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福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良性前列腺增生,属于中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随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发病率日益升高[1]。目前关于前列腺增生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彻底,其发病原因尚未被明确阐释,也因此,对于此病的预防较为困难[2]。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约有10%左右的患者同时伴有膀胱结石,目前针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手术方式众多,存在不同差异[3]。本文就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前列生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尿道腔内碎石取石术及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45-71岁,平均(55.69±6.39)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6-72岁,平均(56.17±5.8)7岁。以上两组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已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的批准。此次研究纳入标准为:有尿路刺激、进行性的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情况;患者最大尿流率<10 mL/s;经检查后确认有膀胱结石,且结石直径>3 mm。排除标准:患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者;尿结石<3 mm者;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肝肾疾病者;患有神经源性膀胱者;手术禁忌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其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其主要流程为:取截石位,使用经尿道电切镜经患者尿道外口直视下进入膀胱,观察膀胱内结石的大小及数量情况,并对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颈抬高情况进行观察。将患者膀胱注满冲洗液,在其耻骨联合上2 cm处向上纵向切开皮肤3 cm左右,并逐层切开皮下组织、肌性组织等,随后推开腹膜,提起膀胱壁,用电刀切开,再用取石钳探入患者膀胱内,根据电切镜观察情况,对患者膀胱结石进行清除,完全清除后置入膀胱造瘘管,逐层缝合切口。患者结石已彻底清除,灌洗液充盈膀胱,改用电切刀,电切控制在100 W,电凝为40 W。用点切刀切除前列腺中叶,后向两侧切除其前列腺增生组织,开放部分膀胱造瘘管,引流灌洗液,使患者膀胱处于相对低压状态,切除前列腺深度为到达前列腺外科包膜为准,并逐步切除两侧前列腺组织至外科包膜,以患者精阜为标志,切除其前列腺尖部组织,完全切除前列腺组织后,术区止血,退出电切装置,再留置F20三腔尿管,水囊注水固定,接生理盐水冲洗2-3 d。对照组患者使用经尿道腔内碎石取石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体方法为:使用经尿道镜钬激光对患者膀胱结石进行粉碎,采用冲洗器冲洗碎石,随后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其方法与观察组基本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本次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评级标准为:显效:患者前列腺增生组织已完全切除,膀胱结石已完全清除,患者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前列腺增生组织明显减少,膀胱结石已清除大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前列腺增生组织及膀胱结石无减少,症状无转,乃至有恶化。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数据进行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显效41,有效19例,无效0例,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患者:显效28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81.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38,P=0.042)。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血尿1例,尿潴留1例,伤口感染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血尿3例,尿潴留4例,伤口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766,P=0.016)。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易出现尿路梗阻,使其膀胱中滞留的尿液、细胞、微结石等,继而导致其易患膀胱结石及尿路感染,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有严重不良影响[4]。目前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膀胱结石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便是常见运用于此类患者的手术方式[5]。而碎石手段如气压弹道碎石、碎石钳碎石、激光碎石、液电碎石等,也是普遍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方式。在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结石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患者结石<0.3 cm,且表面光滑,可自行排除,而结石<0.5 cm,患者无尿路梗阻,且结石表面光滑,可进行非手术治疗。
而此次采用的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其主要针对结石>3 cm且结石表面较粗糙的患者,对比进行常规经尿道腔内碎石取石术,在患者结石>3 cm的情况下,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应用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患者(P<0.05),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耻骨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患者(P<0.05)。
综上所述,在对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其中当患者结石>3 cm时,采用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较其它手术治疗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