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企业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2020-12-24 17:40王宗华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才语言

王宗华

(安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大规模的语言服务需求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越来越多国家生根落地,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也为语言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近5 000名外宾参加本届论坛[1]152,标志着“一带一路”的国际共识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8月底,已有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9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涉及官方语言及通用语言已超过111种[2]。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和国际合作机遇,语言服务市场随之迅速扩大,语言服务在促进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走出去”企业加快语言服务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一、语言服务能力内涵

语言服务能力是指提供跨语言、跨文化信息转化服务和产品以及相关研究咨询、技术研发、工具应用、资产管理、教育培训、语言咨询等专业化服务能力[3],概要地说,语言服务能力也就是帮助组织或个人解决不同语言信息之间相互转换的能力,或者提供帮助组织或个人进行跨语言、跨文化有效交流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翻译能力、跨文化能力、本地化能力、语言技术应用与研发能力、技术写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语言教育培训能力、多语言咨询能力等。依据能力主体不同,语言服务能力可分为国家语言服务能力、社会组织机构语言服务能力和个人语言服务能力。就国家层面而言,语言服务能力是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全球化步伐,关系到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以及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建设;对“走出去”企业而言,语言服务能力是企业国际化能力的重要内容和体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品牌与服务的国际形象、国际化进程和全球市场份额。

二、“走出去”企业语言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企业、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越来越多国家落地生根,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服务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国内语言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语言服务业在中国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语言服务行业存在类别不清晰、语言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有空缺、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具体到“走出去”企业,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对语言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在“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和文化差异障碍,否则无法顺利开展有效交流,更谈不上市场的成功开拓和项目落地生根,语言服务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重要作用,语言服务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影响企业的国际投资风险。“由于语言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无论政府、学界还是一般民众,对语言服务的重要性、迫切性和专业性等方面的认识还远未到位,使得语言服务业整体上无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4]152付卓茗和王铭玉也认为:“我国语言服务业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语言服务意识薄弱,语言服务体系不健全,语言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且比例失衡,语言产品和技术薄弱等短板问题。”[5]企业对语言服务认识不到位和语言服务意识薄弱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没有把语言服务的地位提升到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高度,没有能够与企业国际化同步规划、先行实施,而是把语言服务仅仅看做企业走向国际的辅助性工作。根据《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41.7%的受调查企业和公司没有集中设立专门管理语言服务人员的部门,23.6%的受调查企业和公司没有管理语言服务的人员,需要语言服务时临时指定负责人[3]130。另据《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2016)》调研结果显示,44.8%的民营企业和29.3%的国有企业没有语言服务专业人才[6]38。而《2018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有77%的语言服务需求方受访企业将翻译工作进行外包[7]60,而不是由谙熟自身企业文化的专业化语言服务员工来完成。可见,“走出去”企业在语言服务的部门、岗位设置、专业人才团队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这种现实状况主要是由于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对语言服务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所形成的,急需加以改变。

(二)缺乏高素质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

企业“走出去”,加快国际化步伐,需要语言服务基础性支撑;实现优质专业化的语言服务,离不开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较高专业能力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2016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有55.7%的受调查企业没有聘用专职翻译人员,有57.2%的受访企业没有聘用兼职翻译人员[3]123。可见,一半多的企业在处理语言服务需求业务时没有自己的专职翻译人员,这些企业全部外包语言服务业务,或让企业内懂外语的人简单应对,或临时聘请兼职翻译人员。2018年和2019年全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情况调查均发现,翻译业务不进行外包的受访企业数量较少,占比分别是23%和19.7%,再次说明了企业缺乏专业的语言服务团队,多数“走出去”企业需要依赖专业的语言服务公司来提供开拓国际市场所需要的语言服务。一方面语言服务人才有效供给总量不足,高素质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紧缺。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有253所院校设立翻译硕士(MTI)专业、281所院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翻译硕士累计招生60 000多人,MTI毕业生累积达到近40 000人,但仅有28.64%的MTI毕业生从事与翻译相关的工作[8]9,翻译专业本科(BTI)毕业生当中也仅有20.5%从事语言服务业[3]144。另一方面高校外语类人才培养与“走出去”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胜任跨语言、跨文化和跨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高校培养的外语类人才在跨领域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存在短板。根据姚亚芝和司显柱调查,语言服务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中翻译专业硕士(MTI)仅有0.08%[9]84,MTI毕业生总体质量不高,市场认同度不高,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语言服务人才。另外,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全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情况调查均发现,不论是语言服务提供方还是语言服务需求方,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小语种语言服务的人才非常缺乏,存在招聘难和招聘费用高等问题。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走出去”企业小语种服务能力严重匮乏,已严重影响企业走进这些小语种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和贸易[10]。

