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以红旗渠干部学院为例

2020-12-27 02:32刘建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旗渠党性干部

刘建勇

(红旗渠干部学院,河南 林州 456550)

一、红旗渠精神与党的宗旨的关系

(一)党性教育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要手段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每次在重大历史转折期,面对新的斗争形势和新的历史任务,党和政府都十分注重干部教育问题。坚定信念,转变思想,提升能力,以高效应对历史危机,实现重大转折。早在中国革命初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1](P37)延安时期,党中央从推进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需要的大局出发,创办了30余所干部学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将干部思想教育作为战略任务继续推进,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强调:“整党不能走过场。”要“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党性”[2](P36-38)。

党性教育是保证党的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客观地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包括学习新知识新本领,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3] (P48),是坚实坚定党的宗旨的必要手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长期成为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发展、进步的政党,就得助于自身的自我教育、自我传承、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品格。通过不断地革命建设的实践活动,与契合时代需要的理论密切联系,从而得出巩固政党需要的法宝,才能长期保证政党的先进性和社会领导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革命之所以必须,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去除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3](P48)。

开展党性教育,使党员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动态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说到底就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与世界观的问题。在党性教育实践中,以党的历史、先进思想和理论输入为导向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让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4](P43)初心即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是根本,也是共产党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力量支撑。

(二)党的宗旨是党性教育的最终目标

党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基,是“中国共产党经受历史和时代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操守和价值追求”[5](P52),也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谨守这一初心,从不改变,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扮演着人民群众的公仆、社会发展的航标、民族复兴的舵手的角色。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就提出,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在《抗日战争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也提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3](P64)。胡锦涛也提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意识和民权思想。这一系列领导人的讲话,就是对党的宗旨的充分内化和根本解释。党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党的宗旨都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力量,支撑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同时也不断巩固其领导地位,不断为党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不断推动党的事业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更需要广大共产党员坚守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新时期党的宗旨的时代内涵,是与党的使命担当相结合的新解释。而对党的宗旨的有力把握,就需要党员干部在不断的自我教育和外部教育中提高党性,提升自我素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能力。在党性教育的实践中,净化党的队伍,清明政治生态,为坚实党的宗旨营造政治活动氛围。

(三)红旗渠精神是党的宗旨的体现

2011年3月,习近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参加河南省代表团谈论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贯穿着党的群众路线,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历史上的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重修林县志》记载:“林境山多水少,居民苦汲,土薄石厚,凿井无泉,致远汲深,人畜疲极。每遇亢旱,居民悬釜待炊,欲救瓶罍之罄,不择溲渤之污,暍既为灾,秽亦生疾,南乡尤甚,山后类然。”[6](P383)为了与干旱做斗争,千百年来,林县人通过打旱井挖旱池,储存雨水、雪水,或修一些小型渠道,饮山泉,拦河水,采取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采取的各种措施,尽管如此,每遇旱情,灌溉甚至人畜用水仍难以维持。因为缺水,1944年林县解放时,全县98.5万亩耕地中,仅有12400亩水浇地。卫生条件差,致使各种地方病、传染病时有发生,给广大群众带来极大的痛苦。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林县县委认为,水的严重紧缺,直接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必须动员全县人民,大力开展以打旱井、修渠道、挖池塘、饮山泉为中心的兴修水利工作。先后修成了天桥渠、淇河渠、要子街 、弓上、南谷洞等渠道水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的问题。1959年,林县再次大旱,林县县委经勘测、请示、协调,最终决策实施“引漳入林”工程,发动林县十万群众,在太行山腰修建林县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党员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践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的五同原则,坚实地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实践证明,只要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只有通过人民创造历史,才能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行。也正因如此,林州是一个不在起点、却写满初心的地方,从根本上讲,红旗渠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一条为民渠,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二、红旗渠精神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一)红旗渠精神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性教育,是以党的纲领、理论、方针政策为理论基础,以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独特的红色资源为重要载体,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增强党性、坚定信念、提升能力的实践活动的科学定义。

“物质依据这样一些规律在其永恒的循环中运动,这些规律在一定阶段上——或者在这里,或者在那里——必然地在有机物中产生出思维着的精神”[7](P294)。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和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1](P1),这些伟大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改造党的队伍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这些带有红色标识的伟大精神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随着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不断地传承、创新、升华,并凝聚出支撑时代发展的力量源泉,延伸出新的时代内涵,铸造出新的时代伟绩。诞生在建设时期的红旗渠精神就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它是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结晶。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为了解决缺水的生存难题,在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的背景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经过十年磨砺而成的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的兴建是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做到的生存能量的一次集中释放”[8](P371),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以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充沛的思想原力,成为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增强党性教育的指向性和实效性

红旗渠精神孕育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然而其蕴含的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具有深远意义,红旗渠精神独特的资源优势有助于增强党性教育的指向性与实效性。

