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地资源安全与贫困关系研究
——以广东省连州市164个村为例

2020-12-28 12:01钟锐芳冯艳芬
关键词:农用地贫困村用地

钟锐芳,冯艳芬

(广州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土地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土地资源对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稳定的供给状态和良好的保障能力[1].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其安全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农业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土地资源安全水平与其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合理利用土地,正确把握土地开发强度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确保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健康状态的首要前提.因此,土地资源安全研究已成为当前资源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可为解决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矛盾提供依据.

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过程[3-4]、时空格局演变规律[5-6]、驱动机制[7-8],以及生态环境效应[9]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及引入新理论,研究广度及深度不断推进,国内学者在土地利用转型[9]、景观格局演变[10]、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11]、生态系统服务响应[12]、土地利用生态风险[13]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土地资源安全问题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粮食安全问题[14]、土地生态质量问题[15-18],以及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安全问题[19]等方面.近年来,中国土地资源安全研究发展较为迅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安全理论研究[1,20]、耕地与粮食安全研究[21]、基于承载力的土地资源安全研究[22]、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23],以及引起土地资源安全变化的相关因素研究[24-25]等.此外,土地生态退化与人地矛盾等问题日益尖锐,土地的安全预警[26-27]、安全保障体系构建[28]、土地生态安全评价[29]和生态安全风险[30]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对于土地资源安全的评价开展较多,以单项用地评价为主,主要集中在耕地安全[21]、建设用地安全[31]、农用地安全[32]、粮食安全[33]和土地生态安全[29,34]等方面,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确定上,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趋于多样化[35-36].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37]、SD动态仿真模拟方法[24]、物元分析法[38]和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39]等.此外,研究范围由中、东部省份逐渐转向全国,研究区域包括粮食生产核心区[37]、灾害频发地区[33]、偏远山区[34]和生态敏感区[40]等,评价单元也不断从国家级、省级、市级尺度转向县域[36]、乡镇和行政村[23]尺度.

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且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关于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41]、土地整治[42]、土地资源承载力[43]和耕地利用演变及转型[44-45]等方面,其中,刘斌涛等[36]从凉山州的土地资源不安全与贫困的高度重叠性视角出发,提出土地资源与山区贫困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但现有贫困问题研究仍然缺乏对土地资源安全与贫困关系的深入分析及其典型案例剖析,尤其是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贫困村的土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还有待加强.

总体而言,目前土地资源安全研究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24,35,38],对贫困地区的土地资源安全问题关注较少.因此,本研究拟从土地资源安全的视角出发,探究贫困与土地资源安全的关系,以期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探究,通过土地安全来认知贫困村的土地利用问题,为研究区合理的土地利用与脱贫攻坚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研究拟以广东省欠发达的粤北山区连州市为例,通过探索一套以村为评价单元,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角度构建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体系完成该区域内164个乡村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与等级划分,同时,利用前期连州市贫困村的相关研究成果[46-47],探讨乡村土地资源安全与贫困的关系,从微观尺度上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连州市贫困乡村的土地资源安全状况,为地方政府部署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落实扶贫工作计划等提供指引,并为实现连州市及广东省全面脱贫计划提供坚实的保障.

1 研究区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省内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其中珠三角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而粤北山区则是省内最为贫困的地区.该区域分布着广东省21个重点扶贫开发县(市)中的16个,在广东省176.5万相对贫困人口中,粤北山区占比最高(38.08%).连州市作为粤北山区最边远的一个县级市,长期以来受区位、资源和地形等不利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该市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西北部(图1),地处粤、桂、湘三省区的交界处,全市现辖10个镇、2个民族乡,共有164个村民委员会.截至2018年末,连州市户籍人口54.6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6.53%,国内生产总值156.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0 852元.该市三面(西、北、东)环山,中部为丘陵地带,山地占全市总面积72.20%,丘陵占15.90%,林地资源丰富,适宜耕作的平整土地较少,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小,交通运输用地少,土地资源及利用地域分异较为明显.全市土地总面积为26.69万hm2,林地面积最多,占68.51%,其次是耕地占16.8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只占全市用地总面积的2.51%,交通运输用地最少,仅占0.46%.此外,由于连州市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广东省绿色保护屏障及重点水源涵养区,对广东省的生态安全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以连州市为例开展贫困乡村的土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图1 连州市区位及其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行政边界采用当地民政部门提供的2017年连州市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来源于《连州市统计年鉴(2018)》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通过解译2015年连州市的Landsat ETM遥感影像获得,耕地资源质量数据来源于2016年连州市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数据库,相对贫困村相关数据及其他人口、经济社会数据来自当地扶贫工作小组2017年精准扶贫数据库.

