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友
(南通市如皋市搬经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500)
我国畜牧业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十分重视。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健康安全,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从动物养殖与管理入手,遵循国家的检疫政策开展检疫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影响动物与畜牧产品安全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包含了动物药物中毒与动物饲料营养、饲养环境卫生、动物体内药物残留、各种疫病与天气气温等。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动物身上发生的各种疫病,在目前已知的各种动物疾病中,人畜共患的疾病多达50%。动物一旦患病,会导致相关的畜产品中携带同样的病原体,人们食用后会发生与动物同样的疾病。一些养殖场为了防止动物患病会私自加大药量,导致人们在食用这些畜产品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引起动物各种疫病的主要原因是动物体内存在病毒、寄生虫及细菌,这些生物会分布在动物体内,使畜产品的内部结构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人体食用后病变。例如,在养殖生猪时会发生伪狂犬病、猪肺疫病、猪蓝耳病等,都会影响猪肉的组织产生炎症与坏死。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使猪肉质量下降,严重影响食品安全,人们长期食用这些携带病原体的畜产品,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严重时人体会发病而死亡。
相关部门在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时,会从动物产地与屠宰两方面的检疫工作入手,在检疫的各个环节中,会根据相关的规定与流程对各种疾病进行检疫。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的扩散与传播,更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畜产品的产地开展检疫工作,是指在畜禽没有售卖与运输前,由动物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循相关标准程序与专业技术,对动物开展检疫。在开展产地检疫时,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常见的疾病,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将疾病诊断出来,发现动物患有疾病后需要提前处理。这样能够在根本上控制患有疾病的畜禽流通到市场中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这是目前一种有效防止动物疾病传播的手段。
开展产地检疫的重要作用,就是有关部门能够根据相关程序,对一些国家明确制止进入市场的动物疾病监测出来,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各种动物疾病提前监测出来,确保这些患有疾病的动物与畜产品不会流通到市场中。能够有效防止疫病扩散造成的大规模感染,使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受到保障。因此,产地检疫的重要作用是防止携带疾病的畜产品进行下一环节,做到及早处理与防控。
屠宰检疫工作是指畜禽进入屠宰场后,检测畜禽是否携带病原体的检疫工作。在开展畜产品检疫工作时,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屠宰检疫,其中包含了许多相关步骤与保障其质量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如果检疫工作人员的技术不到位,或在检疫时没能认真细致的开展工作,很有可能使携带病原体的畜产品流通到市场中,进而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在开展屠宰检疫时,技术人员应当注重对口蹄疫与猪链球菌的检测。这两种疾病对人体危害较大,流通到市场中,被人们购买食用后,会出现发热与头痛眩晕等症状。因此,在进行屠宰检疫时,工作人员需要精准快速检测两种病原体。这样能够有效预防消费者购买此种畜产品。此外,我国已经明确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现有动物身上携带病原体,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处理,并禁止屠宰。屠宰检疫工作是禁止带有病原体的动物流通到市场中的重要举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应当完善人员管理机制,加强检疫队伍的专业水平,确保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检疫部门应当确保资金充足,形成良好的监管体系,提高检疫工作的效率。应当优化动物检疫管理方案。在春秋两季进行监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落实动物检疫方案,确保减少隐患。
其次,应当强化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管力度,针对病死动物应当无公害化处理,避免其他原因导致病死动物流通到市场中,或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利用焚烧或石灰化处理,提高动物监管工作的质量,在根本上确保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动物重大疾病防控的演练工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与动物常见的疾病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养殖户的危机意识,使养殖户重视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不可私自滥用药物,留下安全隐患。需要在整体上提高应对动物疫病的处理能力,为后续检疫工作提供重要帮助。
最后,应当优化畜产品质量。检疫部门应当定期开展整治活动,对当地的各种畜产品进行分次抽样调查,严格控制监管畜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对养殖中药品的管理,全面管控养殖场的用药情况,完善管理流程与制度,确保动物检疫工作的能够符合实际需求,在根本上减少畜产品安全隐患的问题发生。
综合上文所述,动物检疫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性,是国家法规政策中的规定工作,动物检疫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视,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保证畜产品安全达标,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