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 欧阳传亮 万莉 朱广萍 何磊
摘要:旱采和水采盐田生产的光卤石矿的不同粒度,对正、反浮选两种主要钾肥生产工艺有极大的影响,从晒卤深度和分段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卤深和分段晒制的光卤石粒度及产量,对现有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盐田;卤深;粒度
前言
青海察尔汗盐湖地区钾肥生产主要以正、反浮选工艺为主,原料均为盐田晒制的光卤石矿,其中的主要杂质为Nacl。反浮选工艺生产时将盐田光卤石矿中Nacl用吗啉药剂捕收后排出,再制取钾肥;正浮选工艺生产时将盐田光卤石矿先分解,再将分解结晶的Kcl用十八胺药剂捕收,剩余的废盐排出。由于两种工艺选矿方式不同,盐田晒制的光卤石矿除了质量上共同要求Nacl尽可能越低越好外(Nacl越低,盐田光卤石质量越好),对粒度上也有不同要求。本试验就是想通过模拟盐田不同卤深和分段晒矿,探讨对晒制的光卤石矿石粒级和产量的影响情况。
1.同一KCl% 2.5%左右的成矿卤水,用不同的深度晒矿
按1.1米、1.3米、1.5米、1.7米、1.9米、2.1米、2.3米、2.5米共8个不同卤深罐体试验,通过对光卤石矿样筛分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 通过筛分所得粒径分布情况来看,细盐组份并没有随着卤水深度出现明显变化,大部分细盐依然集中在60目以下,其NaCl量都达到综合原矿的86%以上(2.5米水深例外,不排除试验误差因素)。从1.1米到1.7米卤深<60目的NaCl重量占比在递增,从1.9米又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1.2 同样的蒸发面积情况下,卤水深度越深蒸发量越大。在2.5米范围内,晒矿周期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矿量和蒸发量深水具有明显的优势。
1.3 从粒径分布重量占比情况来看,深水矿与浅水矿粒级没有明显的规律。但<120目的重量占比深水缸体较浅水缸体相对少一点。
2. 同一KCl% 0.7%左右的卤水,不同深度试验
针对三段走水要求, 试验KCl%含量在0.7%左右卤水晒矿情况。用四个罐体灌入0.66米、1.14米、1.8米、2.23米KCl% 0.7%卤水。
2.1同试验1相比,Kcl 0.7%的卤水晒制的光卤石矿中60目以下细粒级质量占比远远大于试验1,其细粒级量基本占到总矿量的近一半左右(试验1最高不超过29%),且随着卤深增加,晒制的光卤石矿粒级有变小的趋势。
2.2 Nacl在60目以下的粒级中占比两组试验基本差不多,两组试验均表明Nacl主要富集在60目以下的細粒级矿中,对于正浮选加工工艺而言,均不利于正浮选装置生产。
3.同一成矿卤水分段试验
3.1 本组数据采用盐田实际数据,由于Kcl范围实际生产中与表中范围不完全一致,部分数据可能有一定偏差。
3.2 从整体数据来看,成矿卤水中Kcl%在1.5%以上卤水晒制的光卤石矿粒度整体粒级都比较大,卤水Kcl%越低,晒制的光卤石矿整体粒级越小。
3.3 从Nacl%占比情况看,高Kcl%卤水矿细粒级盐越低,反之则越高。
3.4 从晒矿质量看,成矿卤水中Kcl%在1.5%以上卤水晒制的光卤石矿含钾量最高。
3.5 从大于1mm粒级光卤石矿来说,高Kcl%卤水矿粗粒级盐占比很大,适于正浮选生产,但不利于反浮选生产。
结论
1.钾肥选矿工艺不同,对光卤石矿粒度要求就不同,就试验情况而言,成矿卤水前期晒制的光卤石矿适宜正浮选生产装置,后期晒制的光卤石矿则更适宜于反浮选装置生产。
2.深水晒矿可以有效地提高卤水的蒸发效率,提高光卤石产量,同时可以获得均匀、稳定的光卤石颗粒。
3.卤水钾0.7%以下晒制的光卤石矿细粒级中Nacl富集程度更高,更不利于正浮选生产。
本项目为青海省海西州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