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惠男教授益气活血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采撷

2020-12-24 23:52:19王劭缘葛惠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8期
关键词:白芍消化性桂枝

王劭缘,葛惠男

(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0 引言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病程较长,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主症,可伴有反酸、暖气、恶心、呕吐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作为首发症状[1,2]。消化性溃疡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为10%-20%左右。近年来有资料显示消化性溃疡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0.3%-32.6%,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冬春季高于夏秋季。

1 现代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目前最新的西医研究进展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攻击因素、防御因素和黏膜细胞特异性抵抗之间的不平衡造成。攻击因素主要包含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旋杆菌以及非甾体抗炎药等,防御因素包含碳酸氢根离子、粘液分泌和前列腺素等。当攻击性因素压倒防御性因素时,则造成胃或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最终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以包括抑酸、抗HP、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在内的内科治疗为主,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就当前消化性溃疡内科药物治疗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多、治疗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加强对生物因子、中药以及新靶向受体拮抗剂等方面的研究,会使溃疡的愈合、黏膜保护愈趋于完善[3]。

2 传统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由于消化性溃疡以慢性、反复或周期性发作的上腹痛或不适感的症状最为常见,此病多划分至传统中医所论述的“胃脘痛”、“心下痛”、“当心痛”、“胃疡”等范畴。但是部分患者症状并不典型,或见上腹部自觉满闷不舒、触之无块状物可及、按之柔软,可归属于“痞满”范畴;或仅见酸水上泛至咽部,吞下自觉烧心,则可归属于“吐酸”范畴;或仅见胃中空虚,饥不欲食,似痛非痛,难以名状,可归属为“嘈杂”范畴;或仅以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则当归属于“血症”范畴;或仅见中腹部、或右上腹部、或右侧腹部疼痛不适感,则又可归属于“腹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饮食及先天禀赋有关。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归纳起来主要是寒热、虚实、气血之间的相互演变转化,最终导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除了胃脘自身功能失调之外,脾失运化和肝失疏泄亦是导致胃痛的重要机理。在治疗上,2017 版《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将胃脘痛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共6 个证型,分别予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和胃止痛;连朴饮清利湿热,和胃止痛;化肝煎合左金丸清胃泻热,疏肝理气;益胃汤养阴益胃;失笑散合丹参饮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 益气活血方方解

葛惠男教授师从吴门名家黄一峰名老中医,是当代吴门医派代表性传承人,秉承叶天士学术思想,擅长运用络病理论治疗脾胃病。葛师继承了黄老的气机理论,认为气机升降失常是导致脾胃病的根本原因,正所谓“一切生老病死都有赖于气机的转化正常与否”[4]。吴门叶天士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他认为病邪“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而疼痛是络病的共性。对此,葛师秉承前人思想,结合自身临床诊治经验,认为脾胃虚弱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病理基础,胃络瘀阻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疼痛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故创立益气活血方以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使得气血调和、标本兼治、邪去而正安。该方是由黄芪建中汤合失笑散加减而来,组方为:炙黄芪30g,川桂枝l0g,炒白芍20g,生蒲黄l0g,五灵脂l0g,铁树叶30g,制乳香3g,炙甘草6g。其中,黄芪、桂枝、白芍三者共为君药,甘温益气,使阳生阴长,脾胃健养。黄芪有补中益气、补血生肌之效;桂枝性善行走,温中补虚、散寒止痛;白芍养血平肝,与桂枝相配伍可以调和营卫、缓中和里。方中五灵脂、生蒲黄共为臣药,二者合为失笑散,化瘀生新,通络止痛。制乳香、铁树叶合为佐药,增强活血祛瘀之效,亦可消肿生肌,促进溃疡愈合。炙甘草为使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合桂枝“辛甘化阳”,合芍药“酸甘化阴”。

4 益气活血方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江国荣[5]等发现益气活血方主要通过增加胃溃疡黏膜组织中VEGF 和VEGFR 表达, 促进新血管的生成, 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张卫平[6]等发现益气活血方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提高VEGF、bFGF 表达水平有关。郭金伟[7]等发现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增加溃疡黏膜组织中COX-1、COX-2 的表达和PGE2 的分泌促进溃疡的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5 病案举例

(1)俞××,男,56 岁,2019-12-10 初诊

患者胃癌术后10 年,近10d 自觉上腹部疼痛不适,以夜间疼痛明显,伴嗳气、反酸,稍有乏力,无明显口干口苦,纳差,夜寐可,小便调,大便细软无力,日行3 次,舌淡,苔薄白,脉弦。2019-02 胃镜:残胃-吻合口炎。

西医诊断:胃癌术后,残胃-吻合口炎。中医诊断:胃脘痛(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选方:益气活血方加减。

处方:炙黄芪20g,桂枝10g,炒白芍15g,生甘草5g,五灵脂10g,生蒲黄10g,铁树叶30g,制乳香3g,乌贼骨30g,炒白术10g,川楝子10g,延胡索20g,地鳖虫10g,制地龙20g,煨木香10g,砂仁5g,焦六曲10g。共14 剂,日1 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2019-12-31 复诊:患者自觉夜间痛减轻,大便成形,日行3 次,舌淡红,苔薄腻,脉弦。复查胃镜:BI 式术后,残胃炎伴胆汁反流。处方:上方易炒白术15g,加诃子10g,继服14 剂。

2020-01-14 三诊:症状均明显好转,疼痛不显。处方:上方易炙黄芪30g,再服14 剂。

(2)付××,男,60 岁,2019-12-06 初诊

患者中脘部不适1 月余,食入则胀,无反酸嗳气,口干口苦,纳食减少,二便可,夜寐一般,舌红,苔厚腻,脉稍涩。2019-11-28 胃镜:慢性胃炎伴糜烂;胃多发溃疡,HP(+)。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伴糜烂;胃多发溃疡。中医诊断:痞满(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选方:益气活血方加减。

处方:生黄芪30g,桂枝10g,炒白芍15g,生甘草5g,五灵脂10g,生蒲黄10g,铁树叶30g,制乳香3g,乌贼骨30g,土鳖虫10g,制地龙20g,蒲公英30g,厚朴10g,黄连5g,吴茱萸5g,生木香10g,藿香10g,制鸡内金10g。共14 剂,日1 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2019-12-20 复诊:药后症减,饮食不慎后中脘部不适,大便正常,苔薄腻,脉细。处方:上方去黄芪、蒲公英,加炒苍术10g,焦米仁30g,炒麦芽30g,继服14 剂。

2020-01-03 三诊:中脘部不适消失,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腻,脉细。处方:守方继服14 剂。

6 小结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在治疗上仍存在复发率高、难以根治、药物不良反应多等问题,多项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有效降低复发率、缓解症状[8]。葛师自创的益气活血方临床疗效甚佳,值得学习。

猜你喜欢
白芍消化性桂枝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34
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16
桂枝香
影剧新作(2018年3期)2018-10-30 07:11:54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01
白芍花开
青年歌声(2017年11期)2017-03-15 05:43:46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