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公元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5周年,故宫消防中队成立50周年。
作为庆祝系列活动之一,中央电视台特别制作了大型纪录片《驯火记·紫禁城六百年》,讲述紫禁城的消防故事:魏巍紫禁城,苍苍故宫影。一代又一代“故宫人”呕心沥血,护佑着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木建筑宫殿群。
节目播出,社会反响强烈。经节目制作方同意,本刊将连续刊发《驯火记·紫禁城六百年》分集剧本,以飨读者。
空镜+音乐:延时拍摄故宫太和广场大全景;
纪实段落:跟拍划船打捞金水河垃圾;
孙凤旗(故宫博物院河道管理处工作人员):一般下船必须俩人,穿救生衣,这是必须的。
解说:这条紫禁城里唯一的河流,名叫“金水河”。为了区别于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人们又习惯地把她称作“内金水河”。
纪实+同期:跟拍划船打捞金水河垃圾;
孙凤旗(故宫博物院河道管理处工作人员):巡查看有没有游客掉东西啦?反正捞捞,或者有那个漂浮物啦。每天上午一次,中午一次。每次这个走这一圈,大概一个小时。
解说:在历史上,金水河一直是紫禁城里最重要的消防水源。
解说:公元2020年,中国庚子年。紫禁城风雨沧桑,迎来了自己六百岁的生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故宫在短暂闭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开放,每天限制参观人数。口罩遮蔽了游人的面孔,但却无法挡住这座世界级文化瑰宝的厚重与壮美。
王旭东(故宫博物院院长):当今天我们在认识故宫的时候,我们就要跳出这个皇宫来去看待,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它的地位。它就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那种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承载了,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我们去看待它的价值,那一定要多元。
解说:紫禁城,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从此以后,这座古老宫城便以北京故宫闻名于世。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吴志强(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专家组 专家):消防安全,永远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故宫博物院啊,它的木质结构的房间,有8700多间。房间中,放了大量的木质家具啊、字画啊、纺织品,很容易遇到明火啊,一丁点星星之火,就可以造成巨大的损失。
纪实段落:跟拍消防队员列队训练:操场集合训练!向前看!向右转!
解说:农历五月底,盛夏的气息渐渐弥漫开来,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又照常忙碌起来。
纪实段落:跟拍消防队员列队训练;
解说:2011年12月,关争争从老家湖北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故宫消防卫士。
纪实段落:跟拍消防队员跳绳训练;
纪实+同期:车上移拍消防队员阴阳道跑圈;
关争争(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战斗一班 班长):五公里负重,是必不可少的科目。车进不去的地方,就靠咱们自己人跑了。因为故宫,感觉比较神圣。然后,你在中国一说故宫,一说天安门,大家肯定都知道。然后,在这块当消防员,肯定是感觉比较自豪,也比较神圣。
解说:六百多年前,公元1406年,明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君临天下已经四年了。这年八月,他的目光再一次雄视北方,毅然决定把迁都燕京的夙愿付诸行动。于是命人仿照南京皇宫格局,在北京重修一座新的皇宫,这就是后来的“紫禁城”。
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皇帝应该跟谁对应呢?跟紫微星。所以就是我们讲,过去把皇宫,都称为这个,好像讲天上的紫微星的位置一样。紫禁城,也是对应这个紫微星的,这样的一个名称。那么“禁城”,自然就是皇帝应该的这个,完全是禁止他人,或者禁止普通人,进入的这样的一个区域,所以就叫“紫禁城”。
解说:这一年,紫禁城开始动工兴建。《明史》上说,这一浩大工程工大费繁,曾先后征调动用了十万工匠和上百万兵丁劳工,历时十四年之久才告完工。但是,在興建之初,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选址。
