科),两校专业相同,培养层次错位,区域相近,方便实现学生学历提升、师资共享、试验实训共享。“N企”指的是区域有规模较大的协会会员企业,方便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示范展示。如图1所示。
这一模式在初期运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职和本科课程衔接转换统一性不够,存在明显的分段界面性,合作学校双方在课程体系一体化构建、课程培养定位上很难达成统一;二是协会和企业作为人才需求主体,学校人才培养尤其是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明显脱节,[2]没有统一的技能标准指引技能培养,也没有办法建立一个直观的技能评价标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明显受阻。
1+X制度的试点,切实有效解决了以上两个模式运行的问题。现阶段工程造价专业对应的1+X证书试点项目有“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工程识图”“装配式建筑安装”3个技能等级证书项目,这3个技能等级证书都是行业企业需求最旺盛的职业所必需的。通过引入1+X证书项目,对照证书技能标准改造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效提升了协同育人合作方的积极性,保证协同育人模式的良性运转。一是通过1+X课证融通,专科段引入“X”证书项目,合作高校定位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建设,实现了与专科段的课程体系连贯性,并通过“X”证书的学分转换机制,实现学生以证代考,促进学校双方良性合作。二是校企双方基于岗位工作需要,对接“X”证书的技能标准,共同研发“现代学徒制”项目人才需求标准、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并以学生通过考核获取相应的X证书作为职业技能考核指标,能够极大促进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更多的企业对于职业学校学生需求意愿,也吸引了一批专业技术工程师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二、1+X制度丰富了工程造價专业群“两线三维四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1+X制度原则要求试点工作要与现有的教育教学过程相互融通、相互促进,职业院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融合,将证书的技能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从而保证1+X证书的顺利实施。[3]苏州建设交通高职校工程造价专业在深入调研行业需求标准的基础上,明确了工程造价专业群面向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接产业需求,根据核心能力和就业岗位需要,构建围绕“立德树人、匠心传承”两条主线,从“认知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3个维度,构建面向“二级造价工程师、BIM建模师、工程监理员、建筑施工员”4个岗位方向的工程造价专业群项目课程体系。[4]
本课程体系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在专业能力培养维度和职业能力培养维度,从4个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点分类融入相应的课程内容之中,形成“课证融通”模式(如图2)。对相应的核心专业课程如“BIM建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和职业技能等级技能点要求,按照项目课程开发理念,校企专家分析职业能力点,按照任务化开发相应的活页式教材。
三、1+X制度促进了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X制度下,相应专业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资有明确要求,要求专职教师队伍由不少于2/3企业专家组成。这对于专业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重大的政策支持要求,有效地突破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瓶颈。工程造价专业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1+X的政策红利,从以下3个渠道打造适应专业发展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1.注重发挥产学研的优势,校企联合成立BIM数字建造研究院,专兼职教师以研究院为实体开展产学研合作,有效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科研和专业技术能力。教师团队先后完成两项省级纵向课题,其中江苏省住建科技项目“建设领域BIM人才培训体系研究”在苏州地区BIM人才培养中取得较好的市场成效。
2.专业教师严格按照学校的部署要求下企业锻炼,利用合作企业教师工作站平台,推动专业教师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并将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专业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先后主编、参编出版教材6部;主编校本教材15部;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25门,其中市级精品课程4门。
3.教师积极参与技能竞赛,通过与全省教师同台比武,指导学生全省大比拼,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近三年,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团队先后获江苏省技能竞赛工程算量项目教师组一等奖5人次,参加江苏省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人次;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2人次;有4名教师被评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职业教育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打通人才培养供需通道提供了顶层的政策设计和支持。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学校首批开展1+X试点的专业,充分利用1+X制度的政策支持,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开展“三教”改革,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纯超,周滢,陈彩霞.“1+X 证书制度”导向下现代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2020(4).
[2]邵名果, 李傳伟. 基于1+X 证书制度的“四实”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3]高晶晶,王凯.基于“1+X”建设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证书探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课证融合 [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4]曹焕亚,杨天玲.高职院校专业群实施1+X证书制度的路径研究——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 [J].机械职业教育,2020(8).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