(三)难于找到理想的语言服务提供商

在“走出去”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仅有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可以解决自身语言服务需求,多数企业需要借助专业的语言服务公司来完成语言服务工作。《2016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寻找语言服务公司最常用的方式是熟人推荐、招标和搜索引擎,占比分别是38.8%、27.6%和27.1%[3]118,说明企业在寻求语言服务提供商过程中缺乏权威和规范的渠道,语言服务供需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国翻译协会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语言服务需求方在进行业务外包时寻求合作伙伴的途径较为广泛,招标、熟人推荐、搜索引擎等途径分别占比44%、30.9%、24.6%[7]61,与2016年的调查数据相比,总体上企业在语言服务外包规范化、科学管理意识或能力、翻译工作外包质量意识等方面有所提高,但通过熟人推荐和搜索引擎等途径寻找语言服务公司所占比例仍然偏高,熟人主观性和搜索方式联系的企业存在质量无保障等问题,给语言服务需求企业带来的风险较大。2016年中国翻译学协会通过调查还发现“走出去”企业在与语言服务公司开展合作时,对方企业存在翻译质量波动大、翻译价格高、各翻译环节不透明等诸多问题,占比分别是46.5%、41.2%和29.4%[3]121,说明语言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的质量规范,行业门槛较低,语言服务公司之间实力差距较大。同样的三个问题在2018年全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情况调查中占比分别为52.2%、44.4%和43.5%[7]66,不仅没有改观,反而有所增加,再次提醒语言服务业亟待加强行业规范化建设。另据王立非等调查,语言服务公司不懂专业知识是“走出去”企业选择语言服务外包公司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占比达62.9%[4]39,无法满足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的语言服务需求。另外,“走出去”企业急需的服务语种(特别是非通用语种)与语言服务公司能够提供服务的语种存在差异,“走出去”企业在寻求特定小语种语言服务方面存在困难。

三、“走出去”企业加强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正加快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提高语言服务行业战略地位,势在必行。因此,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应法规和政策,优化语言服务企业发展环境,建设语言服务国家队,增强“走出去”企业信心,提升国内语言服务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对语言服务市场需求感知最为敏锐,‘走出去’企业应增强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识。”[5]除了政府在法律、政策、市场规范化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走出去”企业应结合自身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主动作为,全面提高自身语言服务能力,具体而言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语言服务意识。

企业“走出去”,语言先行,需要语言服务铺路搭桥,解决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的语言与文化差异问题,特别是畅通与外方企业所在国母语、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渠道。语言服务关系到企业国际化进程和效果,影响企业国际市场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认同度及市场占有率;“走出去”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产品和服务的语言服务不是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工作,而是扩大市场规模、增强用户体验、提高企业品牌价值之所在”[11]74;语言服务不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绊脚石”,而是强有力的“助推器”。企业在开展国际化业务过程中,需要语言服务搭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共同语言和相互信任的桥梁,需要语言服务来帮助企业准确传递企业核心价值观,需要语言服务支撑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产品设计、研发和营销[12]38。“如果企业把语言服务作为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可有可无的环节或者最后环节,将因为时间和预算问题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市场损失、品牌损失,将使企业全球化战略无法顺利实现。”[6]57除了企业自身主动了解语言服务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善于总结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语言服务需求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之外,语言服务提供商也应主动深入“走出去”企业,加大宣传力度,以大量的实际典型案例阐释语言服务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让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语言服务所产生的市场价值为“走出去”企业所认知和认同,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走出去”企业语言服务的真实需求,有利于语言服务提供商精准提供语言服务解决方案,有利于拓展语言服务企业自身的市场份额,有利于提升语言服务企业的品牌形象。

