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奋力推进安徽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12-24 05:12牛向阳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林长制林业森林

牛向阳

(安徽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合肥 230001)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安徽林业发展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面对职能调整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林业系统克服了众多困难,经历了诸多考验,办成了一些标志性、开创性、引领性的大事要事,全省林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实现了重大突破。

1 锐意创新、奋发作为,圆满完成了2019 年各项林业工作任务

1.1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落地安徽

在省委、省政府深惟重虑、紧锣密鼓推动下,全省各级林业部门找准定位实化举措,拉高标杆精准发力,成功创建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安徽省林长制改革入选2019 年中央深改办十大改革案例,林长制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这标志着安徽在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上迈出重要步伐。一是聚焦示范引领,紧扣“五绿”任务,推动出台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的战略定位,鼓励各地探索实践,总结推广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成果。目前,16 个市都编制完成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二是聚焦责任落实,以林长责任区为落点,全面建成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有效保障各级林长履职,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到底到边的工作格局。据统计,全省仅市县林长巡林调研就达7 649次,解决问题4 137 个。三是聚焦协同高效,统筹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和林业“三变”改革,探索建立林权流转证制度,研究出台加快推进林权收储担保的指导意见,开展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地租赁经营试点;探索国有林场职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国有林场改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林业“放管服”改革走深走实,“四送一服”常态化推进,林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1.2 国土绿化任务超额完成

主动融入全省绿色发展大局,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全省完成人工造林 5.18 万 hm2、封山育林 4.01 万 hm2,退化林修复 4.54 万 hm2,森林抚育 41.25 万 hm2,均超过年度计划任务,其中“四旁四边”成片造林1.98 万hm2、零星植树5 600 多万株。全省完成义务植树1.05 亿株(含折算株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不断创新。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扎实推进,马鞍山、淮北、宿州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省累计11 个市跻身国家森林城市行列。同时,各地还创建了一批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示范段,273 个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候选名单。长江防护林、国家储备林、珍贵树种培育、农田林网示范片建设等项目稳步实施。

1.3 自然保护地管理全面加强

省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出台意见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省林业局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全面完成147 处自然保护地转隶工作,着力强化监督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审核审批,做到接得住、管得好。积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谋划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启动勘界立标工作。组织开展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积极参与违建别墅清理整治。深入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聚焦61 个涉林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四个清单”,完善制度方案,推进整改落实,目前已完成验收45 个。突出抓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遭侵占问题整改工作,严格对标对表,坚持举一反三,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到位。

1.4 生态资源保护推深做实

在森林资源管理上,着力加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规范风电场项目使用林地。进一步加强天然林保护,开展古树名木抢救性修复保护,全面完成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实现公益林和森林资源“一张图”融合管理,基本实现森林资源年度出数。持续推进森林督查问题查处整改、跟踪问效,重点督办20 宗典型案件。在湿地保护修复上,积极推进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发布工作,支持合肥市、蚌埠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建立25 处省级重要湿地矢量数据库,完成退耕还湿2 740 hm2,修复湿地3 333.33 hm2。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上,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出台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管理办法并组织开展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强野猪非洲猪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成功放归扬子鳄120 条,为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林区安全维护上,组织开展“绿卫2019”、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等系列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林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破获一批大案要案,林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1.5 林业防灾减灾扎实推进

面对森林防火职责交叉、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林长制作用,严格落实行业管理责任,强化隐患排查,加强火源管控,积极应对处置,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42 起,森林火灾受害率0.01‰,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四率”指标。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得到有效控制。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出台实施意见,印发防控方案,打好“三大战役”;强化疫木检疫执法,实行暗访调查、重点约谈、跟踪督办。严格落实林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深入开展林业自然灾害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森林火灾隐患集中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效防控各类风险。

