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 王建伟 王剑 赵婧
摘要:加强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对消防救援队伍提升古建筑火灾处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古建筑火灾特点,指出了现有预案存在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更新不及时等缺点,提出了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设计的方针原则,规范了编制程序,研究了具体内容措施,为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提供了借鉴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消防;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
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无法估量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同时也有着不可再生性的特点。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古建筑受到火灾的威胁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连续发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火灾事故,如2014年1月,云南香格里拉古城四方街发生火灾,烧毁242栋房屋;2014年4月贵州黔东南州报京大寨火灾,造成300多年的侗族村寨核心区域化为灰烬;2017年5月,四川遂宁高峰山古建筑群发生火灾,烧毁728.9平方米建筑。此外,近年来巴西国家博物馆、巴黎圣母院、日本冲绳首里城府等世界著名古建筑接连发生火災,也为我国古建筑火灾防控敲响了警钟。对于消防救援队伍而言,在做好日常防火检查和摸排研判工作的基础上,应科学编制灭火救援预案,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提升古建筑火灾处置能力。
一 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
(一)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
我国古建筑所用材料多以砖木或纯木为主,所用木材多、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加之这些木材由于年代久远多处于干燥状态,含水量极低,且部分木材表层涂有漆料,遇火极易燃烧。此外,古建筑内存放有帷帐、屏风、桌椅、挂画等大量文物,且多数为可燃、易燃物,致使火灾荷载进一步加大。
(二)防火间距不合理,火势蔓延迅速
现存的古建筑在结构形式上,多以组群规模布置,殿堂之间通过廊道相连,形成古建筑群。由于廊道相接,建筑相连,建筑群内缺少足够的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部分建筑防火间距不足,如果其中一处起火,火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毗连的建筑极易起火燃烧。
(三)消防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据调查,除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外,多数古建筑消防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仍存在消防水源缺乏、自动报警装置、自动灭火设施欠缺、灭火器材短缺,微型消防站人员数量及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甚至部分单位将古建筑用作商店、饭馆,违章用电动火,这些都严重威胁着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四)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火灾扑救困难
许多古建筑位处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有的建在山峦之巅,道路窄小,崎岖难行;有的建在江湖海岛,交通不便。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难以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扑救。此外,少数建筑虽位于城镇附近或繁华闹区,但大多都是道深巷窄,门槛重重、台阶遍布,不利于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
二 当前我国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存在的问题
早在2012年,消防局出台《关于印发第二批灭火救援预案模板的通知》,全国各消防队伍依据模板全面开展古建筑预案编制;2015年,消防局出台《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数字化预案规定(试行)》和《公安消防部队辖区情况熟悉与实战演练规定(试行)》,各古建筑属地消防队伍细化完善预案模板内容,加大日常熟悉演练力度,推进预案编制与应用,使得预案体系基本建立。然而现有的古建筑灭火预案离实战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编制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
(一)制定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侧重在如何快速扑救古建筑火灾上,而对于古建筑内的文物疏散和抢救措施过于粗略。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只是简单地制定了文物疏散路线,并未根据建筑内文物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疏散和抢救方案。此外,目前不少古建筑灭火预案,在制定时未完全考虑旅游高峰期这一特殊状况,一旦发生火灾,游客容易惊慌失措,现场突发情况增多,消防救援队伍无法按照预案顺利展开。
(二)实施可操作性差
由于预案编制缺乏相应的法规标准,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主观因素影响过多,从而导致预案与实际作战关联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灭火救援预案的制定应根据重点单位的消防重大危险源危险评估结果,在对属地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能力和灭火资源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设定灾情来确定作战意图,编制灭火救援预案。然而,由于我国缺乏对古建筑危险性等级判定标准和依据,对古建筑的灾情设定往往是凭编制单位的主观假想,致使在实战中无法按照所编制的预案开展行动。
(三)预案更新不及时
制定灭火救援预案的目的,就是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按照预先设定展开行动,这就要求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应根据景区的变化而及时更新,保持预案的时效性。然而,目前每半年更新一次的预案一般流于形式,大多是照搬以前的预案,没有对消防力量、人员数量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导致预案的制定流于形式,难以指导实战。
三 完善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的对策与措施
(一)预案编制方针原则
1.基本方针
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设计要坚持“全面及时,科学施救”的方针。全面及时是指在预案编制过程时内容要全面、更新要及时,最大限度的体现预案作用;科学施救是指预案编制时,要充分体现古建筑火灾扑救方法的科学性,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技战术措施,确保扑救行动成功。
2.遵循原则