红旗渠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红旗渠精神历经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历久弥新,影响深远,延伸和发展出丰富的红色资源。林州以红旗渠精神为力量源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九十年代,凭着这股精气神儿,十万林州人走出大山,在全国的建筑市场打响了品牌,闯出了天地,以此为基础,解决了温饱问题,又开始了林州富太行的进程,大办乡镇企业和市属工业,林州经济结构科学化调整,最终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开始美太行的历史进程,林州由此唱响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发展的四部曲,而在这个过程中,林州发展的根本原力——红旗渠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其影响也在不断加深,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历史资源,为新时代党性教育指明了方向。

红旗渠精神在传播教育过程中,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注重红色活动实践锻炼,结合党性教育的时代内涵,融合党的基本理论,借以激发党性教育的内生动力,由此,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红旗渠精神传承至今,作为红色文化中鼎要基因,不断得到研究发掘,红旗渠热先后在国内掀起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从始于悲壮到成于辉煌;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从感动中国到感动世界;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从一度沉寂到声名鹊起;第四次是2004-2005年,从北京展热到巡回展热;第五次是2015年前后,步入常态,走向深入。”[9](P4)在这个过程中,红旗渠精神也在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及林州人民不断的建设实践中得到传承、发扬。

综上,在新时代经济发展背景下,面对复杂的时代环境,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汲取更多的精神给养,满足建设党的事业的客观需要。而红旗渠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自我创新力,很好地与新时代党的政治纲领、方针和政策融合,符合当前党的建设事业的需要,有明显的指向性和实效性。

(三)红旗渠精神是党性教育的可延性发展

党性教育是党的建设事业中的一项永恒不变的课题。同一个命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不同的解题方式方法,而这也取材于党的历史沿革中不断实践而延伸出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发源于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不断发展和延伸出新的文化基因,而这些红色基因就成为党性教育实效性、针对性的最有力保障。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革命传统精神的深化、改造的产物,是党永葆生机的重要法宝。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历久弥新,2011年,时任新华社社长的李从军发表长篇通讯《坚守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当代传奇》,将红旗渠精神置于民族精神的时空坐标下重新审视,将其时代内涵概括为“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将红旗渠精神内涵进一步升华,赋予其在新时代党性教育事业中新的教育意义。

红旗渠精神在党性教育中不断被传承、创新、升华,而党性教育离不开红旗渠精神提供的资源支撑。红旗渠精神是党性教育在新时代的党的建设事业中的可延性发展。

三、红旗渠干部学院利用红旗渠精神党性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红旗渠精神是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而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红旗渠干部学院为丰富党性教育资源,提升党性教育成效,不断发掘整合红旗渠文化资源,坚实基础性研究。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承先启后的红色文化基因,它是对革命时期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在建设时期凝聚而成,并成为改革时期林州高速发展的精神支撑,其留下的物质精神财富,构成了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的红色资源链。为此,“要统揽全局,打破行政区域及隶属界限,统一规划布局,形成以点成线、以点带面的红色教育发展格局;要坚持传承,加大对历史遗址遗物保护、开发的力度;要创新机制,认真编制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规划,使红色资源整理、挖掘、保护和利用得当。”[10](P36)通过有机整合,将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林州在“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发展四部曲的不同历史阶段所创造的红色资源转化成红旗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的资源优势和坚实基础。

(二)充分利用资源,打造特色教学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需求,红旗渠干部学院从服务大局、按需培训出发,进一步创新理念、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提升师资,着力打造红旗渠精神培训中心,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培训理念有特色

培训理念上,着力在“见物、见事、见人”上做文章,让学员在“见物、见事、见人”中深刻感受红旗渠精神。“见物”,就是让学员全面走进红旗渠,到红旗渠渠首、青年洞等现场教学点亲眼看见红旗渠的传奇风采;“见事”,就是让学员亲耳聆听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见人”,就是让学员与当年修建红旗渠的特等劳模面对面交流互动。

在教学实践上,通过实地走访、情景再现、劳模互动,让学员走进红旗渠的修建历程,感悟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持久魅力;通过深入研讨、学员交流、留言反思,让学员在理解把握红旗渠时代价值的同时,深刻反思自己的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让红旗渠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路,使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升华和弘扬。

2.课程安排有特色

“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块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11](P114),从而增强党性教育的成效。在课程安排上,红旗渠干部学院将红旗渠精神与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相结合,不断深化“红旗渠精神+”教学课程内涵,使之成为符合新时代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精品课程。依托红旗渠红色资源,以红旗渠精神为主线,以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为特色,让学员在多形式、多侧面、多维度、全过程、全方位了解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达到了“感知-感受-感动-感悟”的教学效果。目前,形成了专题理论、现场体验、互动访谈、情景再现、案例研讨、主题教室等9大类60余门课程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各点有主题,内容有侧重、相互有衔接、整体成体系”的学院党性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3.教学主体有特色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批以党史党建专家和精神传承者、历史见证者、事件亲历者为主体,省内外结合、老中青结合的党性教育优秀师资队伍。为了使党性教育可学可感、入脑入心,我们通过“让亲历者讲经历、让受益人讲传承、让当代人话发展”的思路,形成了“劳模讲故事、专家讲精神、领导讲发展、企业讲历程、市民讲传承”的特色化师资队伍。

