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晟 刘家顺 韩滨远 邢哲铭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渐渐的习惯于通过摄影来记录各自的生活,而纪实摄影恰巧就是在拍摄过程中注重如何真实反映现实的最好媒介。它以追求真实为目的,是现实生活在摄影实践中的反映。纪实摄影作品无论表现的是美好还是丑陋,它的目的就是在于向大众展现一个真实的社会现实,从而影响人们的看法,赢得其关注并使其产生思考。时代在不断的改变,而纪实摄影一开始的意义就在于记录真实,纪实摄影并不是美的代表作,也不是丑陋的刑罚者,纪实摄影中艺术的灵感气息是隐晦的,所以纪实摄影不是所谓造出来的人工美,而是摄影师灵感的迸发和思想的表达,是真实的表现,更多的反映人的本质、内心、给人一种直击人心的感觉。
关键词:生活;污染;垃圾;纪实摄影
历经时代变迁,人们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人文娱乐方面的需求迅速提升,这都导致对于纪实摄影的理解和定义也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是由于摄影师在拍摄的过程中发生了审美变化而导致纪实摄影的转变。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以反映生活为主要目的的同时把摄影的焦点聚焦在社会应体现的价值本身,从照片本身反映社会当下的重要价值,是当下社会强有力的真实记录。关于纪实摄影,每个时代对于它的定义都各有千秋,它不是简单的传统摄影仅限于好看的风景,而重点在于它背后故事的探究以及真实可靠的社会性。例如关于环境的纪实摄影,在真实的记录下,雾霾、水污染、沙漠化等环境问题不断被揭露,形成值得称赞的摄影作品的同时,也将诸多的环境问题展露于大众眼前,引人深思的同时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摄影师卢广与其相关作品
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摄影方式,它的内容皆来源于现实生活,如实反映社会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纪实摄影以追求真实为目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实践中的反映,所以,纪实摄影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对事实的尊重。
从纪实摄影发展以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很多,例如,中国纪实摄影师卢广,他用五年的时间游走在中国的“边缘”地区,大量的拍摄了西部淘金者、吸毒者、小煤窑、污染等系列主题作品,获得2009年的尤金·史密斯基金奖,在他的影响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当地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拍摄期间,卢广为了深入了解更真实的情况,曾居住于当地村民的家中,与村民同吃同住,与村民建立亲密关系和感情基础,在居住的很长一段时间中,他亲眼目睹了当地人的哀苦与病痛,于是决定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在他拍摄期间,曾多次产生误解而被当地人抓起来。他曾经对记者说过:“创作过程中的危险是时时存在的”。卢广的成功并不是意外,而是经历过层层危险后向我们展示镜头下的残酷真相。因此,在纪实摄影的拍摄过程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如何真实的反映现实并且在具体的拍摄环境当中客观地展现出来,了解确切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获得一手客观性内容。
二、王久良与《垃圾围城》
2009年底,33岁的摄影师王久良因一组纪实摄影作品《垃圾围城》获得连州国际摄影展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就在王久良获将不久前,卢广凭借《关注中国污染》获得了第30届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纪实基金摄影奖,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内地摄影师。之后,有“淮河卫士”美誉的摄影记者霍岱珊,获得了“亚洲诺贝尔”菲律宾麦格塞塞奖的肯定。这三位摄影师的作品关注对象迥异,但都让人看完久久不能语。存在于中国山川、河流中的毁坏和污染,存在于这个时代城市、乡村中的病与痛,都一一陈列在照片上。在他们手里,相机是武器,用来记录更多的现实,唤醒更多的关注。
由于城镇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不断扩张,很多原先建设在城市周边的垃圾场,在短短的一两年内被城市踩在脚下。有些存留下来,成为高楼包围的垃圾场,形成了“城中场”的景象,而大多数垃圾场就是这样被夷平。用王久良的话来说,拍摄的过程中,他更愿意用脑袋看而不是用眼睛去看,在他关注垃圾与周边环境互动之后,他也去挖掘这两者之间的一种碰撞。“有一些是直接的,有一些是间接的。比如说修筑进京铁路。在施工过程中会有一个空间专门堆砌建筑废料。那么在铁路修好后环境的恢复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王久良走遍了北京城市周邊的几十个大型垃圾场,拍摄四千余张照片。历时一年多的拍摄,也让王久良觉得与其说他在拍垃圾,不如说他在拍时间与空间的变化。
萨特将独立的艺术家等同于知识分子,赋予其时代之牛虻的角色,然而今天的艺术家大多遵从为了艺术而艺术的创作目标,忽略了萨特所强调的社会责任,谈纪实摄影的曝光下,环境问题得以改善,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身体力行的融入社会、思考问题,彰显着社会责任感与使命关怀,这无疑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石顺文.论社会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J].大众文艺,2012.4.8
[2] 周彦华.艺术的介入-介入性艺术的审美意义生成机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3] [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M].单德兴,陆建德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作者简介:曲晟(1999.1~),男,辽宁省营口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8级摄影系。
刘家顺(1998.11~),男,辽宁省鞍山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7级摄影系。
韩滨远(1998.9~),男,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7级摄影系。
邢哲铭(1998.7~),男,辽宁省阜新市,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17级摄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