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遵循“快速展开原则”“分区扑救原则”“安全防护原则”“动态编制原则”和“评估修订原则”。“快速展开原则”是指根据古建筑火灾火势蔓延迅速的特点,在掌握古建筑基本情况、水源情况、辖区站队装备器材配备情况、周边微型消防救援站设立情况等基础上,制定快速展开战斗的方案;“分区扑救原则”是指根据古建筑群内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的特点,在进行预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突破、分割、夹攻等战术方法,实行分区域展开扑救行动;“安全防护原则”是指根据古建筑易倒塌的特点,作好消防救援人员安全防护工作和制定游客疏散计划,避免人员伤亡;“动态编制原则”是指根据预案与实际火情之间存在差异的特点,在预案编制时应坚持按“资料收集—评估分析—想定作业—预案编制—演练检验—更新完善”这一修订过程推进,使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时效性;“评估修订原则”是指根据预案演练的结果或火灾发生后的战评总结,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更新修订。
(二)预案编制步骤流程
1.基本步骤
预案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步骤。一是成立古建筑预案编制小组,将消防救援部门、古建筑管理单位和相关专家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古建筑编制专业水准;二是对古建筑危险等级及消防安全组织、辖区消防救援队伍,和包括微型消防站在内的其他救援力量战斗能力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预案编制提供依据;三是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结合古建筑火灾特点,编制预案;四是对制定的预案进行评审,检验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五是根据预案进行实际演练,提高古建筑消防安全组织与消防救援队伍配合的默契度;六是根据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实际火灾总结不断修改完善。此外,消防救援部门应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并针对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的制定颁布相应的编制标准。
2.基本流程
制定预案时,首先要熟悉掌握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组织情况、重点保卫部位、文物等级和存放数量以及各部位用火用电情况、消防设施状况、着火区域可使用的灭火方法和灭火剂等;其次,制定古建筑整体预案时,应当对古建筑火灾所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科学合理的设置灾情,充分考虑环境气象、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再次,应根据古建筑及其文物特点,制定古建筑及古建筑内部文物保护措施,使在灭火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古建筑中的珍贵文物,如制定文物疏散路线,对于难以转移的文物,制定保护措施等;最后按照初步审核后的预案进行演练,根据演练的结果不断完善预案,生成最终预案。
(三)细化灭火救援措施
1.组织指挥
古建筑火灾发展迅速、影响重大,因此火灾初期的扑救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科学合理、思维缜密的组织指挥。在编写预案时,应根据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及其社会影响的大小,制定灭火救援组织指挥计划,对组织指挥方法进行详细叙述,同时还要细化分工,使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坚持“逐级指挥”的原则,从而达到最大效能,减小火灾损失。
2.灭火剂供给
古建筑文物一般既不耐火也不耐水,传统的灭火方法会造成严重的水渍损失,对古建筑的原貌以及内部存放的文物破坏较大,尤其是在高温情况下骤然冷却,势必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坏。因此,在预案编制时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灭火与保护古建筑的关系,科学选择灭火剂,并根据不同的方案,计算各自的供给强度,做好供给保障,确保灭火剂供给正确、合理、及时。
3.作战行动
不同形式的古建筑火灾,其扑救措施也不相同。对于单体古建筑火灾,应以内攻为主、外攻为辅,实行内攻外堵;对于古塔火灾,应以上下夹击灭火,并利用移动水炮和举高消防车外围灭火;对于古建筑群火灾,应采取先控制、后消灭战术原则,围堵火势蔓延方向,采取分割战术,分片灭火。总而言之,要根据不同火情,采取不同战术方法,从灭火救援力量组成、任务、行动着手,制定讲求实效、符合实际的预案,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4.应急疏散
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被困人员疏散和珍贵文物抢救等主要方面,采取“灭、疏结合,重点保护”的战术,明确疏散小组力量配备、行动任务和注意事项。此外,还应绘制人员疏散路线图;对于容易破碎的文物,在疏散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已疏散至安全区域的文物必须派专人看守,防止丢失。
5.战勤保障
编写预案时,应当根据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布局以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从灭火救援装备、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等)、油料、饮食、医疗、古建筑修复等方面逐一进行计划,制定详细的保障方案。
四 结语
本文从研究我国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入手,结合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以往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设计时应坚持“全面及时、科学施救”的指导方针,应遵循快速展开原则、分区扑救原则、安全防护原则、动态编制原则和评估修订原则;并对古建筑预案编制程序进行规范,使得预案编制标准化;同时对预案中灭火救援措施进行细化分析,指出各行动中應注意的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更加科学、实用性强的古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方法,为古建筑灭火预案编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明.博物馆和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38(5):713-715.
[2]王欣.加强灭火救援工作中“防消结合”的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8,31(2):28-31.
[3]张继光.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与防控建议[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10:26-28.
[4]李洪文,王铁.灭火作战预案制定问题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2,28(6):28-30.
[5]李建华,黄郑华.火灾扑救[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王佩,硕士学历,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消防指挥、消防技能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