1.6 产业发展和生态扶贫成效明显

加快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林业高效特色产业,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注重培育经营主体,全省新增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8 家,认定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14 家,新增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3 家,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达2 万余个。二是注重拓展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五绿兴林·劝耕贷”融资担保业务,贷款担保总额达1.7 亿元;全省完成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338.34 万hm2,实现森林保险保额255 亿元。三是注重抓好会展经济,顺利完成北京世园会参展工作,安徽室外展园和室内展馆双双荣获金奖。成功举办2019 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现场交易额达2.7 亿元,国家苗木交易信息中心上线运行。四是注重强化脱贫攻坚,出台实施意见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成功组建200 个。创新建立“县大队、乡中队、村小队”护林员管理机制。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65 亿元,新增生态护林员5 041 名,总数达20 625名,带动6 万多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或脱贫。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统筹扶志扶智,开展消费扶贫,定点帮扶界首市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1.7 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条例、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办法等立法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二是强化资金保障,争取省级以上林业资金19.4 亿元,同比增长10.6%;申报和落实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3 592.4 万元,林业贴息贷款20.4 亿元。三是强化科技保障,成功申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创新联盟2个,新建35 个省级林业科技攻关团队,松材线虫病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启动筹建,省林科院沙河集基地成为第一批全国林草长期科研基地。2 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 名同志获聘第一批全国林草乡土专家。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实现全国大奖“零突破”。

2 把握大局、坚定信心,奋力推进安徽省林业高质量发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林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全力以赴加快林业改革发展。

2.1 林业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部署,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对此进行了具体安排,要求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用足用好各种有利条件,推动林业事业再上新台阶。一是生态文明红利加速释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林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全社会关注林业、保护生态的氛围日益浓厚,绿色发展红利持续释放,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为代表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林业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林业发展最大的机遇、最强劲的动力。二是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向纵深实施。安徽省具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省委、省政府顺势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携手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省里举措,都把生态保护放在了优先位置,这就赋予了林业新使命,也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三是林长制改革成效不断彰显。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成功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探索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制度体系,在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赢得了先机、掌握了主动。国家林草局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对林业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各级林长领衔负责、各个部门协同发力、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林业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四是人民群众生态需求日益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发生深刻变化,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长。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迫切需要我们发挥优势,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着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五是林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林业机构几经变迁,但几代务林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为林业事业奉献智慧和汗水,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绿色卫士。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高青旺一家四代60 载,坚持不懈专注护林;黄山迎客松19任守护人几十年如一日,甘当绿色卫士。他们为了林业事业,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无怨无悔,默默奉献。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已经成为林业行业薪火相传的精神基因,正激励着一代代林业工作者接续奋斗、奋勇向前。

2.2 林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一是生态保护任务更加艰巨。这次机构改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保护地全部划转林业部门管理,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坚定决心,也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自然保护地重叠设置、边界不清、权责不明等历史遗留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摸清本底、优化整合、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容不得半点懈怠。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深刻教训。二是产业升级要求更加紧迫。目前,安徽省林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聚度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虽然林长制改革取得了突破,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仍然不足。生态保护与修复、森林资源高效培育利用等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尤其是林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林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任重道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作为最大规模的绿色产业,林业更是亟需转型发展。三是干部能力建设更加重要。这次机构改革,部分县(市、区)林业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合并,林业队伍进行了重新组合,人员进行了适度调整。森林公安管理体制调整,整建制划转公安部门,业务上接受林业部门指导,虽然职能保持不变,基层森林公安架构和力量布局保持基本稳定,但还是带来了新变化、新要求。这迫切需要林业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履职能力,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善用、会用各种资源,合力推动林业改革发展。

2.3 化挑战为机遇,积极作为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全省林业系统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林业治理能力和水平。一要在贯彻落实上有作为。没有担当何来作为。我们要适应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跳出林业抓林业,积极主动作为,在政治上讲忠诚、业务上比高低、实干上见真章。不论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还是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我们都要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更大的发展,真正将林业工作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二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作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等核心要义和逻辑联系,主动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学习,突破传统桎梏,创新工作方法,力求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及时跟进。三要在提升林业治理效能上有作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必须以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以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平台,在坚持巩固、完善发展、遵守执行制度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更加注重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建章立制,着力构建和完善林业制度体系。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更加注重制度执行和落实,切实将林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四要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上有作为。要适应新形势,将林业的主责主业聚焦到生态保护上,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决扛起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政治责任。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林业生态保护融入经济发展而不是让位于经济发展的定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不移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和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建立健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筑牢生态根基。

3 聚焦目标、精准发力,全力做好2020 年各项林业重点工作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创新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关键之年。做好林业工作,意义特别重大。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围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力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全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4 万hm2,封山育林 4 万 hm2,森林抚育 36.67 万hm2,退化林修复4 万hm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 个、省级森林城市4 个、省级森林城镇40 个、省级森林村庄400 个,新建森林长廊示范段600 km;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6‰以内。