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所谓“山环水抱”的这样的一个环境,是中国人一个理想的环境,就是它后面有山,可以挡住北边的风。然后前头水的环绕,水带来的湿润的空气。背后靠着山,前头有水,藏风聚气。
解说:可是,当时环视北京城,哪有这样一块“背山面水”的理想之地呢?明代开国之初,便拆毁元大都皇城宫殿,并把瓦砾废物堆积成山,以镇蒙元王气。初建紫禁城时,又把开挖护城河的泥土渣石再堆在这座“镇山”之上,这就是紫禁城北的万岁山。
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现在我们的景山,基本就是,拆毁了元朝的皇宫之后,然后逐渐形成,堆叠而成的。
解说:万岁山,在明代被称为“煤山”,清代改名为“景山”。同时,又引水入城,名曰“金水河”。于是,紫禁城背山临水,“前有照,后有靠”。
纪实+同期:跟拍现场讲解内金水河;
李建平(北京史研究会 会长):在修建紫禁城的时候,先考虑到了“靠”,挖护城河的泥土,在紫禁城后头,堆积了景山。当时就叫“万岁山”,就是保佑这个紫禁城,江山万岁。所谓“照”,就是要有水。那么有水呢,那么就特地设置了内金水河。
解说:其实,远在周代,中国便有了皇宫大内设置金水河的制度。到了元代,“金水河”这个名字有了特别的含义。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元时,名金水河。以其自西门而入,故名。”同元代的金水河一样,紫禁城内的金水河源自京西玉泉山。西方属金,金生丽水,故名“金水河”,意思是水自西方逶迤而来。
纪实+同期:跟拍现场讲解金水河;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这个水,就是我们所说的金水河。那么这个“金”字,是什么意思呢?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有限,他们把宇宙,通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来进行表达和认识。每种元素代表一个方向,比如说木代表东方、火代表南方、水代表这个北方、土代表中央。金呢?代表西方。所以呢,金水河,寓意这个水呢,从西方,也就是西北角流入,就是这个含义。
解说:公元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紫禁城依然还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午门城楼已经竣工。此时,城内金水河也修挖成形,大量的工程用水均取自于此。明代宦官刘若愚在其所著的《酌中志》一书中,特地提到此事。他说:“鼎建皇极等殿大工,凡灰泥等顶,皆用此水。”
纪实+同期:跟拍现场讲解金水河;
李建平(北京史研究会 会长):我们看到了这个内金水河,实际上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又能防涝,排水,又起到就近取水,防火的作用,它是双重的。
解说:然而,紫禁城刚具雏形,就遭遇了它历史上的第一场大火。公元1415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早已住进北京的永乐皇帝朱棣得意洋洋,传旨在午门之前,搭起数丈高台,扎起层层彩阁,然后趁月色率众登上午门城楼观看烟火礼花,谓之“鳌山灯火”。
傅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授):它是由木头,搭成一个小山的这个形状。上面呢,这个一层一层的灯,有十万盏。然后这些灯呢,中间是用这个线,来连起来了。然后,这个线上呢,挂着这个叫“火油爆管”。然后当这个灯,第一盏灯点亮之后,这个火油爆管就沿着这个线,就到了第二级的这个灯上,然后就把第二级的灯就点着了,然后再到第三级。那等于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的壮观。没想到这个,在这个永乐十三年,就造成了失火。
解说:当时,事发突然,火势迅猛,只见侍卫亲军急趋金水河,取水泼火。很多人逃避不及,葬身火海,午门城楼也焚烧殆尽。朱棣侥幸逃生。
傅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授):永乐当时也非常重视这件事,特别跟这个皇太子还说了,说我们原来想是与民同乐,没想到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还是我自身的这个德行不够吧,就是对自身进行反省。
解说:五年之后,公元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紫禁城终于竣工落成。华丽出世的紫禁城“前朝后寝”,内有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特别是作为核心建筑的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也就是今天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更是金碧辉煌。
