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琳涵
呼兰河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小城,萧红就在这呼兰河边长大。这里的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没饭吃,可是萧红还是想读书,想成就自我,想替那个时代在寒冷中挣扎的女子发声。
萧红的血脉里流淌着呼兰河的水,无论走到哪里,她始终挂念着这条河与河边小城的人们。萧红《呼兰河传》一书,就是很好的见证。书中塑造的悲劇人物形象分别有:二伯、王大姑娘、小团圆媳妇。他们都被腐朽、守旧的思想观念束缚着。我清晰地记得书中是这么写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
然而,自然的结果,大抵也都是不太好的。
有些人,也许就一声不响地离开了人世,而那些还活着的人,就继续在人间被吹打着。萧红不禁感叹:“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这样的话语,充斥着悲伤的色彩,彻骨的寒凉,可以想象,这一切都与她童年时代见到的人和事息息相关。
萧红刻画出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时,说与她想象的不一样,不像什么媳妇,而是一个小姑娘。她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脸长得黑乎乎的,每天都笑呵呵的。院子里的人,在看过小团圆媳妇之后,也找不出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有的说她太大方了,不像媳妇样儿;有的说她见人一点不知羞;也有的说她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了三碗。
没过几天,老胡家就开始打小团圆媳妇,打得特别厉害,那叫声不管多远都可以听得见。那个时代,人言可畏,多少“吃人”的腐朽思想,说儿媳妇进门,婆婆就得给个下马威。但团圆媳妇不过是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差错是有的,却也是无辜的。打了一阵子之后,团圆媳妇就不正常了,日日不见好,吵着要回去。
于是,老胡家开始迷信,怕团圆媳妇死掉了,就请人“跳大神”,给她驱鬼;遇见道士,便倾家荡产地花钱“抽贴”画病;再后来,还在众人面前,把她放进大缸里,用热水烫身子。那一晚,团圆媳妇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即便惨绝人寰,虽然也有人同情,但冷漠与无知,让他们始终只是看着这场热闹。
最后,愚昧的婆婆,自诩有颗善心,却用最残暴的手段,把活生生的人给“杀”死了。
时代是人的背景,人是时代的注脚。《呼兰河传》中人物是不幸的,而萧红的一生,又何尝幸运呢?
我对这本书的认识,除了很明显的那种对小团圆媳妇悲剧命运的怜悯之外,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由美好后花园生活的一种记忆与向往,这是她对天真与自由的那种回忆书写而体会到的。她在后花园的内容片段里,写下了“我”与祖父之间的美好往事,比如种菜、浇水、锄草等,这些孩子眼中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我们就是透过这些小事,这些孩子眼中的美,而获得了一种天真视角下的阅读享受体验。文章中多次出现这样的语句: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浇水,我也浇水。
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的动作,而是一个天真的、可爱的孩子,跟在一个慈祥的老人后面,那种温馨美好的昔日图景。在这个园子里,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生活着。
在这些日子里,那个儿时的萧红,把狗尾草当谷子留着,祖父微笑着;把韭菜当草割了,祖父仍然是微笑着。种小白菜的时候,将小白菜籽踢飞,没有看到祖父责怪之意;浇水的时候,把水往天空撒,也没有看到祖父生气的样子。
祖父总是笑眯眯的,这与祖母用针扎手的告诫回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祖父的记忆在她的脑海里是温馨的、美好的。
记得有句话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但我们宁愿相信,即便童年不那么美好,在每个人的生命中,还是会有那么一盏明灯。它会照亮懵懂年岁的无知,也会拂去冬日里的寒冷。
《呼兰河传》里面发生的故事距今已经百年了,当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过上了美好的生活。现在,萧红的故居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参观的好去处。当年离家出走的萧红一定想不到今年的呼兰河能有这样幸福的氛围,她如果见到肯定是会很欣慰的,呼兰河人们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指导老师:梁尚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