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绿地小学 杨 进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思想的运用十分广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问题的解答能力,都是通过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转换。与此同时,学生受到数学思想的影响,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思想的关注程度。
数学思想将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可有效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数学的逻辑性较强,而小学生的逻辑性较差,对很多数学知识并不理解,这就需要数学思想来弥补。与此同时,学生在理解上思维的困惑,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有效解决,这为教学活动的开展铺垫了良好的前提。
现阶段,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依然是让学生对公式、定义死记硬背,对题的讲解以及例题的解题思路并没有过多关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练习也没有太多的强化,致使学生面对考试时经常会出现对题目理解不够的现象,数学成绩的提升缓慢,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受挫,很多学生也会因此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的难题,就要在学生脑中构建解题的框架,对数学的理解融会贯通于教学之中,学生记忆数学以及公式的方式会更加容易一些,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也会更加灵活。这样一来,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理念,更加灵活合理地运用数学思想,数学的成绩因此会得到稳步提升,可为学生之后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要与之环环相扣。培养数学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通过对知识的掌握来进行反复的练习,不断地体验以及探索之后,对数学的规律、奥秘才能有所理解,从而通过规律的掌握归纳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思想,学生的数学思想也会因此得到培养。
数学思想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它是一个长久、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操之过急,否则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所有的环节逐步渗入数学思想,使学生在点滴的教学中渐进式地体验到并形成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较为抽象,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题”,这个过程首先要以数学知识作为前提,接下来便是数学思想、数学方式。这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加深对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清晰解题思路。其一,教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只有以此为基础,教师才可以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图形产生认知,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教学成效也会因此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关键所在。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很多学生在记忆时不会连贯,这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加减法来进行乘法运算。如3×5=15,可以是10+5=15 或者是20-5=15,相对于乘法,学生对加减法的知识更加了解。以这样的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得更加容易,还可以让他们清楚加减法与乘法的联系密切,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清楚这些知识之间并不是独立的,以此形成完整的数学思想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是师生常遇到的问题,若想让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就需要他们以良好的理解问题作为基础,这也是数学思想的重点所在。第一,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自我探索,主动参与,如在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分析基本知识,进而对知识深度讲解,第二,教师要关注于自身的实践活动,并积极把活动引入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对数学思想有初步的认知,例如,教师在讲授“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对图形进行讲解,学生清晰地了解到生活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又如在讲解物体体积公式时,教师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公式的来源有更清晰的了解。比如,可以拿橡皮泥做教学活动的工具,捏正方体形状,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正方形与正方体的区别,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只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学生才会在解决问题中更加灵活、熟练。因此,数学思想不但要渗入教学的过程中,对思想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才是其根本。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布置课后练习,将一些与数学思想相关的练习作为重点,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更深的印象,后续的数学学习也会因此更加灵活。
总而言之,数学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互相融合之后,学生对数学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通过对数学思想意义的不断了解,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更大的提升,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