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SP70在宣威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12-26 13:13:50洪源段勇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宣威特异性标志物

洪源,段勇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2.云南省实验诊断研究所;3.云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32)

近年来,肺癌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比高达全部肺癌中的80%及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的类型主要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绝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的晚期才得到确诊,此时可能是局部晚期或者是已经发生了远处的转移的状态,致使患者预后较差[1,2]。尽管目前关于NSCLC已进行了很多研究,但疾病早期仍然缺乏快速、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因此,寻找出一种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至关重要,也已经成为了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内容[3]。

有研究报道发现了一株能够特异性识别非小细胞肺癌的抗体McAbNJ001,该抗体所具备的免疫性诊断特点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其所针对的靶抗原为相对分子质量为70000的胞浆新抗原SP70,并发现SP70与非小细胞肺癌之间具有着密切的相关性[4]。

我们围绕肿瘤标志物SP70与宣威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宣威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宣威肺癌的疾病背景介绍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世界上每年有150多万例肺癌病例,大约80%的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尽管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非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15%。以下问题对临床工作者来说仍是一个难题,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宣威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国乃至全世界首位[6],宣威地区的肺癌发病率高,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异性,农村地区肺癌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男性吸烟者和不吸烟女性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死亡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患病及死亡逐渐趋向年轻化,此外,该地区肺癌多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腺癌,转移早,病死率高,预后极差[7,8],以上种种特殊情况使得宣威成为了肺癌研究的一个特殊区域。目前大量流行病学分析认为当地室内烟煤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可能是导致当地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9,10]。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近年来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但其研究重点更多地集中在宣威肺癌的分子机制方面[11,12]。目前针对宣威肺癌患者血液

中是否存在敏感性、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甚少,其实,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在血清中就可开始测得到了一些肿瘤标志物,且随着对肺癌肿瘤标志物的认知不断完善,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也随之被发现,引起了诸多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显然宣威肺癌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均存在的明显的特异性,但关于宣威肺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面研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13,14]。

2 肿瘤标志物的相关研究

2.1 肿瘤标志物概述 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检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最早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1848年,在当时即发现了本周式蛋白这一物质,被作为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纳入了相关研究[15]。随后在1964至1965年之间,发现了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从而使得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分析与应用[16]。在1975年,有临床研究工作者创立出来的淋巴细胞杂交技术,制备出了单克隆抗体,从而建立起来了一系列的特异性较强的肿瘤标志物[17]。在1976年,有专家发现了原癌基因,从而使得肿瘤标志物从分子水平上升到了基因水平,之后在1978年,有关肿瘤标志物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得到了世界上诸多临床工作者的认可[18]。结合目前的形式及实际检验操作方向来看,能够应用于临床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包括了癌胚抗原类、酶类、激素类、糖蛋白类、癌基因类以及细胞表面肿瘤抗原类等共6大类,且各类肿瘤细胞标志物的特异性各异,能够用于检测及诊断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2.2 目前肺癌诊断方面应用较多的肿瘤标志物CEA是一种胃肠道细胞分泌的高分子蛋白多糖复合物,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促进肿瘤转移,在肺腺癌中含量较高[19]。NSE是有两个γ亚单位组成的烯纯化酶,在小细胞肺癌中,NSE表达水平较高,CYFRA21-1是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在鳞癌中表达水平较高[20]。SCC-Ag是一种鳞状 上皮抗原,因此在鳞癌中此标志物表达水平较高,且血清中SCC浓度与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21]。CA125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间皮细胞中的糖类抗原,其水平变化与肺癌的分期和浸润程度相关,对于预测和评价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价值,Mumford JL等[22]通过对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与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发现血清CA125水平高低与肿瘤分期相关,血清CA 125的平均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升高。陈中青[23]等人的研究也表明,CEA是诊断肺腺癌的最理想的标志物;CYFRA21-1、SCC是肺鳞癌的危险因素,其中CYFRA21-1是诊断肺鳞癌的最理想的标志物。几种标志物中,仅有 CA125和 CYFRA21-1两种标志物不但与肺腺癌 T分期、N分期、M分期显著性正相关,而且与肺磷癌 T分期、N分期、M分期也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因此,CA125和CYFR A21-1升高对于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24]。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敏感性均较低,需通过联合检测来提高敏感性,提高肺癌检出率,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肿瘤标志物不断出现,以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好的科学支持[25]。