2 研究方法

2.1 土地资源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或危险状况所做的评价,并用土地资源安全指数进行定量化表述[36].现有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选择标准,国内学者主要从数量、质量、经济、社会、生态和结构安全等方面研究土地资源安全[1,36,48].此外,土地资源承载力、地质条件与灾害危险性、水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23]、粮食安全[24,36]和建设用地安全[36]等内容也被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以村为评价单元,认为村内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因此,设计村级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构成时,主要分为2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是农用地安全,其二是建设用地安全.

2.1.1 农用地安全

农用地安全是指农用地资源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稳定的供给状态和良好的保障能力.农用地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用地,其安全程度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为确保农用地能持续不断地生产和供应足够的粮食,需要保障农用地的粮食生产能力,避免农用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粮食生产能力主要是由农用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因此,研究从农用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等三个角度选取九个指标表征农用地的安全水平.各指标含义及计算依据见表1.

2.1.2 建设用地安全

建设用地安全是指建设用地资源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用地空间布局优化,具有稳定的供给状态和良好的保障能力.研究从建设用地数量安全和结构安全两个角度选取五个指标表征建设用地的安全状况.各指标含义及计算依据见表1.

表1 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2个要素层14项指标,本研究对象为连州市164个行政村,具有足够多的样本数据.因此,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可以避免主观偏差.熵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由于上述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不具有可比性,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依据指标对土地资源安全的指示作用,可分为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和适度指标.正向指标(+)数值越大,土地资源安全性越高,负向指标(-)数值越大,土地资源安全性越低,而适度指标与线性相关指标不同,适度指标在不同区间对评价对象的作用方向不同.设第i项评价因子xi为适度指标,其理想值为x0,则在[0,x0]区间,xi越大,土地资源安全性越高,在[x0, +∞]区间,xi越大,土地资源安全性越低.

对于正、负向指标采用极值标准化法进行处理见式(1)~式(2);对于适度指标,采用平均化法进行处理[60],选取平均值作为理想值,见式(3)~式(4).

正向指标标准化:

(1)

负向指标标准化:

(2)

适度指标标准化:

(3)

(4)

指标权重结果显示,对农用地安全影响最大的前3项指标分别是:年均粮食产量(A14)、耕地质量等级(A21)和人均耕地面积(A11),这3项指标来自于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对建设用地安全影响最大的前3项指标分别是:建设用地比重(B12)、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B13)和建设用地聚集度指数(B22),这3项指标来自于数量安全和结构安全.

2.3 评价方法

依据上述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确定,选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各行政村的农用地安全指数F(x)和建设用地安全指数G(x).其计算公式如下:

(5)

(6)

式中,F(x)为农用地安全指数,G(x)为建设用地安全指数,wi代表第i项指标的权重,sij代表各指标标准化值,i=1,2,3…,14,数值越大表明其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安全性越高.

研究认为在土地资源安全中,农用地安全与建设用地安全同等重要.因此,选择按农用地安全指数与建设用地安全指数权重各占50%来最终确定土地资源安全指数L(x).

L(x)=0.5F(x)+0.5G(x)

(7)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结果

根据式(5)~式(7)获知连州市农用地安全指数、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和土地资源综合安全指数,利用等间距法将其安全状况均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表2).连州市土地资源综合安全等级以高安全等级为主(占46.34%),中安全等级次之(占33.54%),低安全等级的乡村仅占20.12%,总体而言,连州市土地资源综合安全状况良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状况依然以高安全等级为主,分别占43.91%和67.08%,低安全等级的乡村比重较小,整体安全状况良好.农用地处于中安全等级的乡村高达42%,而建设用地处于中安全等级的乡村仅占18.29%,总体而言,建设用地安全状况要优于农用地.因此,要加强处于中安全状态的乡村农用地利用管理水平,避免其由中安全向低安全转化.

表2 安全等级划分

连州市土地资源综合安全的空间分布图(图2)显示:高安全和低安全等级的乡村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中安全等级的乡村则分布较广.其中,高安全等级高度集聚在连州市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最广的镇是保安镇,该镇内接近82%的乡村土地资源属于高安全等级,其次为东陂镇和西岸镇,镇内均有超过77%的乡村属于高安全等级,没有低安全类型.低安全等级的乡村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的山地地区,包括三水瑶族乡、瑶安瑶族乡,以及星子镇北部和东部,其中,三水瑶族乡所有乡村土地资源均为低安全等级,瑶安瑶族乡有接近70%为低安全等级.

图2 连州市土地资源安全等级空间分布

3.2 土地资源安全与乡村贫困发生率的关系

3.2.1 连州市贫困村概况

连州市下辖164个行政村,根据广东省相对贫困村的认定标准,连州市共有66个行政村被认定为相对贫困村(以下统称贫困村),占连州市行政村总数的40.24%,其中包括贫困户5 124户,贫困人口12 631人.连州市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在4.59%~13.31%之间,通过自然断点法,依据贫困发生率,将连州市贫困村划分为:重度贫困村、中度贫困村和轻度贫困村,其中,轻度贫困村占比最高(60.60%),重度贫困村占比最少(13.64%),中度贫困村占比为25.76%.

