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聚合平台的改进与创新
——以Apple News+为例

2020-12-27 23:41:48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苹果公司苹果杂志

许 明

(安阳广播电视台,河南安阳455000)

Apple News+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一种高端新闻订阅服务。与Buzzfeed、今日头条等类似,Apple News+也属于一种第三方新闻聚合平台。在老牌媒体与新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苹果的新闻订阅服务吸取了其他智能化媒体的经验教训,创新开发出具有自身独特优势的产品。在这样的趋势下,该项服务将从一定程度上引发新闻行业的变革。

一、新闻生产方式的复传统化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新闻产业也将机器学习算法运用在了新闻生产中。以“今日头条”为例,其通过运用相关技术,对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进行了颠覆与再造。从传统上来看,新闻生产的一般流程是:采集—加工—传播。聚合媒体在这三个步骤上与传统媒体并无太多差别。新闻生产方式上,传统媒体与聚合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传统媒体在三个环节中基本采用人工操作,而聚会媒体则是通过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计算机技术对新闻文本进行自动化抓取、自动生成并依据用户个性自动化推送[1]。

这样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媒介信息传达的精准定位,减少用户筛选、辨别信息的时间成本,“提高了信息的信噪比”[2];但另一方面,这种用户导向的定制型新闻,会使得用户落入“信息茧房”的陷阱——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3]。同时,机器算法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很难严格遵循新闻专业主义及媒介伦理,使得受众对于新闻价值产生怀疑。

而Apple News+在新闻生产上则是采取了算法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并且人工选择占了很大的比例。采集阶段仍然使用计算机技术,但Apple News+在新闻加工与传播阶段则是选择了非常极端的人工编辑模式:由编辑严格筛选头条新闻,不使用算法推荐。最重要的是,Apple News+并不会追踪你的阅读内容,因此在后续阅读中整项服务也不会趋于个性化。

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信息茧房”的危险,尽可能地使受众接触多样化的新闻。且基于苹果公司强大的用户黏性及这项新闻服务对于ios使用者来说是默认服务等,在其推出之后就受到了许多iphone用户的喜爱。据苹果公司披露,目前Apple News+约有8 500万的月活跃用户。该项功能只在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可以使用,这样的活跃数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受众对于这种复传统化新闻生产方式的肯定。

二、优质付费生产链取代“假新闻”商业模式

在Apple News+之前,网络上就存在很多新闻聚合平台,例如 Google News、Yahoo!News,还有Facebook推出的Notify应用等。Apple News+与这些新闻聚合平台的一大区别就是前者是需付费使用的,而后者的许多平台都是供用户免费浏览的。以Google News为例,它的盈利主要是靠广告收入,而不是用户订阅收费。具体说,谷歌主要是通过向广告商出租广告位、利用“读者习惯网上大部分内容都是免费的”这一错误认知吸引用户并收集贩卖数据信息等途径盈利的,同时,这些盈利建立在压榨传统媒体之上。

美联社就曾公开援引默多克的话说:“我们应该允许谷歌剽窃我们的全部版权吗?”新闻聚合平台的侵权行为一直以来就非常普遍,许多网络媒体未经授权就非法转载、甚至篡改传统媒体的内容,并坐享其成、从中获利,且传统媒体并不能从中获得广告分成[4],这对传统媒体的利益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此外,可以说此类平台甚至不是做新闻内容业的,其根本意图是打造一个靠广告赢利的站点,所以内容多为直接选取其他网站链接,平台本身缺乏对内容的把关、筛选和整合,对一些重要的事件也缺乏议程设置和深度挖掘,用户往往只能了解到片面和浅层次的信息。另外,内容低俗、“标题党”、极具煽动性也是其一大乱象,“许多聚合平台多只关注新闻资讯的流量而不去关注内容的好坏,优质深度内容极度缺乏”[5]。

而Apple News+采用用户付费订阅的模式,以支持优质内容生产为主打,有明确的受众群体,即有知识、有财力的人群,旨在将创作优质内容的媒体或人与希望享受到有价值内容并愿意为之付费的群体联结起来,形成自己的“品牌区隔”和“审美区隔”,即用户们也会因为共同使用该项服务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进一步增加用户黏性。同时,Apple News+的订阅费与合作出版商分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平面媒体找到数字市场,客观上也能改变一些流量至上的风气,资助、鼓励内容生产者创造出更多优质内容,从而形成一条良性的生产链。此外,苹果公司利用它庞大的用户基数,不仅可以从服务本身获利,还可以该项有价值的服务推动苹果的硬件销售,多方获利。

三、品牌媒体与Apple News+间的博弈

2018年3月,苹果公司宣布收购杂志订阅服务Texture——Apple News+的前身。并购后,Apple News+服务中包含超过300种杂志的免费阅读权限,以及《洛杉矶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中的部分内容。这300种杂志中不乏《纽约客》《名利场》《时代周刊》等老牌媒体,而这些老牌媒体在Apple News+前就有自己的电子订阅服务。Apple News+的出现,使得这些品牌媒体在竞争市场上受到新的冲击。