3 肿瘤标志物SP70及检测方法

单克隆抗体具有着非常高的特异性,在肿瘤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均被当做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重点观察对象。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26],采用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作为免疫原,并借此成功制备、制定并筛选出来了一株能够特异性识别出非小细胞肺癌的McAb N001(又被称为NJ488-1),此抗体所针对的靶抗原为相对分子量为70000的胞浆新抗原SP70,因此被命名为SP70,该抗原在胞浆中以及包膜上均具有着一定的表达水平,且在胞浆中具有着非常丰富的表达量。曾经也有免疫组化对非小细胞肺癌中的NJ001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时发现,NJ001能够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现出呈现出较强的阳性反应,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27]。随后为了进一步的判断血清中肿瘤标志物SP70是否能够成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大量临床研究人员联合制备了抗SPC-A1多克隆抗体及NJ001单抗,成功建立起了能够针对SP70所开展的SP70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证实了肿瘤标志物SP7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检测价值及临床意义。目前潘世扬专家课题组已建立了一系列针对SP70的临床检测诊断技术[28],包括ELISA、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分析和免疫磁珠液体活检等方法,目前已开发出4款体外诊断试剂盒,实现快速、便捷、准确的检测。

4 肿瘤标志物SP70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

曾有研究报道指出,肿瘤标志物SP70为一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蛋白靶标,主要存在于癌细胞的包膜和细胞质中,具有抗凋亡、促进增殖和侵袭转移的作用,研究表明,SP70抗原在肺腺癌、肺鳞癌、良性肺肿瘤和癌旁组织的阳性率分别是84.1%,79.2%,8.7%和8.2%,且SP70高表达患者预后更差,因此SP70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检测和诊断的重要分子靶标[29]。另外,SP70抗原作为一种分泌蛋白,可以从非小细胞肺癌的胞质中分泌到细胞之外或是从包膜上脱落下来进入到血液当中。有研究证实了,通过采用RT-PCR法对肺癌组织中的肿瘤标志物SP70的mRNA水平进行测量,进一步发现了该物质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之间的明显的相关关系。另外,潘世扬等专家[30]在采用ELISA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的肿瘤标志物SP70的表达水平时发现,肿瘤标志物SP70的表达阳性率要明显高于良性的肺部病变组织,同时联合电化学发光技术对CEA、NSE、CYFRA21-1进行同步检测对比分析,发现ELISA法虽灵敏度远低于电化学发光法,但ELISA法检测SP70在NSCLC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电化学发光技术对CEA、NSE、CYFRA21-1的检测,且联合ELISA后三项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该研究还发现SP70在疾病早期阶段就具有很高的阳性率,通过长期随访发现,部分SP70阳性的健康体检患者之后出现胸片异常改变[31]。上述研究均显示SP70有望成为全新的NSCLC早期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肿瘤标志物SP70在恶性胸腔积液中也能够呈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32,33]。

SP70是一种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双功能靶标,目前最新研究显示[34],SP70可起到化疗疗效判断的预测作用。该研究通过在2个化疗周期之前和之后检测血清SP70和其它四个肿瘤标志物,分析血清肿瘤生物标志物水平与化疗反应之间的相关性。该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部分缓解期血清SP70水平显着降低且SP70优于其它肿瘤标志物。此外还发现,化疗后SP70水平降低的患者中位PFS长于血清SP70水平稳定或升高的患者。血清SP70是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敏感和实时指标,与PFS有关[35,36]。综上所述,肿瘤标志物SP70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化疗疗效、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肿瘤标志物SP70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表达阳性率已被证明要明显高于良性肺部病变,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宣威肺癌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存在着明显特异性,肿瘤标志物SP70在宣威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发掘肿瘤标志物SP70在宣威肺癌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5 小结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临床工作中多用于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检测,同时也能够用于对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以及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具有着非常高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尽管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已经有诸多的肿瘤标志物不断的被发现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应用,但是由于肺癌组织病理分型之间具备着多样性,即便是同种病理肿瘤细胞同样具备着特异性以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尚未发现出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这就导致了采用单项指标对某种肺癌进行检测及诊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且宣威肺癌独有的地域性特点,更是环境与基因互相作用结果的典型,其特殊的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严重威胁宣威地区乃至其他相似地区人口的生命健康,所以研究宣威肺癌潜在的、全新的、特异的早期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至关重要。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肿瘤标志物SP70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组织病变,提示肿瘤标志物SP70可能作为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指标,而宣威肺癌多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腺癌,具有转移早,预后差,病死率高,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等特异性,探索宣威肺癌是否存在特异度、灵敏度高的肿瘤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SP70在宣威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另外,SP70抗原同样能够在包浆以及包膜中有所表达,且在胞浆中具有着丰富的表达量,使得抗癌药物的作用靶点也随之更加的广泛,具有更加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不过其抑癌的作用机制,仍然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此外,肿瘤标志物SP7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已得到了广泛验证,而宣威肺癌种类多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腺癌,预后极差、病死率高,SP70在宣威肺癌中是否存在着不同于其它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情况,是否具有高于传统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且有可能作为宣威肺癌较为特异的潜在早期诊断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对比验证,不断深入研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宣威肺癌的临床诊断水平,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宣威特异性标志物
云南省宣威地区家族肺癌研究进展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宣威老区饮水工程监管盼提升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宣威火腿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