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 伟
我不知道我的选择是否正确,但选择了,就不后悔。
说起与《销售与市场》的结缘,屈指算来,已经有十七个年头。《销售与市场》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启蒙,更是重塑了我的就业观,影响了我的择业,至今仍激励我在营销的道路上前行。
在焦灼与迷茫中,一缕阳光乍现,驱散灰霾,照亮了我前方的路……
十七年前,正值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对应的就业分配体制也随之改变,到我这一届,大学毕业后不再分配工作,而是通过推荐实习的形式,安排学生到对口单位实习,进行双向选择,从而落实就业。这一改变,颠覆了“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这一说法,对我们这一届学生影响不可谓不大。
毕业后干什么呢?步入大三,我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专业比较传统——中药学。学校也不算重点,似乎进药厂、药房是大家共同的选择,因为进药检、药监太艰难。但未来仅限于此吗?说好的好男儿志在四方呢?我的心有不甘,但似乎又没有其他出路,焦灼与迷茫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浓厚起来。
一次与同学逛书店时,偶然间在杂志展架上,我发现了一本2002年的《销售与市场》合订本《20位跨国公司营销经理十年征战录》。
基于对市场营销的好奇,我顺手翻了几页,立即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便如饥似渴地阅读。20位跨国公司营销经理,将自己的经历、经验,通过文字、图表娓娓道来。有对市场营销工作艰辛的感慨,痛并快乐着;有对市场营销工作理性思考,系统而详实的总结;还有对行业发展的忧思与孜孜热忱……最后,我咬咬牙,买下了这本合订本,要知道,那时的20元钱可是两天的伙食费。
随着阅读的深入,一幕幕工作情景,在我眼前浮现:营销人奔走的背影、谈判桌上的握手、详尽的工作图表、热烈的工作会议……在眼界大开的同时,我暗暗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早一小时起床、晚一小时睡觉,专门用来学习市场营销知识。
自此,我对销售与市场杂志的研读,像开了挂似的,一方面,在书店积极搜罗《销售与市场》杂志以及合订本,发现即买下来,不论成本;一方面,利用多出的两小时课外时间,沉浸在市场营销实战知识的海洋,无论是本专业的,还是跨行业的,从消费者研究到行业市场分析,从销售实操到销售管理,从管理表格到流程制度,统统都不落下。
没有理论基础、没有其他行业的认知,没关系,硬着头皮,把它读通、读懂。就这样,从大三到大四,从营销知识零基础的小白,到有一定理论与实战认知的菜鸟,《销售与市场》杂志一直伴随我,驱散了我对未来的迷茫,并最终影响我的择业。
我不知道,我的选择是否正确,但选择了,就不后悔。
大四下半年是实习就业的关键时期,学校将我安排到某市药检所实习,一般来说,在实习单位好好表现,有很大机会留在实习单位就业。
但我另有打算,我用两个月时间,在实习单位早早就完成了学校指派的实习主题,之后奔赴自己另外联系的一家OTC药品代理公司,在杭州市,开始了市场与销售方向的实习。
记得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市场调查,调查公司代理的某产品在市场上的铺货与销售情况,同时熟悉市场,与药店人员建立联系。彼时,医药OTC在国内市场刚刚起步,偌大一个杭州市,仅有300来家药店。根据我自己的统计,2个月实习期下来,总共跑了240余家药店。
每天,我骑着单车在大街小巷“扫街”,看见药店就进去,按照从书本上学习到的拜访流程即打招呼、寒暄、店情查看、货架观察与整理等开展工作。当时,OTC销售代表并不普遍,对这个工作有些人不理解,访店期间,少不了遭受质疑、嘲笑甚至骂街。
记得有一次进店拜访,一位老药工写了一张纸条,折好交给我说拿回去看,我想也没想,接过放衣袋里继续扫街,奔走一天,回到住处,拿出纸条打开,“你这个猪,笨蛋”几个字呈现眼前,当时我拿着纸条,愣了半天,心中五味杂陈……
每当遇到类似情况,每当奔波一天,疲惫不堪时,我都会拿出《营销经理十年征战录》翻上几页,细细寻味营销人的酸甜苦辣,从中汲取营销人的乐观、自信与坚持,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多年之后,当我兼管华东大区,巡场到当年这家药店时,店还是这家店,人却不是当年的人,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实习期结束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销售方向的就业,随着新公司南下到深圳。在见习期间,公司厂部领导找到我谈话,问我有没有意向到厂部做质量管理,两年技术员,表现优秀,第三年有机会升任质管经理,之后更有机会升任部长。虽然我对自己技术方面充满自信,但仍然婉言拒绝了厂部领导的邀请,坚持选择销售方向,因为我心中的梦想已经点燃,这都源自《销售与市场》杂志展现给我的营销视野和销售人的精神。
从事销售工作这么多年,从业务代表、业务主管,到区域经理、销售管理经理,再到全国销售支持经理,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在这期间,我仍然订阅《销售与市场》杂志,正是因为它的伴随,我才不断有新的启发、新的思路,才有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拓展视野,洞察趋势,探索新知,引领风潮。祝《销售与市场》杂志在新的起点上,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