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太和殿,其实就是,它只是举行重大的,这个仪式的地方。就是它,它平时真正用它的时候,并不是太多,所以一年用不了几回。中和殿呢,后来就变成皇帝休息一下,然后或者存放一些重要的,这个东西的,这样的一个地方。保和殿,原来是做过这个殿试,赐宴群臣,变成这么一种作用。
解说:此时,金水河也完整地呈现出了她柔美身姿。河面时宽时窄,河道或隐或现,蜿蜒曲折长达2100多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流入,经城隍庙一直向南流去,到香妃井折东,过武英殿、穿断虹桥、绕文渊阁,再向南经銮仪卫仓库,出东南角楼之下的石砌券洞,最后汇入紫禁城护城河。宛如一条长蛇,缠绕在紫禁城的怀抱里。
纪实+同期:跟拍现场讲解内金水河;
李建平(北京史研究会 会长):它就像一个盘旋的蛇。那么龟呢?紫禁城后边有个景山,它的整个形状,像一个龟,那么前面就有一条蛇。玄武(大帝)的化身就是龟和蛇,保佑着整个紫禁城。
解说:紫禁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门神武门比南门午门高出二米,这使得金水河并非死水一潭。据《日下旧闻考》载:“白虎水为玉河,出玉泉山,径大内,出都城,注通惠河。”可见,金水河是整个北京城流动水系的一环,承载着排水泄洪和消防灭火的双重功能。
解说:紫禁城,从明朝1420年建成到清朝1911年溥仪退位的四百多年间,有记载的火灾就有七八十次之多。
吴志强(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专家组 专家):特别是明清两代,发生的火灾是挺惨烈的。据史料记载,我们的主要大殿,曾经多次遭到火灾焚毁,又多次重建。
解说:刘若愚,明代天启年间宦官,著有明代杂史《酌中志》传世,特别提到金水河的消防救火之功。他说:“是河也,非谓鱼泳在藻,以资游赏。又非故为曲折,以耗物料,盖恐有回禄之灾,则此水赖焉。”
纪实+同期:跟拍消防队员巡检太和门广场消防设施;
关争争(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战斗一班 班长):今天按照这个中队的例行(?),是对故宫太和门广场,去进行日常的巡视,巡逻检查,主要是对太和门广场区域的消防设施,进行隐患排查。每天是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解说:如今,金水河依然是紫禁城里重要的消防水源。跟当年不同是,在这座古老宫城的各个角落,遍布着五千多个灭火器。因此,平时除去紧张训练之外,关争争和队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巡逻检查各种消防设施。
纪实+同期:跟拍消防队员检查太和门广场消防水栓;
关争争(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战斗一班 班长):我们班是特勤一班,然后我们班就主要负责中队的头车任务。抢险啊,干嘛啊,我们班就是永远都是打头阵的。
纪实+同期:跟拍消防队员检查太和门广场消防水栓;
关争争(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战斗一班 班长):分十个区域,今天主要来的是第一区域。因为新下来的消防员,对这个故宫还不是很了解。包括这个水源呢,每个殿做什么功能用的?在什么位置?然后带着两个新消防员在宫里边熟悉。熟悉的同时,就是也是巡逻。边巡逻边熟悉,然后边查看这个水源。故宫里边的这个消防设施,包括这个灭火器,还有这个消火栓,是不是完整好用?
解说:金水河注入紫禁城之后,便一路笔直南下,特别是到香妃井东折之后,流向风格顿时大变,宛如一条风中飘带,或宽、或窄、时隐、时现,从西到东可谓是“九曲十八弯”。如此不遗余力地曼回弯转,就是为了能及时获得灭火水源。
纪实+同期:跟拍现场讲解金水河;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内金水河,它有什么作用呢?就是救火。我们知道呢,紫禁城的建筑非常的多。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容易引起火灾。救火呢,水源是最为重要的。内金水河的水呢,它是弯弯曲曲的。它的最主要的目的呢,是为了接近这个建筑,救火。
解说:在紫禁城里,武英殿是仅次于三大殿的重要宫殿。“九曲十八弯”的金水河流经至此,由南折东,拐出了第一个大弯,再呈弧形穿过殿前断虹桥,又蜿蜒东流。
肖大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故宫,包括外面的护城河,一共有二十五里的,长的水,水道。在里面,你看前面的这一个水,这样转过来,有点像龙一样的。其实,我们除了天安门前面,有个金水桥,里面还有一个金水桥。那这个水,前面这一段,就五里长,两千多米。其实,这个水,它其实是有一个循环系统。其实,古人他很生态,很懂得这个。这个水呢,其实对救火,还是很有用的。其实,它几次大火的时候,真正有用的,就是这个水。
