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应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羟糖甘滴眼液的效果及对患者TGF-β1、TAC的影响

2020-12-26 06:50:58张丽孙文静
海南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房水泪膜泪液

张丽,孙文静

1.陕西省友谊医院眼科,陕西 西安 710068;2.西安凤城医院眼科,陕西 西安 710016

白内障是40岁以上群体常见眼部疾患,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升高趋势[1]。目前临床尚无白内障特异性治疗手段,早期通过药物治疗可减慢进展,而成熟期需手术治疗,虽能迅速恢复晶状体生理特性,但手术一定程度上会损伤角膜神经反射通路及角膜上皮,术后角膜稳定性降低易诱发酸涩、眼干、视觉疲劳等不适症状,严重者会造成眼表组织异常,影响手术效果[2]。当前白内障术后临床主要采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羟糖甘滴眼液缓解不适症状,促进术后恢复,但受个体差异性影响部分患者效果欠佳,两者联合应用效果如何,却鲜见报道[3]。此外,已有研究表明,白内障发病、发展不仅与免疫异常、代谢紊乱有关,还与局部微炎症状态、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状态有关[4]。基于此,本研究将EGF 联合羟糖苷滴眼液应用于白内障术后患者,旨在从视觉质量、氧化应激、局部微炎症状态等方面探讨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2 月至2017 年12 月陕西省友谊医院收治的100 例(100 只眼)白内障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的33 例(33 只眼)作为对照A 组,以羟糖甘滴眼液治疗的33例(33只眼)作为对照B组,以表皮生长因子+羟糖甘滴眼液治疗的34例(34只眼)作为联合组。纳入标准:符合白内障诊断标准[5];常规保守治疗无效,均行白内障术;单眼患病;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伴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异常;先天性无泪腺或无泪症患者;合并眼睑闭合不全或眼睑内翻等疾病者;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患眼部位、分期、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组术后予以表皮生长因子(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16)+羟糖甘滴眼液(Alcon Laboratories,Inc,批准文号H20140264)治疗:表皮生长因子、羟糖甘滴眼液间隔30 min 交替滴眼,均两滴/次,6 次/d。对照A 组术后予以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对照B 组术后予以羟糖甘滴眼液治疗,用法用量同联合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效果。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与检测方法 (1)三组治疗前后以波前像差仪(美国威视VISX 公司WaveScan Wave-Front)测视觉质量[角膜散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全眼总高阶像差(HOA)]。(2)三组治疗前后以德国Oculus 眼表综合分析仪测泪膜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3)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泪液及房水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检测方法:以真空管取泪液及房水标本采用上海沪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联免疫试剂盒测TGF-β1水平;采用上海羽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AC 比色法试剂盒测TAC 水平。(4)三组治疗前后以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估病情程度,包括异物感、干涩、畏光、灼烧感、视疲劳、视物模糊等方面,共100 分,得分越高反映病情越严重;以国家眼科学会视功能问卷(NEI-VFQ25)评估视功能,包括总体视力、总体健康、眼痛等12 个维度,25 个问题,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反映视功能越好。(5)统计三组干涩感加重、刺激感加重、异物感加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质量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视觉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角膜散光、HOA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BCVA明显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且对照A组的角膜散光、HOA明显低于对照B组,BCVA 明显高于对照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膜功能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泪膜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FL评分、SIT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BUT明显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且对照A组的FL评分、SIT明显低于对照B组,BUT明显高于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质量比较(±±s)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质量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联合组对照A组对照B组F值P值例数34 33 33治疗前1.11±0.45 1.08±0.47 1.13±0.43 0.105 0.901治疗后0.33±0.21a 0.64±0.33a 0.89±0.29a 33.295<0.01治疗前0.32±0.06 0.29±0.08 0.30±0.07 1.552 0.217治疗后0.97±0.10a 0.71±0.05a 0.44±0.09a 342.022<0.01治疗前0.80±0.25 0.78±0.27 0.81±0.24 0.121 0.886治疗后0.18±0.06a 0.30±0.04a 0.54±0.05a 439.832<0.01角膜散光(D) BCVA HOA (μm)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膜功能比较(±±s)

表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膜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联合组对照A组对照B组F值P值例数34 33 33治疗前2.06±0.25 2.11±0.20 2.04±0.27 0.740 0.480治疗后0.45±0.13a 0.64±0.16a 0.99±0.14a 121.790<0.01治疗前17.75±3.14 18.03±2.55 17.94±2.96 0.081 0.923治疗后11.14±2.30a 13.66±3.23a 15.87±2.41a 26.175<0.01治疗前6.08±1.81 6.20±1.72 6.15±1.75 0.039 0.962治疗后12.33±3.08a 10.41±3.14a 8.57±2.75a 13.219<0.01 FL (分) SIT (mm) BUT (S)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液及房水TGF-β1、TAC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房水TGF-β1、泪液TGF-β1、房水TAC、泪液TA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房水TGF-β1、泪液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A 组、对照B组,房水TAC、泪液TAC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且对照A 组的房水TGF-β1、泪液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B 组,房水TAC、泪液TAC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B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液及房水TGF-β1、TAC水平比较(±±s)

