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可张
摘 要: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不能固守传统的口头语言传授的教学方法,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教学要求,而且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距离。文章主要探究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景;利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利用故事创设导入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与情境教学法有关的教学理论及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学习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情境等因素有关,其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因而,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促使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而非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习者,或者无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另起炉灶。
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便是,教师要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尽量创设能够表征知识的结构、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尽可能将学习者嵌入到和现实相关的情境中,并作为学习整体的一部分,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关于知识的、社会的、自然的意义。
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并在探究过程中牢牢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情境教学法的特点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高中生便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考,但是其思维发展属于接近成人的水平,并非已达到成人水平。换句话说,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仍未成熟,对抽象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并不深入、全面,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喜欢沉闷、约束的氛围,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授课,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率得不到保证。
情境教学法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探究氛围,比较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的過程中逐渐完善自身的历史辩证思维。
(二)情境教学法能拉近学生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距离
高中历史学科,是一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课程分为三种类型: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三部分,共24个专题。
由于时间跨度大,许多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较为陌生,有一种疏远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若单纯依靠教师口述,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深刻的感受与体验。因此,教师若收集图片、视频等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真实地再现历史情景,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体会、感受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进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好地领悟各个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及影响等。
(三)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写道:“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才能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从这可以看出,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创设能丰富学生体验的历史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中。
从这点来看,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还能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景
角色扮演是指,通过赋予一个假定的角色,要求扮演者按照角色的要求表现自己的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角色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思考。值得注意的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时,教师不可毫无预言地直接挑选某些学生在课堂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不但不能较好地还原历史事件,反而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并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教师应在课前分配好角色扮演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搜集、了解、熟悉与其相关的资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角色、还原历史事件,促使学生设身处地从角色扮演中出发,思考历史,这样的角色扮演才是有意义的。此外,角色扮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例如,在执教《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中的“洋务运动”时,笔者备课时设计了“辩论”这一环节,课前选好扮演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及倭仁、宋晋等“顽固派”角色的学生,并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课前自行收集、了解、熟悉史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正式授课时,由于准备充足,学生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当时“洋务派”与“顽固派”围绕“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自强,还是固守传统的圣人之道为立国之本”展开争论的历史情景。担当角色扮演的学生,在辩论中入情入境地运用史实有条不紊地分析问题,而未能角色扮演的学生,能在历史情景模拟中深入地思考“洋务派”与“顽固派”坚守各自立场背后的原因,并从中领悟“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的必然性。
利用角色扮演来还原历史情景,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凸显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探究能力等,更为重要的是,无须教师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能从逼真的情境中牢牢掌握知识,形成辩证地看待历史的思维。
(二)利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引进课堂,且因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于一身,具有声情并茂、操作便捷的特点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前文提到,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时空跨度大,若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无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低不说,更重要的是还会削弱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较好地还原历史画面,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之感,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催生并增强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内驱力。
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中的“日军的侵华暴行”这一教学内容中,关于“南京大屠杀”,教材多从文字史料介绍,其他补充资料相对较少,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达到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砥砺前行的目的,笔者事先从网上收集了丰富的图片史料,还截取了纪录片《南京:被遗忘的1937》中的片断。在执教时,笔者首先利用语言渲染严肃的气氛:“为什么国家公祭日定在12月13日这一天,而不是其他时间?在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日军对30多万手无寸铁的南京同胞进行了为期6周残忍的大屠杀,场面极其血腥,令人不忍直视。”奠定了严肃的气氛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把之前收集好的图片资料、視频资料播放出来,以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日军当时令人发指的暴行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的意识。
(三)利用故事创设导入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因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而稳定的动机。为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利用故事导入便能达到这一目的。
利用故事创设导入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在历史学科中,教材并不能囊括所有的历史内容,其仅是选编了重要的史料,以求通过历史学科这一窗口,引领学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额外补充一些历史故事,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期待,促使学生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为达到这一学习目标而主动探究学习。
例如,在讲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时,笔者讲述了两个故事作为课堂导入——“立木为信”“商鞅之死”。这两个故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秦朝的统一及秦的速亡的兴趣,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状态,并主动地、兴致盎然地投入教学探究活动中。
以上仅是笔者的粗浅之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应用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仍有待一线教师不辍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宫美奇.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3]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