解说: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武英殿西,油漆作,灾”。当时,四十四岁的刘若愚应该正在宫中为官,有可能亲身经历了这场名不见史册的大火。后来,他在《酌中志》中写到,正是凭借着金水河中的“金水”,最终才将大火扑灭,灭火“皆得此水之力”。
纪实+同期:跟拍现场讲解金水河灭火实例;
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刘若愚呢,在《酌中志》里面举了两个例子。比如说,天启四年,六科廊火灾,就是我们今天的午门,发生火灾的时候呢,内金水河的水,用于救火。武英殿西,油漆作,也是这个地区建筑着火的时候,在天启六年的时候,也是内金水河的水,来用于救火。
解说:史书记载说,自明以降,到了后世的清代,太和殿、太和门、乾清宫、体仁阁以及武英殿等多处火灾,灭火时都是从紫禁城内金水河取水。
肖大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我们古代建筑的这个群体,只要是群体,一般来说,前面都会有水。它等于是把这个,我们老祖宗传统积累的这种,应该说是在防火方面的经验,基本上都汇聚起来了,基本上都汇聚起来。它能用的,它基本上都用了。
解说:在著名的太和广场,金水河刹那间展示出一副最为动人的华丽脸庞。五座金水桥横跨其上,势如飞天彩虹,状似弯弓之箭,世称“金弓护主”。
纪实+同期:跟拍现场讲解内金水河;
李建平(北京史研究会 会长):五座金水桥,这个是级别,就是我们要理解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个等级社会。正中间的这个,在中轴线上有御路的,这是供皇上走的。那么两边就是品级桥,一品到四品,那这边是王公,王公贵族。再两边,就是品级更低的。上朝的时候,各走各的道。中间这道,只有皇上能走。
解说:金水河环绕着紫禁城,最后流到东南角的銮仪卫仓库,从这里的石砌劵洞流出煌煌宫城,注入护城河。
纪实+同期:跟拍消防队员进行翻板障训练;
关争争(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战斗一班 班长):翻板障,是每天从八点半,训练到十一点,突破一下自己的最好成绩。好啦!好啦!好!咱們先自己,慢慢地上两趟,然后再自己这个全速地冲两回。有一回,就是从那个板障上面,从那上面,直接掉下来。然后我当时戴着头盔,下面放着垫子,我这个头,就直接扎到这个地底下。然后头盔这地方也裂了,然后把我眉骨这地方也弄开了。
解说:八年前,关争争刚刚大学毕业。当初走进紫禁城上驷院消防中队驻地的时候,等待他的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纪实+同期:跟拍消防队员进行翻板障训练;
关争争(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战斗一班 班长):我就摔下来的时候,我就用手,习惯性地抻了一下,但是手没抻住。从这个颈椎,一直响到这个背尾。当初我以为我自己动不了了,然后我在底下躺了十秒钟,然后他们都不敢扶我,我说你先别动。然后我自己动了动,感觉能动。这个脖子,现在一直也是比较僵硬。
解说:公元1420年11月,明成祖朱棣夙愿了却,满脸洋溢着紫禁城落成的融融喜气。第二年正月初一,大明帝国举行隆重的迁都大典。永乐皇帝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之上,踌躇满志地接受百官朝贺。谁料喜庆的气氛还未散尽,到了四月初八这一天,滚滚惊雷从天而降,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火光冲天,一时俱焚,史称“雷殛三大殿灾”,这是三大殿第一次被焚。
万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副教授):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古建筑群,那么经历了,六百年了,这个一个历史。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实际上呢,也发生了很多次的这个火灾。其中呢,三大殿,这个火灾呢,有记载的,而且毁灭性的,有五次。那么其中有多数,是以雷击为主。
解说:火起之时,正是当天午时三刻。惊雷之后,火势爆燃,迅速蔓延成一片火海。面对这样见所未见的大火,金水河里的“金水”也回天无力。
陈连营(故宫博物院出版部 主任):为什么叫烧光了吗?它既然有救火,也有人救,也有水,为什么烧光了?对不对?它肯定是,只是防患于未然,这么一个设施。如果真正的这个,火灾比较大的话,它也起到不到作用。
解说:这场发生在永乐十九年的三大殿火灾,重重烧疼了明成祖朱棣。当时,紫禁城刚刚建成不到半年。特别是 “朝群臣、发号令,古所谓明堂”的奉天殿,也就是俗称的“金銮宝殿”被焚,史书称为“非常之变”,朝野震惊。朱棣更是“遑遑夙夜”,从早到晚恐惧不安。
牛贯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从中国古代的这个皇宫,这个宫廷文化来看呢,这个如果皇宫着火,它不仅仅是造成了人财物的损失,它也是对这个政权的合法性呀,它是有一些就是。因为古代讲“天人合一”,如果皇宫着了以后,它就表示上天预警,说明天子的统治,是有问题的。