鉴于此,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将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问题应用于ELV的研究。首先,考虑经济、社会等因素,构建了充电站设施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s hierarchy process,AHP)、熵值法、最小二乘法组合赋权的ELV充电站选址评价模型。最后,通过某物流企业的备选充电站址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算例验证,对各备选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3.2.2 贫困与土地资源安全分析

将上述完成的土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依据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进行归类,发现两者在土地资源安全方面整体差异不大: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土地资源均以高安全等级为主,安全状况较为良好,贫困村高安全等级比重(48.49%)稍大于非贫困村(44.90%),低安全等级比重(15.15%)小于非贫困村(23.47%),表明贫困村土地资源安全总体状况优于非贫困村(表3、图3).

表3 连州市乡村贫困等级与土地资源安全的关系

图3 连州市贫困村的土地资源安全状况

从贫困村内部差异上看,尽管三种类型的贫困村其土地资源状况属于高安全等级的占最大比例,均超过40%,但是重度贫困村的土地资源安全问题较严重,有33.33%为低安全等级,22.22%为中安全等级,而轻度贫困村则要注意其中有40%的乡村土地属于中安全等级,应避免其向低安全等级转化.

对比不同贫困发生率乡村的土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发现轻度贫困村的土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均值(0.411)最大,重度贫困村的均值(0.372)最小,表明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与土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存在一定关系,采用相关分析获知,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其相关系数为-0.168.该数据进一步表明,乡村贫困程度越大,其土地资源安全状况越差.该现象反映出贫困程度与土地资源安全状况两者相互影响,土地资源是乡村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键影响因素,土地资源匮乏会限制乡村经济的发展,引发贫困,而贫困的出现又会影响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从而进一步加剧土地资源不安全的程度,这与刘斌涛等[3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3.3 土地资源安全与贫困村脱贫潜力的关系

3.3.1 贫困村的脱贫潜力

朱姝等[46]对连州市贫困村开展了脱贫潜力研究,将66个贫困村划分为优先脱贫型、稳步脱贫型和重点帮扶型等三类.其中,重点帮扶型的乡村数量最多,共36个(占54.54%),其次是稳步脱贫型乡村19个(占28.79%),优先脱贫型乡村数量最少,仅有11个(占16.67%).本研究将利用上述脱贫潜力分类结果,开展不同脱贫潜力类型乡村的土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3.3.2 脱贫潜力与土地资源安全分析

表4 连州市不同脱贫潜力类型乡村的土地资源安全状况*

优先脱贫型乡村的建设用地安全状况最优(90.91%属于高安全等级),农用地利用上则喜忧参半(高安全与中安全等级占比均约为45%),如果中安全等级这部分乡村在农用地利用上管控不严,将会直接影响这类乡村农用地安全的整体水平.在土地资源综合安全评价中,这部分乡村土地没有低安全等级,但是属于中安全等级的比例高达54.55%.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该类型乡村的土地利用管理,切忌为了单纯的脱贫任务而盲目开发土地资源,尤其是要重视农用地开发与保护工作.

稳步脱贫型乡村的土地安全状况与优先脱贫型乡村相近,同样是建设用地安全状况最优,约90%的乡村建设用地属于高安全等级,农用地利用也以高安全等级(占47.40%)为主,但仍有高达42.11%的乡村农用地处于中安全状态,同样需要加强这部分乡村的农用地管理,避免其向低安全等级转化.在土地资源综合安全评价中,这类乡村土地也以高安全等级为主,且安全状况优于优先脱贫型,因为稳步脱贫型乡村的高安全等级比重(占78.95%)远高于优先脱贫型乡村(占45.45%),而中安全等级比重(占21.05%)远低于优先脱贫型乡村(占54.55%).因此,对该类型乡村的土地利用也需要着重关注农用地,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节约与保护并重,逐步提高农用地整体安全水平.

