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5000)刘莉莉 张海波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供血,但PCI术后易引发血流缓慢等不良反应,临床多将PCI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效果[1]。本研究选取我院ASTEMI患者74例,旨在分析依替巴肽联合PCI术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我院ASTEMI患者74例(2017年12月~2019年3月)分为两组,各37例。试验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61.34±6.84)岁。参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3~79岁,平均(61.73±7.12)岁。两组年龄、性别资料均衡可比(P >0.05)。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ASTEMI诊断标准;符合手术适应症;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订承诺书。排除标准:合并心源性休克者;既往有PCI术史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吸氧、纠正低血氧症等对症干预;两组均于PCI术术前口服300mg阿司匹林(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304)+600mg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术中皮下注射70U/kg肝素(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84)。参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联合PCI术,行PCI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予以依替巴肽(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93)联合PCI术。手术开始后静脉推注180μg/kg,共2次,每次间隔10min,后持续静脉输注2.0μg/(kg·min),持续18h。术后医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予以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对症干预。
1.3 观察指标 心电图ST段回落。完全ST段回落(CR):ST段回落幅度>70%;部分ST段回落(PR):ST段回落幅度<70%;无ST段回落(NR):ST段回落幅度<30%。记录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h血小板聚集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等级资料Ridit分析,U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心电图ST段回落 试验组CR30例,PR4例,NR3例;参照组CR19例,PR10例,NR8例。试验组心电图ST段回落优于参照组(U=2.226,P=0.026)。
2.2 血小板聚集率 术前,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46.12±3.09)%与参照组(45.97±3.12)%相比无显著差异(t=0.208,P=0.836);术后2h,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17.34±2.78)%较参照组(36.37±2.95)%低(t=28.557,P<0.001)。
随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影响,ASTEMI发病不断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临床急需探讨一种最佳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随临床医学发展,PCI术逐渐成熟并在临床ASTEMI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可有效解除冠状动脉阻塞,改善心肌血液循环,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但PCI术后易引发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单独使用整体效果欠佳。依替巴肽属于一种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为人工合成环肽类抗血小板药物,能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结合,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依替巴肽可快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最后通路,产生抗血小板、抗血栓作用。本研究针对ASTEMI患者予以依替巴肽联合PCI术,结果显示,试验组心电图回落优于参照组,术后2h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参照组低(P<0.05),提示该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电图,抑制血小板聚集。
综上所述,ASTEMI患者采用依替巴肽联合PCI术可改善患者心电图,抑制血小板聚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