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以天津蓟县郭家沟村为例

2020-12-25 05:11吴兴晔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144
安徽建筑 2020年12期
关键词:节点空间旅游

吴兴晔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144)

1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物质化生活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这也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这标志着旅游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标志着旅游活动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中的“后起之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人们逐渐打破了对乡村的固有偏见,开始向往其所带来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精神寄托,追求乡村所带来的场所记忆以及地域情感。而公共空间作为乡村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乡村文化性与地域性的承载地。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得乡村公共空间不仅要满足村民的日常活动需求,也成为了旅游活动开展的门户场所,因此面向旅游开发的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也就成为了乡村旅游开发的一项重要环节。

2 旅游开发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影响

乡村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乡村公共空间最早的形成是随着人的生产活动自发演化而来的,因此伴随着旅游开发的介入,势必会对原有的乡村公共空间产生影响和冲击,笔者通过归纳和调研,认为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对乡村空间肌理的影响

相对于城市尺度,乡村的空间肌理呈现规模小、密度低的特点,这就使得套用城市空间设计的形式用于乡村中是不可取的,这种“复制”不仅会破坏乡村原有的空间肌理,使得空间形态不协调,而且不扎根于实际,也不利于乡村的长久发展。乡村空间肌理的演变是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决定的,而原有的肌理注定无法满足旅游开发的需求,诸如街道尺度、广场空间、停车场地等方面的更新设计,在避免完全照搬城市空间设计的基础上,也注定会对乡村原有的空间肌理产生影响。

2.2 对公共空间社会属性的影响

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是人,它承载着人社会属性的本质需求。尤其是在与城市相比更单一化的乡村中,广场、街道、寺庙、集市等公共空间的作用更是尤为重要。乡村的演化过程也就是公共空间的变更过程,村民作为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确定性,这是长时间沉积后的结果。而随着旅游开发的介入,游客也成为了乡村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之一。以旅游为目的的游客行为便充满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这也就导致了游客与村民的社会行为冲突,也会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原有社会属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同时满足双方的使用需求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也就成为重中之重。

2.3 对场所地域文化的影响

乡村旅游开发的根本动力是带动经济发展,以此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城乡差距,是助力乡村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但在逐利的浪潮下,如果急于商业开发,而疏于挖掘乡村的地域文化和本土价值,不仅会造成“千村一面”的不良现象,也不利于乡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建设并不能完美适用于乡村,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注重乡土精神文化的保护,着力于展现地域性的更新设计也至关重要。

3 旅游型乡村郭家沟公共空间分析

3.1 郭家沟概况

郭家沟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北部,地处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村北为库容205万m3的郭家沟水库,河流沿村流淌。依山傍水的自然特点呈现出与北方大部分乡村不同的特色景观,因此被誉为“塞上水乡”。郭家沟村交通便利,东临津围北二线,南临马营公路。周边自然景点众多,旅游辐射范围涵盖京津冀地区。2019年7月28日,郭家沟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3.2 郭家沟村公共空间分析

3.2.1 宏观规划

郭家沟村整体村落形态呈带状分布,主干道路沿东北-西南方向布置,村落主要建筑集中在中间,道路呈不规则网状型分布,带状两头空间较为开阔,东北方向为郭家沟水库,西南方向为林地及村落入口。因此,根据其空间结构特点,旅游开发中将郭家沟划分为“一轴,六区,三节点”的空间格局。“一轴”即以主干道路、沿途水域及周边景观组成的空间轴线,它形成了郭家沟村的整体空间构架。“三节点”即以郭家沟自然布局为基础演化而来的入口广场节点、中心活动节点、水坝娱乐节点,它们构成了郭家沟村的空间重点。“六区”即根据空间资源特点而规划开发的六个功能分区,即入口观光区、野趣观赏区、乡宿区、文化观赏区、大坝娱乐区、山体及农田展示区,它们丰富了郭家沟村的空间脉络。“一轴,六区,三节点”形成了郭家沟村的宏观规划。