表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液及房水TGF-β1、TAC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联合组对照A组对照B组F值P值例数34 33 33治疗前47.99±15.64 50.06±12.78 48.27±14.49 0.203 0.817治疗后20.18±4.41a 28.06±5.37a 33.59±4.89a 63.102<0.001治疗前108.81±10.90 106.67±12.79 110.04±8.81 0.812 0.447治疗后81.04±8.25a 95.56±7.44a 104.41±6.66a 83.350<0.001治疗前6.98±1.54 7.11±1.38 7.25±1.14 0.330 0.720治疗后12.03±1.71a 10.45±1.52a 8.96±1.37a 33.365<0.001治疗前1.88±0.62 1.90±0.59 1.86±0.64 0.035 0.966治疗后2.67±0.75a 2.15±0.68a 1.95±0.71a 9.036<0.001房水TGF-β1 (pg/mL) 泪液TGF-β1 (pg/mL) 房水TAC (kU/L) 泪液TAC (kU/L)

2.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SDI、NEI-VFQ25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OSDI、NEI-VFQ25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OSDI 明显低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NEI-VFQ2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 照A 组、对 照B 组 患 者 的OSDI、NEI-VFQ25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SDI、NEI-VFQ25评分比较(±±s,分)

表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SDI、NEI-VFQ25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联合组对照A组对照B组F值P值例数34 33 33治疗前19.65±5.81 20.78±4.41 20.45±4.74 0.443 0.644治疗后8.74±4.05a 11.15±3.02a 12.88±2.39a 13.950<0.001治疗前55.12±6.89 56.08±5.77 55.63±6.35a 0.189 0.828治疗后71.44±7.02a 64.66±6.93a 65.11±7.46a 9.332<0.001 OSDI NEI-VFQ25

2.5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2,P=0.511>0.05),见表6。

表6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受社会老龄化加剧、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发,白内障患病率显著升高。目前手术是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同时可能会影响泪膜稳定性,不利于术后康复,而术后药物干预是缓解术后不适,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环节。

羟糖甘滴眼液主要成分羟丙甲纤维2910、右旋糖酐70、甘油等,可作用于膜黏蛋白层,提高泪液黏滞度,延长泪膜存留于眼表时间,保护眼球以减少外部刺激缓解眼部不适症状[6];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是新型微生物制剂,有效成分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通过刺激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损伤修复[7]。人眼组织内有一定bFGF,正常情况其处于低活形态,一旦角膜损伤,细胞内bFGF表达增强可介导损伤修复过程[8]。朱秋健等[9]研究显示,与羟糖甘滴眼液对比,白内障术后外源性补充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显著提高泪膜功能,改善视觉质量。本研究发现,治疗后对照A 组患者视觉质量、泪膜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B组患者(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联合组角膜散光、HOA、FL评分、SIT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BCVA、BUT 高于对照A 组、对照B 组,对照A 组角膜散光、HOA、FL 评分、SIT 低于对照B 组,BCVA、BUT高于对照B组(P<0.05)。分析表皮生长因子较羟糖甘滴眼液具有更强的角膜损伤修复功能,羟糖甘滴眼液可维持泪膜功能,保护眼表不受外界刺激,表皮生长因子作为生物活性较强的促分裂原,可激活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增殖,加快角膜修复与再生,两者联合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促进泪膜功能及视觉质量恢复,缓解不适症状,提高视功能。

此外,炎症及氧化应激会破坏白内障患者眼部晶状体上皮细胞结构、屏障功能,并引起蛋白质构象发生严重改变造成蛋白质交联、聚集[10]。TGF-β1是具有多种功能活性的一类多肽类生长因子,在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物学活动中发挥重要功能[11];眼局部发生氧化应激损伤早期,机体可代偿生成抗氧化活性物质以对抗氧化应激损害,但氧化应激长期、持续存在时机体失代偿,表现TAC 水平降低,氧化物质大量生成可致细胞膜流动性、通透性增加,不利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维持稳定性[12]。有研究显示,白内障及眼创伤病变患者房水TGF-β1含量显著升高,TAC 水平降低[13]。本研究发现,白内障患者泪液及房水TGF-β1水平普遍高表达,TAC 水平较低,与李 芳 等[14]、LANGFORD-SMITH 等[15]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部分白内障术后患者视觉质量恢复欠佳可能与局部炎症及氧化应激有关。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联合组房水TGF-β1、泪液TGF-β1水平低于对照A组、对照B 组,房水TAC、泪液TAC 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 组,且对照A 组房水TGF-β1、泪液TGF-β1水平低于对照B 组,房水TAC、泪液TAC 水平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白内障术后联合应用表皮生长因子、羟糖甘滴眼液治疗能进一步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可能是因联合用药可通过稳定角膜生理功能、促进损伤修复等方面协助机体纠正失代偿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但本研究未探明通过何种信号途径介导上述过程,需后期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白内障术后应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羟糖甘滴眼液能进一步通过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改善泪膜功能、视觉质量,缓解病情,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房水泪膜泪液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眼科学报(2022年7期)2022-11-26 15:11:45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眼科学报(2021年3期)2021-11-30 02:06:3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氧化应激指标在白内障患者体液中的改变及与年龄的关系
Analysis of spectrum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bacteria in the aqueous humor or vitreous of patients at an early stage of penetrating ocular trauma
不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泪液NO浓度与前房炎症反应的变化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