(三)推进红旗渠精神宣传的创新发展

1.技术应用求创新

前沿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进党性教育发展,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党性教育水平。红旗渠干部学院站在党性教育发展的前列,拓展发展思维,建设智慧校园,运用5G、云端等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对接教学管理和学员需求,系统规划建设数字教学、数字教务、数字录播、数字办公、数字安防等信息化服务体系,让大家在学院率先共享信息革命成果,零距离感受方便快捷。

2.宣传渠道多元化

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品牌效应。做强培训的基础上,丰富宣传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强红旗渠精神和学院的对外宣传推介,使学院成为宣传红旗渠精神、展示地方发展的平台和窗口。学院目前既有的宣传平台有官方网站、融媒体中心、自媒体公众号、内部简报等宣传平台,形成了官方、自媒体、纸质刊物相结合的全方位宣传形式,并充分利用学员效应,以高质量的党性教育水平增强成效,达到学员影响学员,学员相互宣传的效果。

(四)提升理论高度,助力二次创业

1.科研队伍的建设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11](P116)“加强党校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完善学习进修、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培养机制;营造在理论研究和教学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宽松环境;引进学术界高层次专家学者和有志于从事党校教育事业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等人才;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11](P116)红旗渠干部学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吸收地方专家,引进高校、党校高层次党性教育研究专家,全方位、多层次架构科研队伍,积极形成红旗渠精神研发的人力优势,为学院真正成为红旗渠精神的“研究中心、宣传中心、资料中心、培训中心”提供智力支撑和研究保障。

2.多层次研究

基础研究。着力筹建红旗渠档案馆,持续开展红旗渠相关文献、影像、实物的立体式征集收藏工作,逐步建成红旗渠精神研究资料库、修渠人档案口述史资料库、文献实物资料库、学习感悟资料库;深层次研究。成立专家库,各个领域专家从不同视角对红旗渠精神的研究解读,并由此架构“红旗渠精神+”的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研究体系。

3.推进教学研究

教研工作是实现党性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将理论研究融合到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提升红旗渠精神研究成果的实效和指导意义。学院推出《红旗渠干部学院关于支持鼓励全员参与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形成“人人投入教研、人人参与教研、人人登上讲台、人人拿出成果、人人成为专家”的浓厚教研氛围,从而确保教研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五)完善相关机制,确保党性教育成效

1.教学运行机制

在教学方面。按照“一班一策”,建立了“一班一流程、一班一手册、一班一项目,每课一节点、每天一量化、每周一细化”的教学管理工作机制,对于每个教学班次,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安排教学助理跟班服务,确保每个环节无缝衔接,努力实现教学服务个性化、人性化。同时,制定出台了《红旗渠干部学院学员管理规定》、“两级带班”“24小时值班”等制度,让院领导、中层、教师分别担任教学班次组织员和班主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督督导,严格规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学习纪律和生活纪律,不断加强学风建设。

2.多部门联动机制

联动是一个具有哲学性的概念,《辞海》中给出的定义是: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教学科研是党性教育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最核心的动力,但是,保障教研工作正常运转、提升教研质量、扩大红旗渠精神党性教育品牌,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联动,形成综合服务型团队。一个学院班次的党性教育成效大小涉及到教学、研究、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关系到学院的整体形象。

3.常态化内训机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多次制定修订《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时代在不断进步,干部也需不断成长,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不断加强业务训练,提升能力素养成为必上的课程。

内训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工作规律,成为干部学院开阔党性教育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能力素养、加强教学研发、规范教学流程、优化服务细节的常态机制。通过内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员学什么就教什么”的要求,以业务能力竞赛、演讲比赛、走访调研等活动形式,实现“学练结合、以赛代训、以训促优”的全员练兵内训目标,全面提升干部教育队伍素养和能力水平。

四、结语

红旗渠精神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传承优势,成为新时代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红旗渠干部学院作为研究、传承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载体,任重而道远。目前红旗渠精神的传播体系已趋于成熟,但仍有不足的地方,诸如红旗渠精神资源保护力度需加大;红旗渠精神研究需深化;修渠人因年龄问题,在世人数越来越少,口述史整理工作需加快;关于红旗渠精神传承弘扬机制不够完善;红旗渠精神人才培养需加强。这是不足,但更是学院发展前进的动力方向,红旗渠干部学院将不断加快建设、完善相关体系,发挥红旗渠精神在党性教育中的最大价值,拓展教育思路,创新教育路径,提升党性教育最大效能。

“一个人缺少了精神就会意志不坚、万事畏难、畏葸不前,难以取得成功;一个政党缺少了精神就会人心涣散、裹足不前、腐朽没落,难以成就伟大事业”[12](P181)如何补足短板,提升党性教育品质,促进党的精神教育,理论思想建设,提升党的执政水平,是今后红旗渠精神传承者应不断思考的永恒课题。红旗渠干部学院将以高站位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加强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宣传中心、培训中心的路径探索,实现“精神传承高地、红色培训高地、人才涌流高地”的全国一流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目标,传承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红旗渠党性干部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红旗渠》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