3.2.2 微观设计

在贯彻宏观规划的基础上,旅游开发对乡村的微观设计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如:与旅游活动相配套的公共建筑;可达性更高的道路交通;更符合乡村环境的空间尺度;为旅游服务的公共设施等。而在满足必要的旅游开发需求的同时,展现乡村独特的地域性与文化性也是重中之重。

在公共建筑方面,首先是对原有建筑功能的更新,郭家沟村在原有老房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延续原有的北方民居合院格局,为想进行商旅经营的村民提供民宿设计准则,在防止破坏风貌现象发生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郭家沟村的文化品质,既而打造一批既满足游客的居住需求,又彰显乡村民居特色的精品民宿。与之相似的公共建筑更新设计还有土特产超市和自行车租借处等,都借助乡村自身的价值——农业种植和自然环境,完善了乡村的旅游服务。其次参照原有的建筑风格,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配套公共建筑,与原有建筑风貌保持协调。

在道路交通方面,村内主干道为车行道路,它不仅是全村通行的主要通道,也是与外界相连接的必经之路。而民居间的街巷道路则保持原有的尺度,地面铺装采用与村落风貌相协调的青石板,保证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对游客具有良好的引导指向作用。同时利用自身依山傍水的景观优势,开发了健康步道和登山步道,充分展示郭家沟村的地域文化特点。

在公共设施方面,入口节点处设置了停车场与集散广场,主干道旁的民宿也留有部分停车空间。村内具有民俗特点的指引牌和垃圾桶也随处可见,围绕村中河流所打造的健康步道设有休憩点,布置有休闲座椅。在村落中心节点,也就是民宿民居相对集中的空间,建设有一村民活动广场,布置有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和休闲座椅等设施,是村民和游客休闲聚集的交汇场所,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亲切性。

在景观绿化方面,郭家沟村延续了自身高林木覆盖率的特点,充分利用村内水系和地势起伏的优势,打造具备地域文化的绿化景观。将村内保留的水井、石碾作为景观节点,并结合郭家沟的地域特色打造景观小品,以便游客更好的休憩和观景。同时根据郭家沟的土壤条件,将金银花、丹参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并打造了金银花种植展示园。

总体来看郭家沟村在宏观规划的指导下,通过各方面的微观设计,在充分展现郭家沟地域特色、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满足了村民和游客的使用需求,并具备现代化设计和一定的美感。虽然实地调研过程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但仍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更新案例。

4 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4.1 从宏观到微观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的本质需求,承载了乡村的文化精神。对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需要着眼于整体,从宏观视角理清逻辑关系,再通过微观视角验证宏观规划。在宏观层面把握乡村整体的空间布局、文化基调,以免出现胡建乱建的现象,也为微观设计定下基准,对保护乡村地域性和文化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观层面进行具体设计,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协调周边关系,营造适宜的空间尺度,满足游客和居民的使用需求,把握好建筑色彩与材质的选择。深入实地调研,有根据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

4.2 以人为设计的核心

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是人。公共空间的营造要围绕人的活动和感知来进行,公共空间的活力决定了设计的成功与否,而人的活动对公共空间活力产生决定作用。在乡村尺度中,小尺度的公共空间更能拉近人的距离,营造空间的场所感,使处在其中的人感到亲切自在。同时在尊重村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对游客来说公共空间的参与感尤为重要,这种参与是游客寄托情感,乡村展现价值的重要途径。并且对于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要注重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包含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在需求和心理上要达到双方的动态平衡。

4.3 强化乡土精神的营造

乡土精神是乡村旅游的根基,是游客愿意进行乡村旅游的基础动力。远离城市喧嚣,远离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寻一处鸡鸣狗吠、柳暗花明,这是农耕文化留在人们骨子里的向往。因此围绕村落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进行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将地域性与现代技术结合,挖掘并弘扬文化内涵和乡土精神,是增加空间活力,提升村落价值,提高人们认同感的必要途径。如此的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真正有助于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节点空间旅游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采用贪婪启发式的异构WSNs 部分覆盖算法*
Crosstalk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antidiabetic drug action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