(一)内容上的二次筛选导致媒体定位不明

每一本杂志都有自己的立场,这一点在时事类杂志中尤为凸显。而这种立场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读者选择这些杂志的理由。而在Apple News+服务中,由于上文中提到的人工编辑模式,在筛选新闻的过程中,苹果公司的立场上也会成为编辑们的考虑因素,因此会有很多备受争议的热点话题或是不符合苹果公司文化的新闻失去成为头条新闻的机会。在点击量的驱使下,原媒体的撰稿人可能会避开某些严肃的话题,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议题;甚至有些品牌媒体会准备另外一份文稿,专门供Apple News+使用。例如《华尔街日报》已经召集了一个50人的团队,专门为Apple News+撰写符合“苹果风格”的轻松、篇幅短的文章[6]。这种应对方式会使得本意旨在获取原版内容的服务失去意义,也会造成内容分层。

(二)利益上的分成导致老牌媒体收入流失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利益分成上,苹果公司会保留订阅付费的50%,剩下的50%按照用户阅读时的时长进行分配,也就是说,用户在哪个杂志上停留的时间多,哪个杂志的分成就越高。除此之外,如果媒体在内容中出售广告,那么媒体将获得广告收入的100%;如果是苹果在内容中植入广告,媒体可以获得70%的收成[7]。

尽管看上去Apple News+服务与品牌媒体的订阅服务彼此独立,但事实上Apple News+会对所有品牌媒体的订阅服务产生巨大冲击。以《华尔街日报》为例,其订阅服务的价格为30美元/月,但通常订阅的人不会把整本杂志都看完,最多会挑自己感兴趣的进行阅读。而Apple News+出现后,你只需要花10美元就能得到整本杂志的阅读权限,而你挑选文章阅读的时间远小于阅读整本的时间,再加上50%的“苹果税”,品牌媒体的分成大大缩水。

(三)第三方的聚合使得读者联系的减弱

根据NAA的数据,不论是纸质还是在线,美国新媒体的广告收入都在减少,新闻业的主流收入在过去几年已基本转换为订阅付费。在这基础上,媒体会非常依赖与读者的直接联系,比如通过获得读者的电子邮箱以便推送新闻,获取信用卡以便快速持续扣款,但与苹果合作后,这些数据都无法获得。

对于媒体来说,目标受众是其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而这种经久不衰的品牌媒体,更是需要对自己的读者有一个准确的把握。Apple News+服务如同受众与媒体间的屏障,使得媒体难以把握目标受众的变化。但对于提供服务的苹果公司来说,他们就会获得完整的受众阅读信息,掌握受众的阅读习惯,为后期的转型打下基础。

四、Apple News+的未来转型之路

除了编辑人工推荐,Apple News+目前来说仅仅是一个新闻聚合平台。如果仅靠苹果用户黏性和杂志整合,该平台很难在媒介聚合服务中保有竞争力。在各行各业聚合平台不断兴起的今天,苹果公司可以借鉴前人经验,以成功改进或转型。

(一)“产品+内容”商业链的整合

苹果公司自身服务早已为Apple News+的转型提供了经验。在数字音乐行业胜出的iTunes服务,以其独特的“产品+内容”的商业模式在数字音乐平台上获得了极大成功。结合其他数字音乐平台的经验教训,乔布斯发现,消费者想拥有音乐所有权,而不是每个月付费租赁音乐,因此苹果公司可以成立音乐商店,利用品牌优势与各大唱片公司合作,作为音乐的购买与传播平台,并使用MP3作为载体,走合作营销的模式[8]。基于当时MP3兴起、数字音乐逐步取代CD的技术背景,这样的产业链是唱片公司与苹果公司的良性互动。

那么Apple News+服务可以与iTunes音乐服务相类比:媒介融合环境下纸媒的衰落,导致各大媒体纷纷抢占新媒体的先机;Apple News+服务成为第三方新闻聚合类的平台,与各大杂志合作营销;而Ipad的大屏与书写为杂志与报纸的阅读提供了工具。在这样的产业链下,Apple News+可以在合作营销上进行突破。

(二)加大iPad的阅读优势

在电子化的过程中,媒体经历了从简单的PDF到专有阅读器再到第三方聚合平台适配的过程[9]。而在媒介融合时代,iPad有着不可取代的阅读优势。就目前现状来看,其大屏和apple pencil的搭配批注为受众阅读带来良好的体验;从发展趋势来讲,其为杂志从静止不动的页面到多媒体页面提供了物质基础。Apple News+服务可以联合IPad,打造适配电子杂志的专属阅读app及创作平台,提高各大媒体对苹果产品的依赖性。

(三)自制原创新闻内容,打造苹果新闻品牌

媒介融合时代,内容商与平台商的纵向整合,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模式。影视业的Netflix(网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DVD租赁商到流媒体在线视频点播,再到原创影视内容的生产,Netflix用自身成功证明了整合的可能性。原创剧《纸牌屋》的热播背后,隐藏了大量Netflix转型成功的原因:Netflix会对用户与界面互动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大多数用户的最优化偏好,然后将这些偏好实体化,拍出实体剧集[10]。虽然苹果公司承诺不会追踪用户的阅读内容而进行个性化推荐,但却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分析得出读者们的新闻偏好,在最优解的基础上推出苹果的专属新闻。

猜你喜欢
苹果公司苹果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新Pad
环球时报(2018-10-31)2018-10-31 04:26:29
闵浩:做锁具行业的“苹果公司”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3
收获苹果
有毒的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苹果公司产品史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中国扶贫(2015年6期)2015-05-15 17: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