3.1 加快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建设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围绕“三区”战略定位,聚焦“五绿”重点任务,坚持整体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统一,以高度的责任担当探索实践、推动落实。要进一步完善五级林长组织体系与责任体系,创新乡村林长履责方式,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以林长制改革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完善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调度和监测评价,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要进一步强化示范带动分区突破,谋划设立不同类型改革示范点,加强典型提炼和制度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消化吸收再创新,及时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形成更多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安徽经验。要进一步健全“五绿”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模式,创新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森林和湿地生态补偿、林权流转等机制,全面建立县乡村护林组织体系,完善林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3.2 坚定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并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持续加快林业增绿增效。要把握工作重点,着力打造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 条生态廊道,加快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突出抓好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新绿”行动,深入推进长防林、速丰林、国家储备林等重点工程建设。要紧扣提质增效,大力培育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地方特色小品种。抓好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开展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加强森林抚育示范片、退化林修复示范点建设,组织实施整村推进森林抚育试点,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实施欧投行贷款项目,建设人工造林“一张图”。要深化义务植树,拓展义务植树内涵,创新义务植树机制,全面推开“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3.3 全面加强生态资源保护

始终坚持以严格的制度、高效的手段保护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要抓管理强保护,研究制定采石采矿项目使用林地、临时使用林地管理意见,修编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森林资源监测评价和草原监测工作,组织编制“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实行天然林与公益林管理并轨,持续开展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强化森林督查,严肃查处整改。要抓修复强保护,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突出抓好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增强湿地功能。指导合肥、蚌埠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发布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推进湿地公园规范化建设。要抓规范强保护,加强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管理,实施野生动物全链条监管。加快扬子鳄野外繁育研究和野外放归。完成全省第二次野生动物调查。建立健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体系,维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安全。要抓斗争强保护,继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林区平安稳定。

3.4 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研究制定《〈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实行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全面保护、系统治理。要稳步推进整合优化,启动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价,完成勘界立标,谋划推进江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稳妥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工作,妥善解决保护地内存在的工矿企业、居民生产生活、基本农田保护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要突出抓好问题整改,从严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违规开发建设、随意调整“瘦身”等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面完成扬子鳄保护区问题整改工作。要切实加强执法监督,强化监测监督体系建设,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3.5 扎实做好林业灾害防控工作

认真履行森林防火行业管理责任,加强与应急、公安等部门对接,构建优化高效协同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完善林业系统防火机构,加强防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防火巡护和火源管理,提高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积极处理早期火情,配合做好火灾扑救工作。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严格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和检疫管理,推进联防联治、社会化防治和无公害防治,强化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防控工作,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突出抓好林业安全生产,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林业自然灾害预警处置。

3.6 进一步深化林业重点改革

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研究出台公益林补偿收益质押贷款实施意见,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开展特色林产品保险,探索保单质押贷款模式。进一步巩固完善国有林场改革成果,扎实开展“回头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进现代化国有林场建设,科学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规范森林资源培育和经营,提升国有森林资源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安徽省实施办法,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全面落实“综合窗口”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有关任务,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着力提升监管效率和水平。

3.7 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坚持绿色发展,高效利用林业资源,实现生态惠民富民。要抓好产业融合,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下经济等高效特色产业,积极推广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业,全力办好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加快国家苗木交易信息中心建设,支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及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创建工作。要抓好主体培育,完善“四送一服”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示范家庭林场认定工作,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达到100 个。要抓好脱贫攻坚,集中力量支持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淮河行蓄洪区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精准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规范生态护林员管理,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全面落实定点扶贫帮扶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细化实化帮扶措施,力求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3.8 着力提升支撑保障水平

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着力培养领军人才,重点攻克全省林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大力推进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定位站等平台建设,重点打造省级林业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培育林业乡土专家,深入推进“112”林业科技服务活动。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开展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森林认证。要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加快推进林业大数据平台、林业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建设,开发全省林长制信息系统,主动融入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张图”,提升林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要坚持以政策扶持为引导,开展重大问题调研,编制《安徽省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各项重点专项规划。争取中央财政增加生态护林员、扬子鳄保护、环黄山松材线虫病防治、竹子优良品种等投入,全面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强化林业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稽查。要坚持以法治建设为保障,抓好新修订森林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启动林长制条例立法工作,推动出台自然保护区条例、扬子鳄保护区管理办法,做好林权管理条例、林木种子条例、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办法等修订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猜你喜欢
林长制林业森林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全区林长制工作
尧斯丹主持召开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专题会议
尧斯丹专题研究全省推进实施林长制工作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关于“林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