解说:接着,惊魂未定的朱棣不得不反躬自省,公开颁布了一道“罪己诏”,一口气提出了十二个有关国家治理方面的问题。永乐皇帝语气诚惶诚恐,自责之深,在中国历史上实属一道罕见的风景。
牛贯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在“罪己诏”中,他就会讲说自己因为,自己的行为上的错误,或者是思想上的错误呢,导致上天预警。那么自己呢,也认识到了这个错误,所以会积极地改正,他会进行一些政治上的改良。比如说,大赦天下啦。比如说,广开言路啦,他会进行一些政策上的调整。
解说:三年之后,看着三大殿灰烬废墟之上长起的萋萋荒草,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撒手人寰。
而三大殿的重建,则是十六年之后的事情了。不幸的是,那把缠绕三大殿的厄运之火,像一道挥之不去的浓浓阴影,并未随着它的重建而消失。
解说:公元1888年,时为光绪十四年,寒冬腊月时分,两名值班太监用火不慎,引起贞度门失火。火借风势,先烧东庫房,再烧太和门。
傅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授):这个救火的过程呢,也是非常曲折。这些救火的这个火班呢,就赶紧地去凿这个金水河。因为已经结冰了,这冰冻的,据说有一尺。凿完之后,这个过程也很长,然后底下呢,这个水,只有这个五六寸深,所以取水也比较困难。
解说:面对此情此景,光绪皇帝心如火燎,然而却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东库房葬身火海。
傅凡(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授):正好第二年,就应该是这个光绪大婚。之前准备的这些婚礼用的东西,都在库房里面,也都烧没了。所以呢,光绪大婚的时候呢,只能是搭了一个彩棚。
解说:火灾频发,惊人魂魄。于是数百年间,紫禁城里便流传下了一个不成文的消防传统,那就是“春除草、夏注水、秋清叶、冬凿冰”。特别是“冬凿冰”,冬天凿冰金水河,前后传承六百年,一直到今天。
纪实段落:跟拍消防队员凿冰金水河;
关争争(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战斗一班 班长):今天咱们过来凿冰啊,凿冰也是咱们中队每年冬天的重点工作,主要是方便咱们车取水时用啊。因为咱们也不确定这下边这个冰,到底能不能沉住咱们?咱们下去的时候,就要给自己打一个保护。行,这个冰可以了,让张春超下来吧。
纪实+同期:跟拍消防队员凿冰金水河;
关争争(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战斗一班 班长):这是我们故宫中队一项传统,因为故宫中队从建队初始,然后一直保持这个,春拔草、夏注水、秋扫落叶、冬凿冰,然后一直保持着。
解说:如今,每当三九寒天来临时,在冰雪覆盖的紫禁城里,“凿冰金水河”依然是雷打不动的传统项目。
纪实+同期:跟拍消防队员凿冰金水河;
关争争(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战斗一班 班长):冬天里边,水结冰了。如果说,真是像那种太和门那边,有那个建筑着火的话,它太和门那儿,就一个消火栓,肯定不够用,这个水源。我们就需要取,那个金水河里面的水。这边冰薄啊,你们注意点!它要是结冰的话,这个水,当时还要把它凿开,再来取的话,肯定就浪费时间。
解说:“玉泉会西山诸泉之伏流,蓄极湓涌,至是始见,故其源不竭。”意思是说,紫禁城内的金水河,因源于玉泉,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堪称一条良好消防水源。历次皇宫失火,都凭着"金水"将火扑灭。
肖大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对这个救火的这个水,第一个就是,它里面的所谓“金水”。里面的这个水,这是第一个有用的。因为这个水呢,它是用不完的,它是连通到外面的。连通到,它的是一个系统。
纪实+同期:跟拍故宫博物院消防处微型消防站应急演练;
今天咱们要进行一次消防应急演练!王红宇(?),到!接到报警,带领队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置!收到!故宫消防站,箭亭发生火情,请你们立即到场救援!收到!
解说:而今的故宫消防,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技术手段,都早已今非昔比。
王旭东(故宫博物院院长):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科技手段,引进来以后,我们的人,没有办法执行的,那些薄弱环节,由科技去帮我们来监控,消灭它在萌芽状态,就是预防性保护。就是还是在防,就用科技,通过科技的手段。而科技的手段,它还得靠人。所以,没有一个高素质的,就是敬业的一个消防队伍,那故宫的消防,也是一句空话。
解说:其实,金水河并不是一条历史之河。六百年后的今天,她依然碧波荡漾,静静地卧躺在紫禁城的怀中,守护着这座闻名世界的皇城宫殿,安宁吉祥地走向下一个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