(二)增设语言服务部门或岗位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主动融入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大潮,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企业规模较大、国际市场业务较多的企业,应设立独立的语言服务部门,全面负责企业语言服务规划、语言翻译、本地化、技术写作、语言技术开发与应用、语言培训、项目管理、语言服务质量监控等业务,全力助推企业国际化步伐与实效,不断增强企业语言服务能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接近8 600亿;华为翻译中心 拥有一支500多人的翻译团队,可以全天候提供语言服务。“华为7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我们可以引以为豪地说海外市场每一分收入都有语言服务的支撑。”[13]国际化业务相对较少的企业,可暂时不组建语言服务部门,但应设立语言服务岗位,由专业语言服务人员担任,负责寻求语言合作伙伴、监控外包语言服务质量以及日常不太繁重的语言翻译等工作。没有专业的语言服务人员,企业很难了解语言服务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语言服务合作伙伴,对语言服务外包业务的质量也较难把握,易受制于人,增加经营风险;同时,企业也“无法持续积累语言服务管理经验,造成经验、资源的浪费,甚至重复工作,增加公司/单位处理语言服务需求的成本。”[3]130

(三)加强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语言服务人才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要提高语言服务能力,最根本的是培养语言服务人才。除了培养精通外语的各类非通用语人才之外,要大力培养既懂语言,又懂技术、销售等相关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4]161根据王辉和王亚蓝(2016)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使用54种官方语言,各民族语言多达2 400多种,除了英语、阿拉伯语、俄语、汉语四大通用语种外,其余均为非通用语种[14]15。一方面,企业应加大语言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既精通外语又熟知该种外语使用地区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双通”人才。另一方面,强化语言服务人才培训。引进人才只是人才队伍建设第一步,企业培训是让语言服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技术规范、产品信息等全面了解和熟知,其目标是语言服务人员与企业管理层和客户形成共同语言,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做到语言文化的适应性和技术规范理解的准确性。院校人才培养不仅周期较长,而且传统的外语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现代语言服务转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企业人才培训是解决企业急需人才短缺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美国可以提供500多种语言服务,其中通过院校培养的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是通过各种渠道短期实践培训和储备解决[15]。

“翻译只能通话,母语可以通心。”[16]62为解决小语种人才急需,实现语言服务人才本地化,“走出去”企业在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海外孔子学院资源。据《2019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截至2018年底,全球已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1 193个孔子课堂和5 665个教学点,分布在154个国家(地区)。一方面招聘项目所在国孔子学院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孔子学院设立学业奖学金,扩大企业影响,吸引优秀人才到公司任职,培养精通汉语和中华文化、熟知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项目所在地外籍员工担任语言服务部门的翻译与本地化工作,实现语言服务人才的本地化,提升语言服务的针对性和本地化能力。

(四)与语言服务供应商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走出去”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语言服务需求呈现出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企业自身在语言服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来解决自身发展的急需,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与专业语言服务供应商建立业务联系,形成语言服务业务往来良性互动关系。与语言服务资质等级较高、语言服务能力较强、市场信用度较好的专业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助推企业精准、快速开拓国际市场。可以选择我国实力较强的语言服务企业,例如文思海辉、传神语联、中译语通等;也可选择项目所在地国家有实力和诚信度较高的语言服务企业,或世界排名前列的同类企业。加强与语言服务供应商经常性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情况,提高语言服务重要性认识,而且可以获得各种语言和文化服务以及不同领域的专业译员[17]66,可以加快当地市场开拓进程,减少因语言文化、法律制度、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带来的投资风险,降低企业成本。

四、结语

语言服务是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性工程,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过硬的语言服务能力。”[5]语言服务能力不仅是“走出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提升企业语言服务能力是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有效开拓国际市场的有力保障。加强企业的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语言服务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支撑作用,全方位助力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需求,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人才语言
人才云
语言是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