重点帮扶型乡村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状况较为严峻,因其均含有低安全等级(占22.22%),且中安全等级比重较大,导致这类乡村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的整体水平低下.在土地利用内部,建设用地安全状况优于农用地,其中,属于建设用地高安全等级的乡村超过50%,而农用地为高安全等级的仅占33.30%,这意味着农用地安全利用的压力要高于建设用地.在土地资源综合安全评价中,三种安全状况均约占1/3.因此,该类型乡村的土地利用要注意开发与整治并重,在脱贫攻坚任务下应该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各类用地,防止资源的粗放利用和环境破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图4 连州市各脱贫类型乡村的土地资源安全状况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 论

本研究立足于分析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粤北连州市的土地资源安全状况,构建了基于农用地安全与建设用地安全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体系,开展了连州市的农用地安全、建设用地安全及土地资源综合安全评价,在此基础上探究土地安全与贫困、脱贫潜力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

(1)连州市土地资源综合安全由农用地安全和建设用地安全构成,评价结果表明:连州市土地资源安全状况较好,属于高安全等级的比例均最大,其中农用地属于高安全等级的占43.91%,建设用地属于高安全等级的占67.08%,土地综合利用以高安全等级为主(46.34%),中安全等级为辅(33.54%),低安全等级占比最少(20.12%).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中,属于高安全等级的乡村主要分布在连州市西部和西南部,低安全等级的乡村主要分布北部的2个瑶族乡.

(2)连州市164个乡村中共有66个相对贫困村,通过对比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土地资源安全利用状况,发现两者差异并不显著,均以高安全等级为主,但贫困村土地资源安全状况总体优于非贫困村,其中贫困村属于高安全状态的比例高于非贫困村(高3.59%),低安全状态的比例低于非贫困村(低8.5%).进一步研究发现,依据贫困发生率划分的重度贫困村、中度贫困村和轻度贫困村之间,土地安全状况差异明显,其中,重度贫困村的土地资源安全问题最严重,研究发现贫困发生率与土地资源安全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3)连州市66个相对贫困村依据脱贫潜力划分为优先脱贫型、稳步脱贫型和重点帮扶型等三类,这三类乡村的土地资源安全状况差异明显.首先,优先脱贫型乡村的建设用地安全状况最好,在土地综合安全评价中,没有低安全等级乡村;其次,稳步脱贫型乡村的农用地安全状况最好,土地综合安全评价中有接近80%的乡村属于高安全等级,同样没有低安全等级的乡村出现;最后,重点帮扶型乡村的土地资源安全状况最为严峻,有接近30%的乡村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属于低安全等级,属于中安全等级的乡村比例也大于高安全等级.研究发现脱贫潜力与土地资源安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4.2 讨 论

(1)土地资源安全研究是一项综合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复杂系统性工程,对于土地资源安全内涵的辨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土地资源安全指数的测算,以及划分安全等级的评判,仍未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从农用地利用和建设用地利用两个角度构建土地资源综合安全评价体系,拓展了土地安全评价研究的视角,此外,研究采用行政村作为评价单元,评价结果能落实到村级层面,更有针对性地发现村级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优化乡村土地利用结构和提升其土地利用安全水平.

(2)研究在完成村级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从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脱贫潜力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土地资源安全与贫困的关系,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研究发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土地资源安全总体差异不明显,但贫困村的土地资源安全状况要稍好于非贫困村;不同贫困发生率、不同脱贫潜力类型之间的乡村,其土地资源安全状况差异明显,通过分析贫困与土地安全的关系,可以明确当前贫困村土地利用的安全状况,在安排与协调脱贫工作的同时,充分合理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作用,既能为实现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提供最重要的资源支撑,又能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土地安全评价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尤其要重视属于“中安全”这部分乡村的土地利用问题.本研究结果获知,连州市土地资源利用总体以高安全等级为主,但属于中安全等级的占比也超过了1/3.因此,中安全等级乡村的土地资源利用最为重要,一旦利用不当,则可能会全盘改变一个区域的土地资源安全总体状况.如果重视并提高这部分乡村的土地管理水平,其土地利用则会往高安全方向转变,反之,这部分乡村的土地则易从中安全变为低安全,从而直接影响该区域的土地安全总体水平.

(4)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鼓励各地在开展脱贫工作时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本研究开展的乡村土地资源安全与贫困关系问题研究,就是希望能对每个贫困村的土地资源利用进行精准评价,从而精准认知贫困村的土地安全问题.但由于受到数据来源的制约,本研究的贫困村土地安全问题只反映了一个年份的状况,未能实现动态性的评价,未能掌握贫困村土地资源安全的变化情况,该问题将有待继续深入研究,以期取得更准确的认知.

(5)安全问题的认知主要分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视角,其中对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考虑离不开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人口安全,因此非传统安全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土地资源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中的重要构成,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地区和平发展等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安全状况关系到全人类的整体利益,更需要多方的认同与维护,同时,贫困问题的合理解决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社会安全.尽管目前土地资源安全问题与贫困问题的研究成果比较丰硕,但仍缺少从非传统安全视角来理解和探讨土地资源安全与贫困之间的影响机制及其路径选择问题,因此如何借助非传统安全研究视角来拓展本研究的内容与深度将有待进一步加强.

猜你喜欢
农用地贫困村用地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广东省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快速衔接技术方法探讨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